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新作《暂坐》:集中展现现代都市女性的生活情状与精神境遇
除对现代都市女性群体的关注外,贾平凹的笔端又触及了更为广阔的日常生活。作者借小说人物“羿光”之口谈道,小说所要写的即是“各种关系结合而产生的各种现象” ,即“日常生活” 。而他又在“后记”中直白写道,“风雨冰雪,阴晴寒暑,吃喝拉撒,柴米油盐,生死离别,喜怒哀乐” ,这“众生之相即是文学” ,其中自能生发出“意义、哲理和诗性” ,此类叙述可谓理解贾平凹文学世界的“题眼” 。 《暂坐》自不例外,茶庄的十余姐妹,因境遇相似而相知相识,又因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各自散去,在这一聚一散之间,作者勾勒出了西京城的众生与俗世。小说每一节标题都出现了地名(场所) ,诸如西涝里、建业街、曲湖、城中村、筒子楼、香格里拉酒店、咖啡吧、茶庄、泡馍馆等,西京融现代与传统、时兴与本土、崭新与破败、宽广与逼仄、光洁与污浊为一体的市井风貌在作者笔墨不多的勾勒中神韵毕现,而穿梭于其中的青年男女、官员文人、商人小贩更使得这古城氤氲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贾平凹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对世相众生的关怀,内含着深厚的悲悯色彩,而这也与他长久浸润于“普度众生”和“慈悲为怀”的佛家文化密切相关,尤其作品中多处出现的佛教经典,更突出了作者文学滋养中的佛学思想底蕴。
无论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还是内在结构上观察, 《暂坐》并未超脱贾平凹一直以来的“ 《红楼梦》焦虑” , 《暂坐》中类似“众姊妹”的表述便是取自《红楼梦》 ,“众姊妹”所聚集的“茶庄”又类似于“大观园” 。而“十佳人”的称谓亦是化用“金陵十二钗”而来,尤其与众姊妹过从甚密的男作家“羿光” ,也与被姐妹丫头环绕的贾宝玉有相似的一面(即便与贾宝玉相比羿光少了份童真痴顽而多了些世故腌臜) ,就连其中夏自花的挽联“叹双桐半死生,两剑一飞沉”也像极了“十二钗”的“判词” 。此类细节在《暂坐》中俯拾即是,这直接印证了贾平凹文学世界中的《红楼梦》底色。贾平凹已经习惯于“藏锋” ,他浅近通俗的言语、波澜不惊的叙述和从容不迫的心态,反映出一位几经风雨、阅历颇丰的老作家之“晚年风格” 。然而,细读作品后不难发现,其中仍不乏笔力遒劲和暗藏机锋之处,这同样表现在作品较为深刻的思想批判性上。对“众姊妹”境遇的关注,作者不只是报以同情和悲悯,他对她们命运悲剧的人性成因亦有深刻洞察与审视,仇恨、贪婪、偏执、嫉妒、伪善这些人性之恶,集中体现在严念初、夏自花、辛起几位女性身上,她们的依附型人格注定了自身的婚姻和生活悲剧。而对著名作家羿光,小说也借他人之口多有讥讽。他虽为名家,却时时为声名所累,且深陷于金钱、权力关系的泥淖之中无法脱身,他对自身和艺术界乱象也不无自省和自嘲。其实,贾平凹大多长篇中都有一个作家形象,而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有他的身影,他似乎已不惮于人们的误解,他以豁达的心境、幽默而讽刺的笔调,坦诚、直率地将文人的“劣根”及文坛的乱象揭示于世,这种艺术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贾平凹是当代乡土文学的语言大家,多年来他又浸淫于明清白话小说与文言笔记,他的文字已形成醇熟的古雅与俚俗交融的个性风格,虽在都市生活、写作已近四十载,但客观而言,他对都市女性的理解与把握某种程度上仍有隔膜,尤其是他成熟的语言风格与现代女性形象并非十分贴合,此即《暂坐》美中不足的地方。但贾平凹是有着明确的、自觉的现代意识的,他仍然在不断写作,不断尝试着突破与超越。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