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陈佳勇《蜗角虚名》:“成长”、“拒绝成长”与“反成长”的汇合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战玉冰 2020年0 点击数:
现如今一般的商场题材小说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着力表现不同利益集团或职场个体之间的勾心斗角与机变权谋,或可以名曰“当代职场宫斗戏”与“当代商场三国杀”;另一类是以“成长小说”的故事框架来讲述男女主人公在职场、商场中不断遭遇挑战,以及在克服挑战过程中的晋升与自我成长的故事。后一类小说通常可以与修仙玄幻小说中的“打怪练级”故事视为同一叙事套路下的不同时空背景想象,它们都体现了当代大众阅读语境中的心理期待和阅读快感。

陈佳勇的小说《蜗角虚名》粗看之下,似乎与第二类职场成长小说比较接近,《蜗角虚名》的确是以主人公林子昂从京华大学毕业后进入振华控股实习、工作、晋升、发展这8年来的职场经历为主要叙事线索,在叙事视角上也几乎是围绕林子昂的所见所闻所为来展开故事的。但《蜗角虚名》与一般的职场成长小说的不同在于,主人公林子昂出身名校,从中文系毕业后进入金融圈,小说更多时候努力凸显的是其“跨界”学习与社会经验积累的一面,而非一般职场成长小说中对职务提升与欲望膨胀的聚焦。《蜗角虚名》更重视林子昂“所见”而非其“所为”,并在这个意义上有些接近于巴赫金所说的“漫游小说”。

更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小说主人公林子昂在外在物质光环不断增加的同时,其内心却体现出一种不曾与外在光环随波逐流的、近乎于“拒绝成长”的单纯和坚持。比如小说多次正面描写林子昂内心的自我反思。而且小说中林子昂除了有老板兼人生导师杜铁林作为学习目标之外,还有知名学者王儒瑶和班主任安可为所代表的精神世界的另外一个层面,这两种精神面相可以简单概括为“商场规则”与“文人本色”,林子昂正是在不断适应并融入“商场规则”的同时在有意无意地坚持着自己的“文人本色”,或者说他是在这两种精神取向之间不断撕扯,进而获得一种内心的复杂和精神的张力。林子昂在外在物质生活不断“成长”的同时又某种程度上坚持了自己内心的“拒绝成长”,小说《蜗角虚名》也由此完成了在一个职场成长小说的框架下,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成长本身的拒绝和反抗。

在林子昂身上,成长与拒绝成长悖谬式地并存且相互拉扯,同时,小说还借助杜铁林与林子昂之间的镜像关系将所谓职场成长或商场神话进一步复杂化和现实化。不难看出,林子昂与杜铁林其实可以视为是一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化身,这也是为什么杜铁林对林子昂格外倚重甚至情有独钟的潜在原因。在精神层面上,杜铁林除了在商场规则中施展拳脚、取得成功之外,也同样有着林子昂“文人本色”的一面,这集中表现为杜铁林视王儒瑶为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并在王儒瑶去世后感叹“我现在彻底是一个没父亲的人了”。而当我们把杜铁林作为另一个人生阶段上的林子昂来看待时,就会看出小说反成长的潜在主题。纵使杜铁林有着绝对过人的头脑、强大的气场、锐利的眼光、冷静的决断和广博的人脉,纵使他能够躲过股灾加熔断,也必将毁灭于自身的“欲壑难填”。更多的资金“子弹”、更大的话语权、信托牌照的无限诱惑,最终造成了“老板不见了”这样一个小说必然而至的结局。小说也借着杜铁林的镜像照射出林子昂未来的成长,他大抵会如于连、拉斯蒂涅和包法利夫人一样遭遇到成长的幻灭。而林子昂现阶段虽然仍在成长(商业规则)与拒绝成长(文人本色)间纠缠,但随着商业规则洪流的势不可挡,其未来或许仍难逃和杜铁林一样的反成长的失败结局。当然,小说止步于杜铁林的消失,而对林子昂的未来采取了留白的态度,并由此将问题悬置。杜铁林的前车之鉴能否成为惊醒或改变林子昂人生轨迹的警钟?这是小说留给每一位读者乃至于作者自己的问题。

小说《蜗角虚名》除了对林子昂与作为其镜像的杜铁林的成长、拒绝成长与反成长的着力表现之外,对很多配角人物与不同现代都市的描写也可圈可点。从不同身份和职业的人物(学者王儒瑶、“青椒”安可为、演员姚婷婷),到形形色色的各式老板(董建国、鲁光辉、孔老三、六哥、K总),再到性格迥异的现代城市(北京、上海、杭州、香港、澳门),《蜗角虚名》在围绕林子昂和杜铁林而展开的成长与反成长主线故事之外,同时勾连出的老板群像、社会百态与丰沛淋漓的现实汁水,使得整部小说在商场故事之外,获得了难能可贵的现实感与丰富性。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