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春林:​评莫言《晚熟的人》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长城》 | 王春林 2020年 点击数:
中国作家莫言在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有极重要意义和价值的文学史事件。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获奖之后的莫言,到底能不能打破所谓的“诺奖魔咒”,能否顶住荣誉带来的巨大压力,不仅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而且还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思想艺术水准?一方面的情形是,获奖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莫言的确没有什么作品发表,似乎的确陷入到了创作的“低谷”状态。但在另一方面,实际的情形却是,莫言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文学创作方面的思考和努力。这一点,只有在他的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8月版)正式问世之后,方才得到了强有力的确证。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专门附有一个“本书作品创作年表”。由这个年表可见,其中的小说分别集中创作于三个不同的时期。一个是初稿于2012年5月,定稿于2017年8月。毫无疑问,倘若不是因为受到这一年十月份“诺奖”的影响,他的这三个短篇小说早就发表了。创作于2011年的《澡堂与红床》,自然也可以被归入到这个阶段。再一个是2017年,《等待摩西》等四个短篇小说,均创作于这个时期。再有,就是剩下的四个短篇小说,它们全部创作于2020年的疫情期间。如此一种创作情形,再加上同时期完成的一些诗歌作品,以及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的戏曲剧本《锦衣》(其中还包括一篇带有先锋探索意味的诗体小说《饺子歌》),三者叠加在一起,就充分证明,所谓的“诺奖魔咒”其实并没有对莫言构成多么大的困扰。作家以其足称坚韧强大的写作意志,证明着自己作为“文学王者”之一的创作实力。

这部《晚熟的人》,共收入莫言近十年来的短篇小说作品十二篇。或许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形式的限制有关,与莫言早期作品那样一种滔滔不绝、泥沙俱下、汪洋恣肆的创作风格相比较,这部《晚熟的人》显得特别节制、内敛而沉静。但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对现实和历史的批判力度,还是对复杂人性世界的揭示深度,却都丝毫未减。其中的一些篇什,甚至可以让我们联想到以短篇小说创作见长的鲁迅先生。

其中,被作家拿来用作书名的《晚熟的人》,就在进行资本批判的同时,对人性有着不无犀利的洞察和揭示。所谓“晚熟的人”,在小说中专指那位在市场经济的时代里如鱼得水地巧妙利用“我”也即作家莫言的文学资源而大发其横财的邻居蒋二。“几十年前,蒋二脑子曾经出现过一点儿问题,村里人都把他当傻瓜看待,但事实证明,他是村里最精明的人。”蒋二的精明,主要表现在他极其巧妙地利用“我”获奖的机会以各种手段敛财,不仅在“我”的旧居旁边摆摊卖书,而且还兼营当地的各种土特产,甚至还煞有介事地举办了可谓是“声势浩大”的“高密东北乡首届滚地龙拳国际擂台赛”。以至于,即使是声名远播的“我”,也得对这个“晚熟的人”“刮目相看”:“蒋兄,离上次见面不过五年,想不到您竟然成了大老板,而且,文化水平好像也有了很大提高。”接下来,作家写到,“我的话里其实含有讥讽之意,因为我们一起上小学时,这个蒋天下,是以鲁钝著称的,上学五年,勉强升到三年级,老师见了他就头疼。”这样一位不学无术的“晚熟的人”,竟然可以风生水起地混成了老板,所说明的,只能是当下这个时代中的一些粗鄙与不合理之处。细细想来,“晚熟的人”的这种表述中,一种反讽讥刺意味的存在,是无法被否认的客观事实。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读明白一再出现于文本中的“晚熟”二字。“我陡然间又晚熟了一个量级,明白了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戏,编剧和导演都是坐在我身边这位晚熟透了的蒋天下蒋总。”唯其如此,等到小说即将结束,当“我”在深夜的电话里获悉蒋二的擂台和滚地龙展览馆被推土机摧毁的时候,才会意味深长地强调:“继续晚熟吧。”

如同《晚熟的人》一样具有深刻的现实与人性批判意味的,是那篇标题就带有鲜明戏谑色彩的《诗人金希普》。金希普,毫无疑问是从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那里巧妙化用而来。小说中的这位金希普,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骗子。他不仅在名片上赫然印着“普希金之后最伟大的诗人:金希普”这样大言不惭的言辞,而且还在大庭广众下自诩“截止目前,我已出版诗集五十八部,荣获国际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一百零八个,我现在是国内外三十八所著名学府的客座教授,去年我去美国访问时,曾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林肯中心同台演讲,受到了一万一千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金希普行骗的具体罪状之一,就是言之凿凿地许诺一定能给“我”表弟,笔名为宁赛叶的秋生,谋到电视台副台长的职位。没想到的是,钱花了一堆,事却没有办成。到头来的结果,竟然是宁赛叶的父亲,也即“我”姑父的一命呜呼:“我不能说姑父是被金希普气死的,但这件事毫无疑问是姑父心脏病发作的诱因之一。”尽管金希普后来一直口口声声强调自己不是骗子,强调自己“有一颗善良敏感的心”,但这一切自辩却只能被看作是他的虚伪。能够在简短的文本篇幅内传神地勾勒出金希普这样一位文学骗子的形象,所说明的,正是莫言艺术表现能力的非同寻常。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地主的眼神》这一篇。小说之所以被命名为“地主的眼神”,乃因为叙述者“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同名的作文。在其中,“我”曾经写到:“同志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睁大眼睛,去看一看我们身边的那些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们的眼睛,看一看他们的眼神……”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地主孙敬贤因此而遭到批斗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小说的用意却更在于写出孙敬贤其人人性世界构成的复杂程度。一方面,他地主成分的获得,与他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炫耀心理紧密相关,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他,却也有着欺辱儿媳妇的卑劣行迹。以上几方面结合在一起,莫言所写出的,也就是一位人性构成相当复杂的地主形象了。

通过以上几篇作品的解析,不难发现,虽然有着诺奖的巨大压力,但莫言却依然能够保持相当高的思想艺术水准。也因此,对作家此后的文学创作,我们理应一如既往地抱有极大的期待。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