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长篇小说《生死守护》:风口浪尖 守望初心
反腐思考再深化
小说中的龙兴市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下决心打通一条40公里的龙飞大道。路并不算长,却不经意动了一些利益集团的奶酪,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由暗地里推到明面上,突如其来地空前激化,引发出一个又一个政治地震。
这个关系构架一搭建起来,就明确告诉读者,《生死守护》的重要内容一定与反腐有着紧密的联系。张平的现实题材创作,思想重心总是放在反腐上,是当代为数不多的把反腐挖得很深、想得很透的作家。不过,进入《生死守护》故事情节,读者马上就会发现,腐败问题在这里似乎被稀释了。矛盾冲突愈演愈烈,而腐败却越来越隐蔽。张平以往的小说通常会写一两个有名有姓的腐败官员,通过他们的行动来揭露腐败分子的嘴脸,揭示腐败的危害。但在这部作品里,腐败分子却没有出现。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小说情节一直发展到最后,也没有看到哪个腐败分子被揪出,绳之以法,关系网被破获。是作家有意回避现实矛盾,还是作家在深化自己的思考?
这就是小说的高明深刻之处。一个清白优秀的干部的任命就是通不过,说明政治关系很紧张。平时看不出来,关键时刻就给你捅个大娄子,让你猝不及防。这样的严峻政治关系,一般的小说是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触及的。张平却一开始就把这种其他小说避之唯恐不及的矛盾冲突放在前面。作家并没有回避现实矛盾冲突,反而比以往更鲜明更坚决地直面和揭示问题的实质。这样的政治关系,当然不全是腐败问题,但从小说情节走向看,背后与腐败有着深刻的关系。作家试图告诉读者,反腐抓一个或一群腐败官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清除腐败文化、腐败土壤。只要腐败的土壤还在,还会像韭菜一样不断生出腐败,长出腐败官员。土壤不改良,腐败不停止。在今天的条件下,腐败很可能在相当长时期里,一直会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生态,“反腐”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就在这里。因此,作家不打算用形象来固定和解释腐败,而是把腐败变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负能量。作品没有直接写腐败,但反腐意识却一点也没有松懈,反腐主题的力度一点也没有减弱。这样写反而更真实、更准确地认识到了腐败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更深刻把握到了腐败的本质。这应该是作家社会思想的深化。
民生主题立高度
跟着《生死守护》的故事往下走,读者还将注意到,尽管作品思考“反腐”问题比其他作家的作品要深刻到位,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伫足不前。作品试图引导读者去更多注意比反腐更重要的问题,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中接受时代的新信息,也就是更多看到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大主题。反腐是为了更好发展民生。离开了民生,反腐就失去了意义,就会进入误区,走向邪路。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才有可能一点一滴地清除腐败,改善民生。这样的主题深度使小说紧紧扣住了新时代的主线,具有了深沉的底蕴。
小说安排了一个情节:当主人公辛一飞副市长被人大否决以后,龙兴市朝野震动,一片惊慌。责任部门准备立案调查,找出幕后主使人。这个时候的市委书记田震反而冷静下来,他同意辛一飞的意见,也向上级部门请示,不因政治“事故”干扰工作大局,以民生问题为重,坚持原有的顶层设计,继续重用辛一飞,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放手大胆开展工作。于是被动变主动,坏事变好事,化危机风险为历史机遇。有了这个开局,他在龙兴政坛上稳住了阵脚。小说中的龙飞大道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虽然只有40公里,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工厂、街道、居民区和大大小小的商店。各种利益在这里碰撞,社会矛盾也就随之不断激化。更令建设者棘手的是,龙兴市是一个传统的文物大市。这里在古代曾经是个战略重镇、经济文化重镇,地下埋藏着大量历史文物,迄今仍无法开拓。文物犯罪十分猖獗,文物保护工作也十分艰巨。可以看出,在民生问题上,龙兴市的领导们头脑是清醒的,导向意识是明确的。他们显然知道,龙飞大道不管触动多少人的利益,首先都要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长远的利益。这种人民至上、人民优先的政治理念,引导着辛一飞把目光紧紧盯住棚户区的改造。这里居住的都是退休工人、普通百姓和低收入城市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他们的权益也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城市现代化了,但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艰难,越来越贫困。必须利用龙飞大道的建设,彻底改变这个现状,还清这笔旧账,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还老百姓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
《生死守护》故事情节曲折,涉及城市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有些情节还带有相当的戏剧性,如文物贩子挖地道盗窃国家地下文物的情节,读起来真是惊心动魄。这些人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传奇色彩,却充满现实的严峻性,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有了这些情节,小说就有了主题的魂魄,有了精神的品质,有了时代的高度。
新人形象出新意
《生死守护》人物众多,其中辛一飞是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英雄般地挺立于风口浪尖,他的身上交织着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生活矛盾冲突,也传递着时代先进思想文化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思想性格的展开是破解时代困局、化解现实矛盾、开创未来希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一飞是中国文学正在兴起的“新人”形象。
作为一个以实干著称但个性有些执拗的基层干部,辛一飞因不愿搞关系和拉帮结伙而被认为不够成熟,所以一直没有被提拔重用。好不容易得到赏识,又阴差阳错地成了牺牲品。可是,他却向市委书记田震建议,不要在他个人任命问题上纠缠,时间紧迫,干事要紧。龙飞大道是大事大局,个人的政治前途是小事小局,不必太计较。这当然体现出辛一飞的政治品格和思想格局,也因此,整个龙飞工程并没有受到政治风波的干扰,继续向前推进,一下子打乱了对手的算盘。辛一飞就凭着自己的无私、执著、自信,凭着自己的“初心”,一下子理顺了关系,走出了困境,也就有了独特的政治智慧。很多时候,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解开最复杂的绳索。
辛一飞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他不断被各种势力算计、陷害,却一直不知道对手是谁。小说没有设计对立面人物,就意味着,辛一飞的对手就是整个社会看不见摸不着的“负能量”。他的结局可能和大战风车一样,可笑而滑稽地失败。小说写他的政治生涯中,曾经由别人转送给后来成为腐败官员的领导2000元人民币。数额不大,但足以让对手大作文章,编造各种故事。事后才发现,这是龙翔集团的老板靳如海的一个阴谋。小说虚写了党内的与社会利益集团、恶黑势力勾结的人物,却明明白白让读者感到这些腐败分子的真实存在。而主人公辛一飞面对这些看不见的对手,实际上是无力还击的。
主人公挺在风口浪尖上。置之死地而后生,方显英雄本色。辛一飞搞建设是一把好手,点子特别多,专业性特别强。可给自己解困脱险,办法并不多。整部小说读下来,大致归纳起来只有一条:一心一意给老百姓做事情,得到老百姓支持。用“初心”获得“民心”。有了老百姓的支持,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小说中有个情节对比格外强烈,当各种审查组在龙兴市搞得轰轰烈烈的时候,作为被审查对象的辛一飞却在市里最大的棚户区和老百姓商量拆迁补贴,找人解决生病的老人住院问题。他深深知道,老百姓这点利益其实很脆弱,不小心就会被利益集团窃取偷盗。他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的财产,绝不能让他们一次次返贫,永远是弱势群体。他的“初心”得到了老百姓的回报,受到老百姓拥戴。人民的力量逆转了辛一飞的命运。从性格形成的这条线索就看出,辛一飞这个新人形象大放异彩。
小说中两个反派人物靳如海、崔铭化也设计得不俗。这两个人物背后都有一张严实的关系网。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安全隐患,反映了时代潜在的危机。其他小说很难读到这样的人物形象。
文学反映现实,通常会被叫作现实主义。其实,反映现实不等于就是现实主义。反过来可以说,现实主义也并不完全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现实。我们的文学不断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丰富“民生”主题内涵,不断推出“新人”形象,就能清楚地看到现实主义的局限,也能找到文学突破创新的方向。张平的现实题材创作提醒我们,文学反映现实应该叫作“民生”主义。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