利萨尔迪《癞皮鹦鹉》
利萨尔迪《癞皮鹦鹉》内容简介:
彼得罗·萨尼恩托出生在墨西哥城一个血统高贵而家境小康的家庭。在家中他被母亲宠坏了。上学以后,因为总穿着绿上衣黄裤子,像一只鹦鹉,又因为姓萨尼恩托,读音与癞皮近似,所以便有了“癞皮鹦鹉”这个外号。父亲活着的时候他不敢肆意妄为,父亲死后他就像一匹脱了缰绳的野马,与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花光了父亲留下的遗产,也气死了最疼爱他的母亲。他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开始了一千零一次的冒险。他当过盗贼,假冒过医生,住过监狱,四处漂泊,浪荡一生。最后,他看到自己儿时的同学、朋友,以及师傅哈努亚里奥的惨死,终于幡然醒悟,决定改过自新。
利萨尔迪《癞皮鹦鹉》赏析:
《癞皮鹦鹉》是拉丁美洲第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对主人公号称一千零一次的冒险经历,描绘出独立前夕的墨西哥社会各个阶层的真实面貌,展示出当时社会的广阔画面。
当时在欧洲已经过时的流浪汉小说的叙述模式,用在这部小说中却十分恰当而合时宜。主人公鹦鹉从一座城市走到另一座城市:进过修道院也住过医院;当过赌徒、盗贼,也做过医生、军人;曾穷困潦倒,也曾富足一时。本书截取的一章,描述的正是鹦鹉比较富有的一段时期。鹦鹉凭借好运赢了三千比索,霎时间成了富翁,所有的人都对他另眼相看。他曾经的同学要给他做仆人,他最吝啬的大叔也开始与他密切来往,而且还有一位漂亮的小姐想要嫁给他。这是他一生中最富足和幸福的时期了,所有的人都巴结他,都尊重他,都围绕在他的身旁。但他似乎是被幸运冲昏了头脑,很快就将自己的所有钱财挥霍一空,以至于连娶亲的彩礼都是凭借大叔的名声才赊来的。大叔本是吝啬至极、六亲不认,但鹦鹉向大叔提出请求,大叔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这都是因为他以为鹦鹉还很有钱。这个大叔是典型的“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同时,那位嫁给鹦鹉的可怜小姐,也为自己的贪恋财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者在写鹦鹉的所作所为,但同时又通过鹦鹉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人。鹦鹉是有缺点的,但小说中描写到的其余的人也都不是完美的。这就是当时的墨西哥,就是当时的人们在残酷的社会制度之下的生活态度。
作者描述鹦鹉的流浪经历,选取的故事十分生动。鹦鹉凭借偷来的医生执照大模大样给人治病,竟能凑巧医好几个人而名声大噪。但终究有露出马脚的时候,一场瘟疫过后,大批乡民的死亡,让人们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于是鹦鹉只能落荒而逃。选录部分也同样精彩。在鹦鹉刚刚发财时,他遇见了曾经爱慕的路易莎,于是两人很快同居,在一起挥霍度日,也感觉十分幸福。但当鹦鹉准备与另一位小姐结婚的时候,他开始想方设法要将路易莎赶走。他的同学兼仆人罗克便给他想出了一个绝妙而无情的计谋:罗克假装向路易莎表达爱意,而不经世事的路易莎很轻易地上当了,被抓住了把柄的路易莎被鹦鹉轻而易举地赶出了家门。罗克同样为鹦鹉设计了另一出好戏,让鹦鹉蒙骗了自己贪财的大叔,凭借其名声赊到大批贵重的结婚彩礼。在这些描写中,罗克无疑是个重要的人物,他很聪明,且精通人情世故,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的同学兼主人服务,帮助鹦鹉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其实,罗克所做的一切昧良心的事情也是为了给自己讨一份生活。作者在小说中借主人公的口说出这样一段话同样值得我们今天思考:“人确实应该至死不犯大罪,但也应该同情那些因为生活逼迫犯了罪过的人,只是对天性作恶的人应从严惩处。”
不光是罗克,包括鹦鹉在内,他们都不是本性就作恶的人。在文中可以从多处看出鹦鹉在做一些坏事时内心强烈的斗争,虽然这种斗争随着鹦鹉的经历而越来越不如先前时那般激烈了,但最终,鹦鹉还是找回了自己本性中的善。节选部分是鹦鹉生活中的一个转折,他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为自己赢得一个幸福的家庭,过上一种正常的生活。遗憾的是,他失去了这次机会。此后,鹦鹉的境遇更加不堪了。
以往的流浪汉小说,如西班牙的《小癞子》,文中的主人公只是一个线索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不十分突出。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是真实而深刻的,具有了独立的性格特征。作者笔下的癞皮鹦鹉,虽说不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英雄,但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至多只能说是一个意志薄弱者。他经受不了别人的诱惑,也太容易相信别人。他是做了不少坏事,赌博,偷盗,做冒牌医生,但他也为自己的这些所作所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更重要的是他受到了自己良心的谴责。如,他对于自己妻子,一开始为自己娶到这样美丽的人儿而备感幸福,但随着自己财富的减少,妻子开始对他不满,而鹦鹉更是将自己所有的怒气都发在了妻子的身上,对她百般折磨。直到妻子难产死后,癞皮鹦鹉最终受到良心的谴责而悔恨不已。其实,鹦鹉并不是一个冷血动物,只是有时会做一些让自己悔恨终身的错事。作者对他坏脾气的描写十分生动,而对他悔恨时的描写也是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癞皮鹦鹉本来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尘世的生活中惹上了尘埃。他一生都是在善与恶的矛盾斗争中,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这在当时墨西哥文学乃至拉丁美洲文学中都是具有首创意义的。
《癞皮鹦鹉》除了生动的故事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作为一位启蒙主义思想家,利萨尔迪在小说中充满说教。但这部充满了说教意味的小说读起来一点也不单调枯燥,而是十分有趣。小说有大量的拉丁美洲谚语,希腊神话、《圣经》中的人物、典故也比比皆是,许多在当时被称颂的名流人物也频繁地出现在文中。
阅读一本小说,阅读一种社会,《癞皮鹦鹉》就是一部这样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学作品。
(编辑:moyuzhai)珍惜“微末而珍贵的诗情”——读付秀莹
1935年,作家丰子恺写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车厢社会》。在这篇并不长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他对“坐火车”这一现代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体验从新奇到厌...[详细]
平行时空的可能与暗经验——关于李宏伟小说
写作对于每位写作者的意义是不同的,读李宏伟小说时我想到,这位小说家所致力于构建的,也许是我们时代的平行时空,这个平行时空里的人们和我们相近,但也与我们不同,那里的...[详细]
从骆平小说《在弥勒》说开去
骆平新近发表的《在弥勒》同样以“旅行”为楔子,实则是以黑色幽默的利刺,激活了我们体内潜藏的“知识分子”记忆细胞。...[详细]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滤镜》:桐华如何用“癫剧”撬动2025现偶市场?
2025年2月,国内现偶剧市场迎来激烈竞争,《难哄》《爱你》等剧集同期热播,而《滤镜》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创新设定,成为当月现象级作品。这部由桐华、罗小葶编剧的...[详细]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天马行空的奇妙碰撞——羽轩W访谈
羽轩W,1997年生,晋江文学城签约作家。著有《女神成长手册[快穿]》《女配她一心向道[快穿]》《星际第一造梦师》《我靠美食征服娱乐圈》《赛博封神志》《路人,但能看...[详细]
猫腻:“如果人生能够重来,我大概还是这样”
网络文学发展二十余年来,其创作生态虽历经迭代,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版图留下了一些经典性长篇作品。本栏目邀请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选取网络文学发展史上具备经典...[详细]
AI不是对写作的威胁,而是有力工具
概括地说,AI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既有海量文学作品的分析,发现并运用复杂的媒介文学写作规律建立起媒介文学话语写作的数据模型,从而能够按写作者的指令要求进行文学...[详细]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