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勤《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故乡是一支悠远的牧歌
漆宇勤近些年来的创作题材,在对故乡的描摹上更为细致熨帖。他早已离开故乡多年,身居城市的他回望故乡的时候,因为一定距离的时空观察,反而拥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观照。在他的作品里,故乡是一个全面呈现出来的效果:美丑善恶、衣食住行、风俗地貌。自传体小说《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展现了他童年完整的成长轨迹。主人公李子就是漆宇勤的化身,新奇处在于,他能够运用二十四节气的角度,也就是一年四季的气候变迁来展示个人在故乡的成长轨迹。虽说他展示的只是赣西一地的风土人情,但这种普适性又何其广阔,整个乡土中国都是在这样的季节变换中繁衍生息的。
本书从“立春”开始讲起,每个节气下面运用散文诗般的语言介绍这个节气的地位与特点,这种特点不光是季节的气温气候,还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比如立春,作者带着这样的向往:“这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段好时光,春风十里已在路上。从此,梦想可以发芽。从此,草木渐盛,春水初生。”接着,作者又简略交代节气的相应“物候”“花事”“美食”,具有一定的农时百科性质,也让接下来所写的内容提前交代得清楚明了。
作为一部以赣西为基点的考察小说,《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具有鲜明的地方风俗志特点,文中写到的每一个节气都有至少一个令人印象难忘的乡村习俗与之对应,比如立春时节的“见赞”、春分时的“赊购鸭苗”、芒种时的“新麦换面”、大暑时的“新米敬天”、秋分时的“木柴烧塔”、冬至时的“晒红薯片”、小寒时的“碾槽榨油”等等。这些民俗多与食物有关,对故乡的眷恋往往是关乎味觉的记忆。漆宇勤在这些往事的讲述中融入了或轻松调皮、或哀婉伤感的情感因素,赣西山村的山川风物、花鸟鱼虫、瓜果梨桃、蜂飞蝶舞等等,在他的笔下犹如一幅缤纷多姿的画卷徐徐展开。
阅读《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是轻松又略带点伤感的旅程,之所以说轻松,是因为里面的各种讲述常常会令人会心一笑,感叹以李子为核心的一批少年的快乐成长。伤感是因为其对年少时期的回望,这是一段再也回不去的成长旅程,一些习俗在时代的变迁中已逐渐淡出,如同追忆故乡往昔的美好一般,是一支渐行渐远的悠远的牧歌。但我们还是感叹着这里民风的淳朴、乡人的热情、自然的馈赠。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