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一张“上海单身女性”勾画的当代世情画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吴一帆 2 点击数:
当阅读成为爱好和习惯,书读多了也难免使人麻木,已经很久没有读到一本与书中人物强烈共情,对书的命运“不火即为之扼腕”的新近出版文学作品了。幸好在此时,遇到了涂梦珊的短篇小说集《单身十年:上海女子图鉴》(以下简称《单身十年》),如同哈利·波特成功运用“呼神护卫”咒一般,重新召唤出我阅读的劲头,及动笔写书评的热情。

《单身十年》是涂梦珊首部文学作品集。她的本职是一位配音员和声音教练,在此之前也出版了好几本书,但都是讲她播音技巧、创业经历的教程性质工具书。不过,如今涂梦珊提笔写小说,首次出版即见下笔不俗,正源于她之前十年创业经历里,对世情人性的观察积淀。书折页的简介上,将这本书定位为“纪实文学作品”,从作者的引言,也得以知晓书里十四篇故事,是她访问超过一百位上海单身女性后精选精炼写就的。但访谈资料只是小说创作素材,本书是以此为据,以文学手法再创作而成的虚构作品。所以,这本《单身十年》,其实是在一批上海单身女性“口述史”基础上的文学创造。文学的艺术手法,及文学创作者隐于作品背后悄然演绎的伦理关照,使这些上海女性“口述史”得以被浓缩精华,或是更加戏剧冲突化,从而带给读者深刻的阅读快感、认知冲击,更核心的则是情感慰藉与思想升华。

写的虽是女性话题,但涂梦珊的文风凝练通透,不拖泥带水,时有引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灵光一现。全书没有“心灵鸡汤”味,更与哗众取宠的矫情全然绝缘。不过,“上海单身女性”在当今社会确是一个有话题度的词汇。在上海,过了社会大众认知的“适婚年龄”而依旧未婚的女性很多,她们往往学业、事业、个人品位都不错,可能有点小傲气,那也有足够的自身素质为底气,却寻觅不到合适的人生伴侣;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满是大爷大妈,他们是来替儿女相亲的,比自家孩子还急……这是近年因大众传媒发达,而在人群中广为流传的印象,甚至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们一代国人的“集体记忆”。涂梦珊在引言中也写道,她“甚至怀疑全国的单身女性都在向上海聚集”。而这本《单身十年》,与前述“集体记忆”既有相合,又不时超逸人们对“上海单身女性”的固有刻板印象之外。

这本小说集里,上海是一方多棱镜般缤纷多姿的大舞台,14篇短篇,15位女主人公,踩着自己人生那一面的轨迹,依次粉墨登场。捧书观看者如登高望远,将这方多面舞台的每一面都尽收眼底,为女主人公们的恋情归属、终身大事揪心不已。不过,由于女主人公们都是福斯特所描述的“圆形人物”,而非“扁形人物”,且每篇故事虽短,却余韵老辣,故事背后伦理具备复杂性,也难免使读者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思索。这一场场人物命运短剧里,婚恋是中心命题,却一定不是全部了,准确而言,只是串起这一切的线索。

《单身十年》的十五位女主人公,自小生长于上海的只有《单申如虹》里的精英女性单申虹,和《天使淑贞》里的不起眼的小护士淑贞,其他女主角们,来自东北、安徽、苏北、中西部城市、闽南……真实诠释了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一线城市的一个现状,即汇集四面八方的人口迁徙。每篇以“婚恋”这一核心线索联结起来,而呈现给读者的,是这些女主人公们自小的成长教育背景,以及成年后在上海这座城市的遭遇,主要是职场遭遇。《一颗麦丽素》篇里,小时候父母南下工作,童年长期作为留守儿童的女主人公易萧萧;《百包女王》篇里,因为生身父母有遗传病,而在婚恋里极度自卑,表现为歇斯底里的Fiona;乃至其中身世最为坎坷的,《砚竹幽幽》篇的女主角——因童年家庭变故,青少年时代都在奋力挣脱人生泥沼,居然也凭借竹子般的韧劲求得安稳人生的胡砚竹……不得不承认,这些女主人公们的成长起点,昭示了她们日后婚恋、人生选择很大一部分可预见性。如果说上述三例的成长背景,还主要是个体命运的偶然,那么,像《凤求凰》篇的女主人公吴雨,是上海知青嫁给云南农场普通青年生下的孩子;《户口,户口,户口》篇里毕业于很普通大学的苏北女子郁晓,直到33岁才拿到上海户口,因为户口耽误了婚恋……这些,则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或是历史遗留问题。这些女主人公们的“单身”因果,何尝不是对当下社会一声声轻柔而真切的询问呢?

不同篇目、人物之间也会相互映照,从而反映出:这十五位识别度颇高的女主人公,她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每个人的认知角度和方式,都会存在差异。以书中两位上海出身的女主人公申虹和淑贞为例。申虹出身市中心,自己资质也好,清华毕业,工作稳定高薪。她一直找不到与自己精神高度匹敌的男性进入婚姻,又或者,她自己对婚恋的态度也比一般人更理性,甚至略带冷酷。她认为婚姻不是刚需,也能较为轻松地屏蔽爱情对自身的影响。对待婚恋,申虹的实践闪耀着知性而先锋的光芒,当真犹如一道划破当下世俗阴霾的耀眼的虹。淑贞家境平常,职业是平凡的小护士。工作忙碌、社交圈十分狭窄是她单身的主要原因。她的故事,甚至平实得称不上故事,更多是对自身经历诚恳的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却点染着真挚纯朴的人间烟火气息,始终流淌着涓涓细流般的温情。同为土生土长的上海女性,申虹和淑贞大相径庭,另外书里最后一篇《并蒂莲》,写了长年共同生活的单身周氏姐妹,她们性格、爱好的同与异,则微妙地相互映照……无论描摹这些女性生平所处的“经济基础”,还是从性格决定命运的角度,对她们个人性格、情感领域细致而尊重地体察,这样一本女性小说集,隐于笔触背后的,是贯穿始终的智性、理性思辨精神。

这是一本以小见大、笔力既诙谐又沉稳的现实主义佳作,但除了“现实主义”一词,我更愿意借用描述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一个词来形容它——这何尝不是一本当代“世情小说”?文学史上,明清时代盛行的《金瓶梅》《红楼梦》等世情小说,“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写的是宏观世态和微观人情,并将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单身十年》以人情写世态,从时尚感十足,看似绮丽的角度下笔,展现的是中国当下人口迁徙、阶层差异、代际间的影响等现实、鲜活的时代命题,直指人心欲望在这般时局下的浮躁与沉稳……但小说更柔软的内核,是大潮般的世态之下细小而独特的人情,即最终极的关怀,落在这些由诸多相似现实命运凝结而成的文学人物们的人生命题。“萧萧”们、“吴雨”们、“申虹”们,乃至“砚竹”们……她们既独一无二,又实为今日上海芸芸众生的一员,她们的不少行为,也难以用单纯二元对立的“对”与“错”来衡量。小说栩栩如生地刻画她们的过去和当下,为她们的未来拉开遐想空间,不在简单界定其行为的对错,只是让人看到其间水到渠成的因果循环,情感上则生出缘自同理心的“情有可原”。对于这些上海单身女子的故事,若有相似经历,则收获亲切的共鸣;然而,每个个体的经历,不可能与全书全然重合,对于超出自己经历范围的故事,读来自然首先有一份新奇乃至震撼,但沉淀过后更为可贵的,则是对差异人生的包容理解。

《单身十年》这本世情小说画卷式的“上海女子图鉴”,勾勒了当今上海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面貌,书中的上海,洋溢着东南沿海一线城市绮丽鲜活的海派风情,却又不仅是一块方寸之地。她汇集了本土都市文化的繁华演绎,吸纳着中国大地四面八方的人口迁徙,继续承担着百余年来对外开放口岸的角色,汇集了中西交汇的文化。魅力独特,摇曳生姿,又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方缩影。《单身十年》里诸位女性漫漫求索的婚恋路途,可谓写就了一本今日上海背景和节奏下的新“海上花列传”。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