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人物与风物
一、风物是人物精神世界的外化
读者取舍文本内容,是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出发,不同的读者所关注的角度、内容不同,从书中汲取的养分也不同。非虚构作品《金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文中的人物让我受益,文中的风物令我思考,读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我现阶段的处事方式和为人方式。建议更多的读者阅读《金乡》,希望这本书的阅读经验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作品描述的风物是精彩的。风物篇把金乡的风物写“活”了,这哪里是风物,分明是有灵魂的物,有文化的物,有人脉的物,是活着的历史。
风物是人物精神世界的物化。金乡的玄坛庙、丰乐亭、狮山、城墙、护城河、鲤河等,它们作为沟通理想信念和现实世界的通道,是金乡人朴素的信仰和精神世界的依赖。作为温州小商品经济的发源地之一,金乡人敢想人所未想,为人所不为,开创了经济转型的“温州模式”。这种能开时代风气之先的动力之源,大概源自每个金乡人心里都住着一位神灵,这位神灵未必是庙堂里供奉的神人,而是他们内心的坚定和朴素的信念。也许每位金乡人心里都有一颗定海珠,不是用来避邪,而是照亮前行的道路。
二、人物在风物中催生和不断进取
风物是人物的集体无意识。如果说狮山是金乡城的压舱石,是建城的基础,它作为城市的屏障,既起到物理作用,更起到心理作用;城墙象征当地人民固守家园的淡定和拥抱世界的勇气;鲤河则代表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义冢和布施冢是另一条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隐秘通道,是有义之士对当下社会的担当和回馈,是一种在世代传承与教化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民间力量和慈善传承,它们是源自民间又返还民间的慈善行为的建设者和见证者。
写风物也是为了写人物。人物与风物相互照应、互相渗透。人物是从风物中生长出来的,风物又是人物在生活中催生的。
作者笔下的风物,既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在风物中融入了作家文学的判断与思考。作者把风物与人物的关系比喻成土壤和植物,沙漠和戈壁长不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有什么样的人物就会催生什么样的风物,同样,有什么样的风物便会催生什么样的人物。
那么,是怎样的人物造就了如此精彩的风物呢?
三、人物品质、文学品质与时代品质
《金乡》描述了一大批能人,他们都有超越常人的优秀品质。无论是第一能人叶文贵,还是胆大包天的王均瑶、徽章大王陈加枢、儒商会长杨介生、时代英雌陈觉因、非遗传承夏法允等,细读下来,这些人物身上,体现着时代弄潮儿的优秀品质。
敢开时代风气之先,敢为别人不敢为。早在30年前不惜重金研制电动汽车,叶文贵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研制电动汽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二十八年。在中国以个人名义承包飞机,王均瑶是第一人,想法果敢。陈加枢从一个退伍文艺兵演变成中国徽章大王,靠的是特立独行的勇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力量。
锐意进取、永葆青春的内心驱动力。邓美玉无论经历高山沟壑还是绝峰深渊,在体察世事之后,仍然坚持创造美、展示美。企业家陈逢友一直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锐意进取,虽年近七十,却总高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显出蓬勃的精神气质。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商业智慧。成功者对企业发展要有预见性、有逆向思维,对人性和人生富有洞察力。白植富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求完美,做任何事都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他认为冒风险的前提是一定要将所有事情的基础都做扎实,让人挑不出任何瑕疵。
内敛和节制的能力。《金乡》笔下的人物,无论他们身份、地位和性格,在为人处事中,呈现地往往更多的是低调和节制。生活中的白植富看起来像个邻居老头,根本意识不到他是大企业家,且是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他的低调也表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要求儿子留学回来,必须在别人的公司打工三年,且就住在地下室,不能对外提及自家的公司和别墅。
《金乡》中的任务还是文学视角中的人物,具有文化品质。作家进入人物的角度,不是政治视角、经济视角,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发掘人物身上的品质,他们是作家眼中的人物。也就是作者在序言中所写:这不是一本歌功颂德的书,而是带有作家对金乡这四十年来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判断,体现的是作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家关注的是人物生活的变迁和精神裂变以及人物和时代的关系,表面上是人物创造了财富,可实际上是时代塑造了人。
拿徽章大王陈加枢来说,他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他坚持做出让美国人满意的徽章,从而让中国的徽章走向世界,在世界徽章制造历史上书写了重要一笔;他是徽章的化身,他通过徽章演绎和书写了坚持的力量、文艺的作用、精益求精的意义,以及特立独行如何影响和改变世界等。当作家走近人物时,有力而辩证地看到小与大的和谐统一,小我与大我的结合演绎了一段文化传奇,读者能从中看到文化如何植根于一个人的内心,又如何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微妙而巨大作用。
这些人物还是代表中国品质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讲, 他们就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先富起来的”的那部分人。叶、王、陈、杨是金乡的人物,他们是金乡催生的人物,代表着金乡“温州模式”;从更大的方面来讲,他们的故事也是特定时期中国发展的缩影。
作者有意将人物放在中国的整体环境来考量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都是时代催生的人物,他们的成功是国家政策、时代语境催生的产物,从历史的角度来打量,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永远无法逃离时代背景的庞大影响。
所以,书中所写人物,他们不仅代表四十年金乡的成就,在一定层面上还代表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成就。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金乡模式和金乡人物,回望和反思金乡人物,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国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这些人物身上具有的精神品质,从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代品质、民族品质、中国品质。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