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张富清传》:礼赞英雄 讴歌奉献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2020年12月3 点击数:
11月1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陕西省作家协会承办的钟法权长篇报告文学《张富清传》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川鑫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李一鸣、柳建伟、白烨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创作意义、文本特征、语言风格、情节构造等多个角度对《张富清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邱华栋在讲话中说,时代塑造了共和国英雄张富清,《张富清传》则以文字的载体塑造了另一个张富清,一个文学新人形象,成为被一代又一代人记住的英雄人物。老英雄用自己的知行合一,向世人诠释了初心永恒,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忠诚。明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磨砺,峥嵘岁月,无论是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时期面临历史的抉择,共产党人始终团结在一起,攻克难关,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张富清传》的问世,既是向老英雄张富清致敬,更是向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守与信仰致敬!

文艺报特摘录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齐雅丽:用虔诚精心描绘精神的富足

张富清老人是陕西人,大半生工作生活在湖北,而钟法权同志是湖北人,长期工作生活在陕西,一位生活在陕西的湖北人为生活在湖北的陕西人作传,一定意义上也是两地人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结晶,是共同的炎黄子孙的精神交融,也是文坛的一段佳话。

在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张富清同志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在历次战斗中冲锋在前,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殊勋。转业地方之后,张富清所从事的是最基层的领导工作,当然也没有了撼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里,张富清保持和发扬了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保持了一颗共产党人的初心,时时刻刻用人民公仆的标准要求自己,进而树立起和平年代里的精神楷模形象。作者用简明扼要又生动传神的笔触,还原了恢弘的战争场景,又在平凡的生活中,精心撷取着墨点,于平凡中见伟大,见微知著地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详细】

马川鑫:用文艺的力量引领时代风尚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今年6月,长篇报告文学《张富清传》出版发行,作者钟法权以朴实语言、真挚情感、生动细节,真实记录了老英雄95年的峥嵘人生,是弘扬革命精神、奉献精神,激励干部群众逐梦新时代的鲜活教材。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群体的优秀一员,张富清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竭力奋斗的先进典范,是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时代楷模。我们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战争年代,冲锋在前、屡立战功;和平时期,扎根基层、克己奉公,用面对荆棘载途的无畏和不改本色的执著谱写了初心的生动内涵。学习他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拼搏意志。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以铮铮铁骨当前锋、打头阵,翻城墙、炸碉堡,负伤不下火线,彰显了革命军人果敢坚毅的革命意志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详细】

李一鸣:平视视角下的英雄人物

《张富清传》是一部优秀之作。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平视视角。报告文学写作中,作者与主人公的视角关系,有的是仰视视角,而一味以追随者仰慕、依附者仰视、诠释者仰承,作品就会成为无原则的庸颂;有的是俯视视角,居高临下的俯视,以上者检点,师者指点,裁判者查点,则会遮蔽人物的形象。钟法权采取的是平视视角,以平凡笔调写不凡,朴素笔触写传奇,百姓视角写英雄。张富清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是代表着时代艺术高度、时代精神高度的典型人物,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有他的悲欢离合、痛苦郁闷,当然也有他的快乐。于无声处听惊雷,无声的眼泪更动人,平凡的人给人更多的感动。把英雄当人来写,而不是当神来写,一个深藏功与名,居功而不傲的人物,一个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的人物,一个增强人民力量的人物,他是那么不同,那么平凡,却是那么值得尊重、学习!【详细】

白烨:藏功名于心间 寓伟大于平凡

从纪实性的传记写作来看,钟法权的《张富清传》思想性与文学性自然糅合,纪实性与可读性相互兼顾,是近期在人物传记写作领域里出现的一部值得关注的力作。张富清是个英雄人物,又是个平凡人物,两者水乳交融,使得这个人物在时代楷模的群英谱里显得比较特别。他的个性与特色就在于:藏功名于心间,寓伟大于平凡。

我注意到,张富清是老八路359旅的一员,这个部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创造了很多传奇,虽然之后转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师,但依然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生发着新的故事,产生着它的影响,张富清作为这个部队的优秀代表,给我们续写了这个英雄部队的新传奇。【详细】

李炳银:新时代的精神坐标

张富清在战争年代是个功臣,可他却隐功埋名,几十年一贯地在基层艰苦环境继续努力付出,奉献人民。当他的感人事迹突然被发现公布出来之后,人们无不被深深感动。也如同在灰蒙蒙的沙土地中,发现了光灿灿的金子般高兴。张富清生于旧社会,自幼家里生活艰难,给人做长工,后来又被卖了壮丁,在国民党军队里受欺负、被奴役,十分痛苦。可在战争中被解放军俘虏,并了解到解放军是在为人民服务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时候,他就因为找到了理想目标而彻底改变。战争年代,他勇敢冲锋,无私奉献,活成了一个不断追求实践使命精神的纯粹的人。这些清楚地说明,张富清是一个“知仁成勇”之人。他知正误、明是非、懂善恶、取仁义。所以,他方能为文明高尚善美的对象去勇敢投身奋斗,全身心地付出。不像如今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人物,用聪明去谋权营私,用技能去坑蒙拐骗,因为“知”未能与仁义、与益世的行动恰好“合一”,结果知识导致了罪恶。张富清的示范性就在于,善世无私,真诚忘我,始终为社会国家、人民大众奉献自己,成为人们的高洁楷模。【详细】

贺绍俊:《为人民服务》的活标本

钟法权有一个非常好的写作姿态,他对所写的对象有非常准确的理解。他的写作有两点很打动我,一是他有景仰之心,是对英雄的景仰,他怀着这样一种景仰之心去采访、去写作,他真挚的情感都流淌在他的叙述中间,当然也会感染到读者。另外一点就是他的认同感,他对张富清一生的所作所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他把这种对作者的认同,体现在他的写作中,这种认同就是对张富清经历战火,又深藏功名默默奉献这种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刻而透彻的理解。

他的儿子就是这么理解他父亲的。书中写到,张富清的儿子以前不太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后来他才理解了父亲,他说:“我总算明白了,你之所以不怕死,是你明白了为人民而死的光荣意义,为人民服务也就成为了你一生的信仰,成为你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详细】

程绍武:为楷模立传 为时代明德

《张富清传》作为一部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传记,写得很有感染力,很抓人,能让人一口气读完。

我们往往认为能够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人物一定是作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但读完这本书,我们看到,张富清的一生,大部分时候都是很平凡的,是一种平凡英雄。那么为什么要把国家的最高荣誉授予他?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我们常常说的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等等,这些不是空话,需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党员身上,而张富清就是这些具体形象的典型代表。【详细】

汪守德:一个民族精神的坐标与符号

我们看到钟法权为了写好张富清这个人物,所进行的深度详尽的采访,这种采访不仅在于对各种资料的用心收集,对老英雄张富清本人的零距离聆听,对和张富清一起工作过的知情者尽可能透彻的询问,也更在于他把张富清放在历史与现实维度所进行的认识、体察与思索,勘察与捕捉主人公生命经历中最本真的内容,精神世界深处最闪光的东西,从而力求把张富清的形象真实地、立体地勾勒和还原出来。张富清本身所具有的常人所难企及的行为和精神境界,想必对钟法权产生了深深的触动,才有了这部篇幅并不宏大却分量颇为厚重的作品。

钟法权以写实性的笔墨对人物进行了追根寻源,使我们看清楚了张富清所具有的性格特征的来由。是解放前家庭的贫困与青少年时期的苦难,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事张扬的脾气与秉性。【详细】

柳建伟:明德引领风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灵魂,而培根铸魂的重要领域则是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钟法权创作的《张富清传》就是在做这样的事。

何以“明德引领风尚”?我认为作品的主人公能否代表一种民族精神是第一要义。新中国成立71年来,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有9位,其中不乏有我们一直以来都耳熟能详的于敏、申纪兰、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不论是科学家还是人大代表,他们的事业都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让人敬仰了半个世纪。但张富清是个例外,如果不是意外发现,他还会继续尘封功绩,当一个不为人知、隐秘江湖的绝世高手。【详细】

李国平:钟法权之问

我这样定位钟法权的创作,赤诚的热情,红色题材,正面的具有榜样性的人物,积极的昂扬的和鼓舞人心的主题。这个文学选择的背后,是他的文学接受,人生认知和文学认知。这些,在《张富清传》里有突出的体现。

《张富清传》的序幕,有一个钟法权之问,可以叫做对主人公人生道路和精神特征的概括,也可以叫做对作品主题的提示和递进。后记里也有一个钟法权之问,是叙述写作的发生,钟法权说:“在我的写作生涯中,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情结,那就是为心中最敬仰的英雄写一部传记。”这个钟法权之问,就发生在“圆梦的机会不期而遇之时”。作者听到了一些消息,“我要不要继续前往,一时内心很矛盾”。这个钟法权之问,是自己向自己发问,超越了冲动,强化的是内心深处为最敬仰的英雄立传的情结。【详细】

刘琼:典型人物:有发现和再现,才有表现

读完《张富清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愉悦。好的作品都应该有这样的审美效果。

文学作品的功能是什么?是发现、再现和表现。

何为发现?典型性人物需要发现,发现是眼光,能够透过大量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发现人物的价值,并书写出来。张富清是一个老英雄,他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勇于牺牲。此外这个人物还有圣人的人格——“干净”,干干净净地做人、做事。还发现他身上具有一种崇高的、坚韧的品质。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正如毛主席讲的,是一个彻底地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所以,新中国解放以后,他才功名深藏,不会拿着军功章去炫耀,更不会以此为自己谋私利。他的所作所为,有强大的精神支柱支撑——就是张富清的人生观。这些都需我们的眼力去发现。只有把张富清老人的精神内核和人生价值发掘出来并书写出来,这个作品才有精神营养,会让我们读完之后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详细】

邓凯:让读者“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在部队,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到地方,为民造福,有口皆碑。60多年深藏伟功与显名,张富清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仁义的人、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他的事迹一经披露,就感动了亿万国人。他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为张富清立传,既要写出平凡中彰显的伟大,又要写出孕育这伟大的平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报告文学或传记文学,大道至简,最根本的两点,无非一是真实,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与史实相吻合,不能虚构,要怀有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二是生动,要用比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还原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这两点应该说《张富清传》都做到了。【详细】

王春林:非虚构的“张富清”

关于《张富清传》,我们首先需要对它做一个文体定位,到底是报告文学还是传记文学,应该怎么把握,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广义上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在我的理解当中,国内目前仍然普遍沿用报告文学的说法,其实从更精准的意义上来说,用非虚构文学的这个说法可能更合理一点。

这些年来,有好多小说家进入到非虚构文学创作领域,钟法权其实也是兼具小说家身份的一个非虚构文学作家。他们具有丰富的小说创作经验,所以作品的文学性非常强。从本质上说,非虚构文学跟小说创作都属于叙事类文学,区别在于是否允许虚构。所以要想更好地理解《张富清传》,也得严格遵循非虚构文学这种文体的规范和要求来理解和把握。【详细】

杨辉:精神的觉醒与自我的圆成

这部作品至少有三点对写作者、评论家及普通读者会有比较大的启发。一是为谁写;二是写什么;三是怎么写。

先说为谁写。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作者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理想的读者到底是哪一类人?从作品前的题记看,他可能要去面对大多数身在平凡岗位,也希望以个人的普通的劳动企及伟大的普通人。一位英雄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到了和平年代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以平凡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企及伟大和不平凡。这对普通人调适个人的价值观念,生发更为宽广的世界观,在自己面对个人的兴衰际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时,有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来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否定性力量相抗衡,获得内心的安稳和自我的圆成,是有非常大的冲击力的。【详细】

李震:平民英雄 草根君子

钟法权的《张富清传》是一种诚实的写作,是在大量实地调查、深度采访基础上,在完全非虚构的原则下展开的英雄叙事。这部作品既没有将老英雄张富清神化,也没有为了还原其凡俗的一面而刻意凸显那种“李云龙式的”、或者“顺溜式的”愣劲儿、傻劲儿,而是真实地记录了张富清作为一位平民英雄、草根君子的形象。

维柯在其《新科学》中,将人类历史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平民时代。英雄是神向平民的过渡形态,是神与人的合体。在平民时代,英雄是一种修辞化的称谓,特指那些在体力、智力和精神境界方面具有某种超越性的凡人。钟法权笔下的张富清,正是这样一位具有超越性的凡人。【详细】

桫椤:用理想和信仰统摄现实

《张富清传》将笔触对准张富清动荡、曲折而复杂的一生,老英雄高寿的一生几乎见证了中国由乱到治、由落后到发展、由贫穷到富裕的全过程,更以自己的勇敢、顽强和高尚情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以及为改变湖北偏远山区来凤县的经济面貌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作者所要面对的不仅是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人生经历,而且需要将其放在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加以理解。作者在全面记述人物一生的过程中,详写给人物带来命运转折的重大事件,突出人物的经历与历史和时代的契合点,由此将“人”通过“事”与“时”和“势”紧密地焊接在一起。【详细】

王鹏程:新时代英雄纪实书写的力作

钟法权的《张富清传》是新时代英雄纪实书写的力作。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令人满意地回答了这样一个“时代之问”——在和平时期,尤其在这样一个市场和消费主导的社会环境和文学语境中,书写英雄究竟有无意义,它的价值意义何在的问题。

“文革”结束之后,大家害怕也在拒绝那种高、大、全的理想化的英雄。那么在新时代,我们需要不需要英雄?实际不但需要,而且离之无法生存,比如警察、消防兵、新冠肺炎疫情中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各个危险行业的从业人员等。他们在各个行业默默地奉献着。英雄主义以日常的平凡的形式存在着。【详细】

韩鲁华:诚意 正心 守成

读完《张富清传》,第一个感觉是:这是一部弘扬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纪实作品。第二个感觉是:作品塑造了张富清这样一位普通的英雄形象,一辈子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张富清诚实纯正,没有歪理邪念,一生都是刚强硬正,一生都在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由张富清这一形象,想到了三个词:诚意、正心、守成。《张富清传》正是把张富清老人身上的这种品性、品德、品格写了出来。

诚意,就是做人要诚实、本真,可理解为做人意念要真诚,意识要纯正。张富清老人就是一位意念真诚、意识纯正的人。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老实人没本事,但是实际上人在做事的时候,老百姓们有无数双眼睛在看;人做事的时候,头上还都悬着一把剑,这把剑就是做人的良知。老百姓就像空气一样,你可以不重视它,但是绝对离不了它。老百姓还像磁铁一样,拥有一种磁力。【详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