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说怎样改变了美国
《汤姆叔叔的小屋》和斯托夫人的功绩昭告后世:历史事件的发生、冲突和结局不单由政治左右,而是多重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家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现在有谁还读书啊?书这种东西迟早会被世人所抛弃。”正因为此类浅薄之辞不绝于耳,我们才有必要回首往昔,看看那些传世之作曾经如何改变了世界。1862年,林肯接见《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上来便发问:“您就是引发这场大战(南北战争)的小妇人吗?”不管这个故事有多少演义色彩,有一点可以肯定:在19世纪中期,对斯托夫人的这部作品心怀虔敬的绝非林肯一人,从它仅次于《圣经》的销量就可见一斑。
从最初走红到一度绝版
文学既是助力器,又是政治变革的导火索,能够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汤姆叔叔的小屋》的问世,完全称得上一座这样的里程碑。每当我们提及它的诞生,都会将其和同时代的废奴起义等事件联系在一起。正是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美国才逐步走向内战。
追根溯源,这部小说最初发表在废奴主义杂志《国家时代》上,于1852年春集结成册。同年10月,此书便售出了12万册,及至次年春天,销量进一步上升至31万册。这只是它在美国的销售情况。在英国,该书获得了更大成功,一年内就卖掉了上百万册。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无论雕刻品、游戏、拼图、歌曲甚至活页乐谱,随处可见取自书中的内容。就当时的流行程度和影响力而言,《汤姆叔叔的小屋》绝对是文化界不能不关注的奇景。
可又有谁能料到,到了20世纪初,《汤姆叔叔的小屋》居然绝版了,此后几十年都没有再印。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汤姆叔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它所代表的不再是斯托夫人试图传达的、令人钦佩的圣洁品格和牺牲精神,而是成了“对非裔美国人的曲意逢迎”。
在种族隔离制度最顽固的美国南部,此书更是被视作“北方佬”长期妄图干涉南方秩序的表现。在1900年前后的南卡罗来纳州,很多教师会要求自己的学生高举右手,宣誓绝不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南方白人对黑人的偏见有多么深刻。当然,这本书也不会出现在文学课上,因为在评论家和学者眼中,它过分感伤而且有太多雕饰,缺乏艺术价值。还有人嘲讽斯托夫人,说她不过是个“涂鸦的妇女”罢了。
借民权运动重获新生
偏见和毁谤的力量是可怕的,尽管如此,没有谁能彻底抹杀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留在世间的印记。在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里,对她和她的作品第一个发出肯定之声的当属埃德蒙·威尔逊。在1962年出版的《爱国的血块:美国内战文学研究》中,埃德蒙没有像保守派评论家那样,一边倒地对此书极尽批评之能事,而是用一个章节的长度重新审视了这部作品。他认为,“与睿智的汤姆叔叔坦诚以对”是“令人惊奇的体验”,盛赞此书给人的印象“深刻到超乎想象”,人物表现出的活力和作品本身“喷薄而出的力量”都是作者批判性思维的体现。他甚至主张,与狄更斯和果戈理相比,斯托夫人的功力也不落下风。
之后,将更多目光引向《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是蓬勃向上的民权运动。彼时,此书被关注的理由不再只是其文学价值,也不是对废奴主义者的同情。得益于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浩大声势,作为为数不多的美国早期女作家,斯托夫人和她笔下被视作道德权威的人物,再次走到了舞台正中。六七十年代的“涂鸦的妇女”们,把斯托夫人当作榜样,以笔为武器,让自己的力量不再局限于家庭的范围之内,热情地推动着社会变革的滚滚浪潮。
它带来的不只一场战争
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笔者亲眼见证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及其作者人气不衰的事实。这绝对是本值得普及的好书,我曾在带本科生、研究生和培训高中教师时把它作为范本。书中塑造的种种鲜活形象,总能冲破时间和空间的攀篱,将人们的情绪牢牢抓住。
1995年,琼·赫德里克以其全方位刻画斯托夫人人生历程的传记摘得普利策奖。正是在那一年,《汤姆叔叔的小屋》跃入数字化时代。1852年,出版商穷尽3个造纸厂的人力物力,依然无法满足读者高涨的需求;而今,互联网所达之处,你均可登录维吉尼亚大学专为此书打造的、堪称数字人文典范的主题网站。这个名为《汤姆叔叔和美国文化》的网站提供该书的文本、插图、歌曲、诗歌等全部内容。在一个虚拟书架上,你能找到12种不同版本。
《汤姆叔叔的小屋》不仅渗透了美国的公众生活,对美国社会文化的进步更是具有无可匹敌的推动作用。在《以笔擎天:汤姆叔叔的小屋与为美国而战》一书作者大卫·雷诺兹看来,《汤姆叔叔的小屋》根植于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对重新定义美国民主起到了核心作用”;同时,此书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反奴隶制文学”。
仅此而已吗?当年,林肯半开玩笑说斯托夫人引发了一场战争,而在雷诺兹的新书里,《汤姆叔叔的小屋》带来的远不止于此:他甚至认为,女作家应该为她的著作问世后的更多历史转折负责。斯托夫人的功绩昭告后世:历史事件的发生、冲突和结局不单由政治左右,而是多重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家也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美国《新共和》杂志
(编辑:moyuzhai)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享誉世界的爱情小说
《飘》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米切尔以她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住了青年女子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复杂心理活动,成功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有时使...[详细]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作者约瑟夫·海勒(1923~)第一部长篇小说,海勒原来把小说拟名作《第十八条军规》,出版社编辑为了不让它与另一本...[详细]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两个堕落女人的故事
《喧哗与骚动》赢得了评论界极大的褒扬,他们惊叹小说结构的繁复和完整。从四个部分看,小说发生的时间排列是“CABD”式。大小说家康拉德称赞这是一部坚实的四个乐章...[详细]
《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反战小说
《永别了,武器》以反对战争的鲜明主题和成熟的艺术技巧产生了极大影响,最大程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彷徨和惘然若失的情绪,很快风靡全世界。再版几十次...[详细]
美国小说《黑客》:现代网络骑士
套用童话或英雄传说作为原型来表现高科技领域的生活,是近年来欧美影视和小说的流行趋势,电影《超人》、《帝国反击战》用现代科技直接演绎公主与勇士的童话故事。从...[详细]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以来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这部小说情节惊险、跌宕起伏,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以儿童的口吻讲述故事,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非常符合儿童...[详细]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
这部小说的产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1861年4月,美国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爆发了一场以废除奴隶制为目的的战争,即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战争。当时许...[详细]
约翰·格里森姆《三兄弟》
《三兄弟》是折射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社会较不为人知的角落,监狱,犯人,竞选黑幕,同性恋……使我们对美国所谓的民主和法制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让我们清...[详细]
美国律师小说家:约翰·格里森姆
格里森姆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他的律师生活,以律师为主角,着力描写美国社会的犯罪案件与法律界的黑暗勾当。他的作品被称为法律惊险小说,而他本人则被美国评论界界定为“...[详细]
《黑色警局》揭露美国社会顽疾
《黑色警局》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炉,不可多得的优秀通俗小说,它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堪与严肃作品媲美。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上述浅见谨供作引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