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毒舌:网络小说架空篇

发布时间:2014-11-12 来源于:好小说 作者: admin 点击数:

  网络小说架空篇

  穿越类的评论一,穿越架空类的小说硬伤颇多,争议也很多,只谈谈个人看法

  1,批判儒家思想和尊他家之法,这一点是很多浅薄的写手最不可饶恕的缺点,没有儒家思想,就没有君权,没有独裁,没有封建通知的理论支撑,这是可怕的,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可以和文艺复兴相比的,代表者解放和自由的好现象,我不以为然,因为文艺复兴最大的好处是把人们从宗教压迫中解放,而百家争鸣只会让人心不齐。虽然各家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诸侯各奉一家,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照着这样发展下去,中国就和今天的欧洲一样,自罗马帝国后再无一统,今天的上海话,闽南话,四川话,广东话,就会像欧洲一样,成为独立的语言,再没有官方语言普通话一说。也许每一个小国也会富强,但始终是一盘散沙,世界也只会有美国独大。

  所以呢,我认为秦统一六国虽然在社会性质上是退步,但是让中国从此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只是秦尊法家,且暴政于民,刚则易折,没多久就灭亡了。但是从此以后,无论中国多么分裂,每个统治者都会把中国当成一个整体,不统一不罢休。而不是像拿破仑,扫了大半个欧洲,最后法国仍旧那么一丁点,因为他们没有民族认同感。

  这是为什么呢?没有儒家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这句化是很好的,可是衍生衍生,出了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这种关系中,“臣”对“民”来说虽然高高在上、说一不二,但从根本上说仍是任君打杀的奴才走狗,然后这顶帽子就被扣到了儒家身上,其实这干儒家什么事,是宋朝和明朝两代统治者对儒家的阉割才形成了这样的儒家。

  从根本上讲,从秦之后,中国无封建,中国的社会制度一直挺溜在半封建半奴隶上,这点是《商业三国》一书中最发人深省的揭露。

  然后,很多人说后世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和亲政策,封赏政策都是因为儒家的“仁义”思想作怪,我又要笑你了,引用点资料给你看:

  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秦伯》

  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小小景仰一下下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方说现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好好的一句话,硬是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混蛋生生地坳成了孔子要愚弄人民,要阻挠人民知书答理寻求知识的愚民之术。真不知道那些曲解这话的SB怎么想的,你要说这种 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都把人民当白痴来忽悠了?

  所以原句应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还有啊,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又是在诋毁孔子了,宋以前的儒士可都是六艺俱全的猛人,李广神箭射得匈奴丧胆都知道,可谁知道他是个儒士,班固“投笔从戎”典故也都知道,无用文人可以吗?这类人太多了,鲁肃,李白,辛弃疾,都是文人吧,鲁肃在历史上可是个武官哦,李白可是一代剑侠,辛弃疾直接就是将军。可惜,宋朝崇文轻武,诗书礼乐御射,后两样干嘛的?

  看看吧,有教无类的儒家,以直抱怨的儒家,六艺俱全的儒家,被阉割后完蛋了,传统思想在外来主意的作用下就被人抛弃了,甚至还要被小说家骂,一穿越先革儒家的命,搞什么“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如果没有一个稳固的,长时间的王朝了发展农业生产力,使人民了解国家的统一性,国家只会分裂。封建王朝纵有千般不是,起码今天中国是个国土大国,拥有数一数二的战略纵深和历史积淀形成的民族根性。

  (不方便评论马列主义后面的我就省略了)

  2,下面说第二个,一穿越先搞民主,宣扬唯物主义的,我最鄙视这种了,民主意味着心不齐,心不齐则容易滋生社会矛盾,容易形成党争内耗,一群渔民,没有民族认同感,谁来都能当主子的,你把权力交给他?我至今都不认为中国人民具有建立民主社会的条件。

  宣扬唯物主义就和马列主义有关了,我人为也是扯淡,有几个人有高尚的情操和高远的眼光,没有神支撑他们的精神世界,没有信仰,人的道德就会变得低贱,行为会变得势利市侩,这就是为什么老外都有信仰的原因,可笑我们还把全民唯物主义当成进步。看看空虚的人们有奶就是娘的样子,我就恨不得咬马克思。

  点评一下,人类最男约束的就是大自然和人类本身,约束前者,人类发明了科技,约束后者,人类发明了法律和宗教,法律约束行为,宗教约束心灵,却是了其中之一,怎能不出问题。法X功的盛行一时就体现出了人们多么需要一个信仰的支持。(未免犯禁,不说了,自己体会去)

  此处强烈推荐《全球三国》很多东西都能找到答案和正解,不过文笔略显低俗和夸张了些。

  架空类在思想上有一定高度的,本人只觉得是《商业三国》和《全球三国》,前者有些过火,但观察比较确实,后者的视角和观点都很好。

  引用17K上sszddfz 兄回复,个人觉得见解中肯,比本人好,本人比较激进quote]

  有理有理,确实如此。写小说么,就是描写人物性格,但很多时候,我所见的小说,人物的性格并不突出,这也就算了,还有的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在不同环境下甚至出现了矛盾,这就恶心了。

  关于玄幻小说的设定问题,那确实很恶心,设定应是设定规则,而不是规律和结果。作者是很厉害的,是笔下小说的唯一真神,那么作为唯一真神,小说的规则是你一笔所定的,那么就请严格,平衡,完善。有些小说是拥有“神”这种生物的,那么就请对生物以及神的定义进行一下了解和思考好不好(最恶心的小说是唐家三少写的,不知道***怎么想的,和那些读者怎么想的)。关于穿越小说,请先告诉读者,你穿越的是历史还是演义,历史就请以三国志为参考,演义的话,那就是穿越到异世了,毕竟规则不同。至于到三国搞什么,比如民主,霸权,同化等等。民主政治首先要有足够的生产力,饱暖思淫欲么(这不是赞同唯物的“物质决定精神”,只是影响而已)那时候下层人民估计还是吃不饱饭的,想什么民主自由,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可以为你而死的。还有中国的一些思想传统,对家乡看得很重,所以在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之前,民主也很难产生,如果你不介意分裂的,你到可以强行去试一试。还有中国的官本位思想(邪恶的思想和传统啊),估计百分之 99.9的人民都会把主席,总统什么的当皇帝看的。(我赞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这可比霸权主义还要牛啊)关于思想问题,儒家是没有人任何过错的,错是在人(中国有儒家,西方何尝没有基督,在我看来,儒家比基督更加合理和优秀,不行请自己去研究一下),中国的帝王为了控制思想,维护统治的正义和应该,需要去扭曲儒家,这怎么就怪到儒家头上了呢。法家才坚决认为帝王的合理,比儒家更甚(只是应为汉朝的书生们认为秦亡于法而不是人,汉武帝才采用儒家的,并重新解释,要骂就骂汉武帝吧)。儒家告诉我们要教化万民,从没有说要愚民。儒家讲究教育,而不是说就不打仗了(用教育这种和平演化的方式却是比战争好,墨家还讲究非攻呢)等等。都是明证,儒家还是很好的(能从百家之中杀出来,自有其先进处)。关于工商的地位问题,那是当时社会的必然性,跟儒家有关系么?君子不言利?哇,说得多好啊,我们现在就缺这个。商人确实贱,做了商人想不贱都难,不要骂我,请自己翻阅一下历史,看看商人都做了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不说了,手都打累了

  二,说完比较沉重的,说说比较轻松的。

  1,说到架空小说,就不得不提三国类,三国类以直是其中最耀眼,不过有很多东西,了解历史的人看过就皱眉

  以下不少资料出自《商业三国》和《〈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不同》两文

  先说诸葛亮成名作《隆中对》,

  鲁肃少年时,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家里有两囤米,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这《塌上策》比《隆中对》早了十几年,后世也有人认为,《隆中对》是一部抄袭作品,他抄袭的对象就是《塌上策》。

  再看诸葛亮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

  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

  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实,其它诸如舌战群儒、智激周瑜、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三气周瑜——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七擒孟获——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并非武将六出祁山——诸葛亮只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空城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后出师表》——乃后人之做,并非诸葛亮所作;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

  综观《三国演义》诸葛亮之事迹,仅三顾茅庐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而且诸葛亮的战术素养实在不怎么样,建议刘备分兵守北边,借机袭取汉中,不符合毛爷爷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

  五次伐魏,都没什么功绩就能看出来他也就那么回事。

  2,还有关羽,看看他出场有名战斗:

  桃园三结义——《三国志》上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记载,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三英战吕布——公孙瓒没有参加十***诸侯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此乃江东猛虎孙坚所为;

  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过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 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古城斩蔡阳——此亦乃刘备所为;

  华容放曹——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关羽并未和黄忠发生战斗。单刀赴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实乃鲁肃单刀会关羽,“单刀”乃军士之佩刀;水淹七军——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至于,追命吕蒙,玉泉显圣等,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乱搞封建迷信。。不多说。综观《三国演义》关羽之壮举,也就斩颜良是史实,其他均为移花接木或虚构。

  这么说来,关羽时机上就是一个匹夫,屁都不是,而且他用枪,三国时候没有长柄大刀这东西,因为冶金技术达不到,小说作家们偏要每词都杜撰这个武器,实在呕吐。

  然后再来看张飞,他才是三国上的猛将,有勇有谋,

  演义中的猛张飞是世家子弟,不但擅长书画,而且喜欢结交文士,也是文武双全的帅才,鞭打督邮是刘备所为,非张飞,就我观察他应该和张辽是一个类型的。

  还有就是吕布也用枪,没有方天画戟这东西,原因同青龙偃月刀不存在的原因一样——冶金技术太烂。

  有兴趣的可以查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不同》这个帖子,一定会让你有所裨益。

  3使用不当

  主角用银子?天,银子只有明末才渐渐成为流通物,可惜被满清灭国,社会倒退,不然明朝很可能进入资本主义大革命呢。

  三国主角喝茶,这个更搞笑,去查查茶叶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绝世神兵?就三国那冶金技术?用刚造大刀要一寸厚的刀背,不然会断,因为含碳量高,那会还用青铜武器呢吧。作者真是够搞笑的。

  这个比较多,举几个典型的,其他的想起来再补充。

  4写神怪

  你们怎么说也是现代人了,还不知道道士那套是骗人的,受三国演义毒害也太深了吧,左慈,于吉这种神棍居然是猛人?好一点的写成内功高手,烂一点的,穿越小说就变修真小说了,实在欠揍。这时候你怎么不搞唯物主义了,《风流三国》作者,就说你呢,三国类的缺点你基本都占上了。

  5古人好骗

  古人是挺好骗的,起码现代人的东西他们无法理解,加上深受封建迷信毒害,怎么不好骗?而且古人的确有很多义薄云天的,越往古代越多,因为那会人单纯,认死理,而且儒家思想还没被阉割呢。怎么不能尽忠,玩点儿政治手段,搞搞思想教育,物质封赏一家,基本就忠心耿耿了,只要你不失势,不会有人背叛的,除非主角政工不如古人搞得好,那我没话说。反感的是,忠就忠,誓死的也就那么样,你一次次强调,重复“他们更加鉴定了誓死效忠XX的决心”就很假了,男人吗,说那么明白干什么。对于忠诚的描写,间接的远比直接的好,我就很喜欢高顺。

  6主角欠揍

  以不破坏战争平衡为由放跑曹操、孙坚、刘备之流,尻,我就不明败,打仗死人很好玩么,你以为你是上杉谦信,是不是他们缺粮了你还要送点去。以不破坏战争平衡,或者不然世界过早陷入灾难为由不发展,甚至抑制热兵器,这个更欠揍,技术原因也就算了,能造出来但不用就是欠打。我知道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因为没了曹操,孙坚,刘备,主角所掌握的三国历史就不会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这书也就不是三国了,想想没了这几位,对手旧社会袁绍,刘表,刘彰,张鲁,马腾之流,除了袁绍还真没有拿的出手的。

  7放过三国美女的

  《商业三国》可是继续放任蔡文姬的命运按历史走的,坚决鄙视,而且从作者角度看,他的军队已经无敌了,他不出兵的理由是不想给民众落下独裁的口实,我就肏,坚决抵制穿越流玩民主的!穿越不抢美女,你对得其一夫多妻制度吗,你对得气看客的世间吗,你对得气这些命运多舛的美女吗,对这类作者竖中指,不过幸好,也就商业三国一个。

  8只以统一中国作为结束的

  垃圾,不把五胡乱华的祸根游牧民族全灭同化,你有脸结束这本书,不把马六甲,中东占了,你有脸说你学过近代史,不把干陀利猴子杀光,你对得气从1662年开始从未停止过的印尼华人大屠杀?你这也叫YY,不够敬业了吧。力推《全球三国》原因看书名。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中国网络文学何以圈粉西方“Z世代”?

    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洋粉丝”。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详细]

  • 中国网文出海20年得与失

    从20年前的名不见经传,到20年后成为拥有上亿海外市场规模的“世界级”文化现象,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屡屡受到瞩目,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亮点。这条路起自何处?将...[详细]

  • 网络文学是数字文化时代的一个逗号

    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学和民族伟大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文学是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之声。心怀“国之大者”,是文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有的历史...[详细]

  • 助力新时代网络文学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她虽然是从网络上与我们相识,但我们也认出了她腿上的那块伤疤。那是她历尽艰辛、攻城掠地时留下的,也是她作为文学之子、中国文学之子的证明。在中国文...[详细]

  • 守护精神创造力

    难忘的2021年刚刚过去,我们聚在这里,盘点过去一年的文化收获,见证不同类型文化书写的百花齐放,为精神创造力的蓬勃生长鼓劲加油,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详细]

  • 中国网络文学,有资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笔吗?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自身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从媒介文化变革和文学范式革命的角度看,它现实地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一支新生力量,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的未来和希...[详细]

  • 突破网络文学评论的三道屏障

    我国网络文学浩瀚的作品存量和巨大的年度增量,与相对薄弱的网络文学评论所形成的“倾斜的网文场”,已经把加强网络文学评论问题推向了学术前沿。近日中宣部等五部门...[详细]

  • 何常在:让网络文学更好表达当代中国

    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互联网的诞生。经过20多年发展,网络文学已步入了成熟期,成为阅读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今,如何以网络文学表达当代中国的故事,以现实题材书写...[详细]

  • 一次打破文学边界的尝试

    《小说评论》既是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载体,也是透视当代文学批评构建的一个标本。开设“三栖专栏”,不失为一次打通文学边界的尝试,一种学术批评视野下对文学现象的观...[详细]

  •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