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一个安逸成都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中国作家网 | 税清静 2020 点击数:
华西都市报的黄勇先生曾因独门武功《盘破门》而在小说界开宗立派,今天又因《走马锦城西》而以散文随笔的形式,通过解读明朝历代蜀王及其相关诗文,从历史的长河中给我们还原了一个诗意的成都。读了这本书,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原来几百年前成都就这么安逸了!

解读成都、宣传成都是每个成都人的光荣义务,除了长期研究成都的袁庭栋不说,文学界老一辈的作品有岱峻先生写的《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等,年轻点的作家如朱晓剑先生的系列作品:写成都民俗风情的《成都旧时光》、写成都文化历史《闲雅成都》等等。没想黄勇先生独辟畦径,通过大量挖掘整理明朝历代蜀王诗文中的只言片语碎片,用现代的眼光去复原历史,展现出数百年前的成都“十景”,让人不得不承认他的选题精准视角独到。全书虽洋洋洒洒十余万字,不是简单的“十景诗”的注释,也不局限于蜀王诗词,而是天南海北上下千年,相关诗人诗文辅证,论据充分,内容丰盛,让人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这就得说到黄勇这本书的学术价值了,全书十一个章节中,除了序章,其余十个章节,分别写成都的古老“十景”:“龟城春色、浣花烟雨、市桥官柳、草堂晚眺、霁川野渡、墨池怀古、菊井秋香、閟宫古柏、岷山晴雪和昭觉晓钟”。每个章节除了开头用两首明蜀王写该景的诗歌外,还引用了大量古代其他文人士大夫的作品和典故。比如第二章浣花烟雨,就引用了大量历代古人的诗句,诗人笔下的“诗歌成都”就是百姓心里的“安逸成都”:从“安逸”一词的出处《孟子.尽心》中“四肢之于安佚(通逸)者,性也”到《庄子.至乐》里“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到《随书.地理志》及北宋田况《儒林公议》中“俗尚嬉游,家多宴乐”,“村落阍巷之间,弦管歌声,合筵社会,昼夜相接”,想想那时的成都,就已经相当地安逸了。

此外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第三章的市桥和第六章的墨池等。成都以前沟河渠道纵横、水网交错,桥自然少不了,夕阳下的彩虹桥、古香古色的升仙桥、纪念司马相如的驷马桥、绯闻故事的九眼桥等,现在成都大大小小得有数百座桥吧。在成都生活那么多年,唯独没听说过“市桥”,而且是蜀王们诗文中的“十景”之一,如果不读黄勇这本书,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成都历史上的这座桥吧。又如典故的运用,在第七章菊井秋香中,由橘井、杏林两大典故谈起,再到蜀王写菊花、杏林的诗句,最后是各朝代诗人的相关吟唱,真是读君一本书,胜读十年书。

黄勇这本书中虽然运用了大量史料,没想到这些资料居然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在成都东边,现在的成都大学对面,有个蜀王陵公园,里面展示了几座保存较好的蜀王陵,文物陈列展上也有从他们陵墓中出土的陪葬品,以及蜀王们的生年卒日等简介,我最早是从那里了解蜀王们这两百多年的历史的。我记得有的才当几个月王,好些蜀王年仅20来岁就死了,我想他们临死前,可能一定想与普通百姓一命换一命,因为安逸的成都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一定安逸。仅管黄勇这本书参考引用的资料很多,但让人读来并不枯燥乏味,反而觉得趣味横生,这跟他长期主要从事叙事文学写作是分不开的,他活泼的语言,风趣的讲述,让我们在书中除了诗文,还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蜀王,以及蜀王们的生活。他们虽天生富贵,但是在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同时,早就注定了他们失去自由被圈养的人生。

黄勇在之本书中,尽情地纵横捭阖,除了明蜀王,在讲述古代成都“十景”中还涉及到好些历史人物,正是这些真实的鲜活的历史人物的出场和精彩表演,才让这本书“活”了起来,而不是仅仅的文史堆砌。诸如土生土长的巾帼女英雄浣花夫人、流浪来蓉的诗圣杜甫、三国蜀丞相诸葛亮、西汉大儒扬雄等,以及他们的生活和留下的文化遗产遗存等等,有效地提升了该书的可读性和文学性,也是作者文学道路上一次成功的创新。

《走马锦城西》 中“诗、人、史”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此外,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有效地开启了文学与历史的有机结合,既确保了历史的真实和严谨,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知识结构和历史底蕴。黄勇先生应该是找到了《盘破门》外的另一种功夫秘笈,或者是找到了打开历史散文的又一把金钥匙。期望作者有更多的新作品呈现给我们。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