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网络小说

网络小说的“未成年”特质辨析

发布时间:2021-02-1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167次

  中国网络小说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越来越流行。不少作品成为文化产业争夺的IP,被改编成热门影剧,例如《盗墓笔记》《校花的贴身高手》《欢乐颂》《琅琊榜》《花千骨》等。在市场欣欣向荣的同时,中国网络小说表现出的“未成年”特质,尤其值得关注和思考。

  网络小说的“未成年”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写作主体年轻化。作者一般也就二三十岁,人生阅历、写作经验尚待丰富。且网络文学竞争遵循苛刻的丛林法则,只有不断写作才能持续获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稚嫩的“网络写手”为了吸引读者,不得不争分夺秒地码字、更新,在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同时,往往难以兼顾深度和质量。

  其次,文本显示出生长的力量。网络小说热衷于描绘虚幻世界、讲述奇异故事,在书写规范、文体语言上迥异于传统文学。网络小说的文本生成速度极快,具备随时更替的表达活力,新造或强化了一些网络用语,例如“虐心”“爆表”“赶脚”“无节操”“小清新”等。这些词汇大多不够精美,未必会被社会长久接纳,但在语言的社会演进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再次,读者年龄偏轻,社会构成复杂。他们在疾驰的地铁上、逼仄的出租屋内、开小差的课堂上等各种场合饶有兴味地阅读,放飞天马行空的想象,舒缓一天的生活压力。这种阅读,往往是一种草根化、轻松化的休闲体验,疏离于文化教谕和社会规训,彰显着个体的娱乐精神,传递了城镇新一代平民的审美诉求。

  网络小说的“未成年”特质,一方面意味着尚未步入成熟的发展轨道,在遣词造句、叙事手法、文学意境、思想内涵上有待提高,一方面意味着充满新生活力,有望积极迸发。目前,网络小说正处于文学生产和创作的初级阶段,恰如人所经历的青春期狂热和躁动。这个过程,需要业界清醒的认知和社会普遍的包容。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的“反言情”主题

    古代言情网络小说虽有“言情”之名,却始终存在着“反言情”的主题与 书写络脉。从历史同人到清穿、宫斗、宅斗,这一类型演变过程也是“反言情”趋势越 来越突显的过...[详细]

  • 2024青年学人看网文:若是月亮还没来

    2024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又是风云诡谲的一年,于激荡中站稳脚跟,于危机中促发新生。短剧冲击,AI裹挟,文旅伸出橄榄枝,网络文学一面不忘来时路,与读者们的心灵同行,一面勇敢...[详细]

  • 网络侦探推理小说创作迎来新风口

    侦探推理小说、言情小说与武侠小说可以说是纸质图书时代最重要的几种通俗文学类型。而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之后,言情小说除了原本的都市、校园等传统题材之外,还衍生出...[详细]

  • 网络文学出圈更出彩

    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文学扬帆远航,风光正好,继2022年大英图书馆首次收录16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后,2024年11月,包括《诡秘之主》《全职高手》《庆...[详细]

  • 网络作家 PK DeepSeek,谁赢了?

    DeepSeek可以说是送到面前的选题。要做,也必须做,而且相当适合网络文艺的版面。如果说AI对文学创作造成了冲击,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网络文学。与其他的文学类别相比,网...[详细]

  • 齐橙的《何日请长缨》:大气磅礴的历史感

    《何日请长缨》则起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全球化来临的1995年,关注的是中国当代工业的新发展,指向了重新崛起的强国梦。齐橙对此有精确的创作阐述:“我创作...[详细]

  • 《灵境行者》破解副本与都市异能流美学

    《灵境行者》以都市“小人物”为抒写对象,以破解灵境副本为背景,以人间真情为线索,折射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特性影响人物精神与行为的可能性,诠释了灵境性对人性的...[详细]

  • 网络文学的两个传统,由《大奉打更人》说开去

    网文读者可以用网络文学自身传统去解释和补充他们面对的虚构世界,即便过于奇异,仍旧可以说服自己接受设定,并且为之后遇到的更加奇异的世界设定做铺垫。但是社群之外...[详细]

  • 跳出“虚焦”书写,真实城市在网络小说中凸显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网络文学成长于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随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网络文学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数字河流,悄然成为连...[详细]

  • 专家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新年新走向

    在走向多元化、类型化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政府引导和商业投资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从草创到辉煌,从草根到主流,如同四面八方的河流汇入...[详细]

  •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