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藏匿与秩序——读陈春成《竹峰寺》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同代人(微信公众号) | 张一川 点击数:
“有一种消沉的力量,一种广大的消沉,在黄昏时来。在那个时刻,事物的意义在飘散。在一点一点黑下来的天空中,什么都显得无关紧要。你先是有点慌,然后释然,然后你就不存在了。”

陈春成的文字也带有一种消沉的力量,却不是崇高的,带着压迫感的流逝的伟力,而是娓娓道来,宁静,很有安全感,甚至杂有些许懒散;读者可能会把自己交付出去,忘记自己,却再也没办法忘记竹峰寺。而虚构和现实的边界也就在这里模糊,退散了。可这种文字的消沉并不将人引向虚无,相反,在小说《竹峰寺》中,我们能够触摸到某种坚硬的东西,像蛱蝶碑,像老屋钥匙,或是像竹峰——这座山的形状仿佛一截上端被斜斜劈去的竹子,一峰孤绝——这是陈春成所细心找寻的“古老的秩序”,是支撑陈春成在变动不居的现代经验中保存记忆,并获得一种确定性的秩序。

丧失的体验,在陈春成的小说中往往呈现为骤然的变更,因而伴随着剧烈的阵痛。环岛岛心的大榕树在一夜之间便消失了,代之以整齐排列的三角梅;废园的荒藤深草也消失了,新的楼盘如蜃楼一般在这里升起;而前面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场预演,重要的是老屋的消失。在竹峰寺,时间是缓慢的,昔盛今衰的对比,也只能让人感慨一句历史无常。而在不断加速的现代社会,陌生与迭代已然成为常态,没有任何东西是确定的,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经久不衰,秩序在这里消失。这是“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老屋的钥匙留存了下来,成为了沟通“我”和老屋记忆的媒介,可就连这样一种联系也是不稳定的——自身成为了一个危险的居所,日常的空气会消解记忆的魔力。对此,小说的对策是:“藏”,“藏在一个无人知道的,千秋万载不会动摇的地方”,以这种方式确认一种永恒存在,一种失而复得的可能性。而那些被藏起来的东西,则极大地扩张了“我”的生命,成为一种不在场的在场,“我可以通过它,在千里外遥想那里发生的一切。”

出于这样的动机,“我”时隔六年再度回到竹峰寺,却意外发现了另一个关于“藏”的故事。历史上,为了避开祸端,僧人们曾经把久负盛名的蛱蝶碑藏在了竹峰的某处;而正是缘着相通的“藏东西”的思路,“我”竟开始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揭开了往日的秘密,藏钥匙的过程变成了先是找到蛱蝶碑,发现遗失的历史的过程。这是陈春成的高妙之处,在小说结尾,承载了独属于个人的老屋经验的钥匙,和承载着竹峰寺百年记忆的蛱蝶碑被藏到了一起,个人经验与历史记忆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对话。

另一方面,《竹峰寺》的魔力远不止于侦破一个历史的秘密,而是突出了陈春成处理历史的姿态:沉浸在对历史的追忆之中,短暂地藏匿了自我。与寻找古老的秩序相对应的,是陈春成对于极细微处的体悟和玩味:比如躲在听瓮里面静听山峰生长的声音;比如方丈仿佛漫不经心的一语带来了满山的芍药花;又比如蝴蝶落在大佛头顶。陈春成注意到,这些禅意与诗性的,庄严肃穆与华美浪漫的,会在某一个瞬间达成一种和谐状态,并创造出丰富的审美张力,小说中的书法家陈元常就是在这一瞬间的轻推下,于书艺与佛理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写下了传世的蛱蝶碑文。时人叹之:

“如春山在望,其势也雄,其神也媚。又如古池出莲,淳淡之间,时露瑰姿。端凝秀润,不失圆劲,真得永兴之宏规,北海之神髓,惜乎其人名之不显也!”

而陈春成自己的小说张力也在于此:一面是一种宗教式的万物有灵论,在思考自我与万物、与世界的联系中,自我悄然隐退,在古老的和谐的秩序之下,自然成为了作家新的形体;另一面则是一颗古典的、开放的心灵对于美的执着的凝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是一个感官上无限大却又无比节制的自我。于是,书法家陈元常与小说家陈春成某种程度上成了可以相互映照,相互阐发的一对,都是以自身为起点而又面向万物的艺术创造,都是身居一隅,而能在极小的空间里收纳一整个世界,一种别样的真实。这个艺术的谱系继续延伸下去,还可以涵盖东山魁夷的风景画——陈春成喜欢选它来做自己小说(豆瓣日记)的插图。

图丨陈春成给《竹峰寺》的配图

站在一个写作者的立场上,陈春成会很认真地告诉你,竹峰寺并不真实存在,整部小说都是一场令人迷醉的幻想。如果聊到投机处,他兴许还会跟你展示竹峰寺的地图:这里是大雄宝殿、藏经阁,而那里是藏碑的小溪,当然所有繁荣和衰败的布景也都是他的创造。不过,读者完全有理由怀疑,一切都只是陈春成的谎言,他只不过是想把竹峰寺藏起来,于现代社会之外藏匿出一片净土:在多山的福建,夏天林木茂盛的季节里,竹峰寺就真的不可见了。这种“藏”与小说中藏碑藏钥匙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陈春成耐心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藏起来了的秘密”,然后又以一个更大的秘密将前者收回。

而陈春成最大的秘密还是在他的文字:文字就是陈春成的碑与钥匙,是记忆的媒介,是古代的秩序得以伸展的世界。通过写作,陈春成在与历史的互动之中,获得了对抗消逝与不确定的力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