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梁又一:她们似睡莲,于黑夜中盛开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长江文艺》 | 梁又一 202 点击数: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的生存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文学作品就真实展现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韩国作家赵南柱那篇广受好评的《82年生的金智英》,讲述了三十多岁的平凡女性金智英,在人生各个阶段,尤其是结婚辞职在家后背负的苦闷和压抑。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小说《坡道上的家》,更是写出了新手妈妈在遭遇“丧偶式婚姻”后的窒息与绝望。这些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角色,无不是作家根据相关报道和统计资料,把女性遭遇的所有性别不公,进行糅合、投射所创造出来的。本期选取的黄咏梅的《睡莲失眠》和文清丽的《春心无处不飞悬》,亦是关注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中如何寻求自我的小说。

两位作家在作品中都曾描绘出一幅看起来很美满的婚姻图景:《睡莲失眠》中的自由写作者许戈,和丈夫朱险峰因爱情而结合,两人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虽然没有孩子,但养有一只蠢萌可爱的萨摩耶大班;《春心无处不飞悬》中的著名昆剧艺术家刘继华,更是多年来和丈夫李涵默恩爱两不疑,成为众人羡慕的爱情模板。但是,她们平静的生活到底还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受到极大的冲击,摇摇欲坠乃至走向破裂。在《睡莲失眠》中,尽管一直默契地不去碰“孩子”这个话题,但朱险峰依然由于莫须有的“男人气概”而出轨,许戈因此丧失对婚姻和爱情的信任。在《春心无处不飞悬》中,“意外得子”对事业正值上升期的刘继华也并非好事,她被迫因此离开自己终生热爱的昆剧表演舞台。

在这里,女性的人生陷入奇谲的吊诡之中:她们的婚姻和事业都因孩子受到巨大的波及,无人能够幸免。孩子的确在婚姻家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出生对“性别平等”这一观念有着强烈的冲击,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曾在她的首部非虚构作品《成为母亲》中这样写道:“孩子的出生不仅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于是女性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事实上,孩子往往让女性在婚姻和事业之间左右为难,假如她们试图维持两者的平衡,就须付出代价,做出让步。更可怕的是,有时候尽管做出自我牺牲,如许戈选择做胚胎移植手术,刘继华选择放弃舞台表演,但她们的人生也没有沿着先前正常的轨道运行,而是被更远地抛出了生活之外。

究其缘由,这通常是两性角色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一致所造成的:“他”首先是一个生产者,其次才是一个丈夫或父亲;“她”则首先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而且往往只是妻子或母亲。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加剧了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睡莲失眠》中的作家许戈尽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文字为生且颇受市场的欢迎,但在朱险峰看来,写东西的女人很“神经质”,因为她们都是缺乏理性精神的“唯心主义者”,许戈也并没有对此说法表示异议,而是默认这种观点,并以朱险峰的理想作为自己趋同的目标。《春心无处不飞悬》中的刘继华更是如此,她在生活中对丈夫的依附到了非比寻常的程度。在这两个人物身上浓缩了社会中女性的普遍特点:不管是自觉还是非自觉,她们都无意识地在精神和生活中对男性产生依附,并且试图对自己隐瞒自己的依附性,而这正是她们赞同依附性的一种方式。

好在两位作家的作品都不只停留在描写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关系上,而是把更多的笔墨放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睡莲失眠》中,得知丈夫出轨的许戈,没有像众人所想象的那样选择谅解,只是缓慢而坚决地同这段表面光鲜、实则内里早已破败的婚姻告别,销毁掉一切不必存在的联系,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在《春心无处不飞悬》中,生完孩子的刘继华,没有像旁人建议的那样接受潜规则以重上舞台,而是选择退出无限风光的剧团,在学校的讲台上默默耕耘,于学生们的身上继续延续着蓬勃的艺术生命。昼开夜合的睡莲本是世间常态的显现,唯独那朵白天绽放、夜晚照旧盛开的睡莲,隐喻了她们——这群重获主体意识的女性的卓尔不凡与温柔凛冽。

更难得的是,作家在两位主角的身边,为其安排了一群如她们一样的温柔却有力量的女性:《睡莲失眠》中坚强沉默的母亲,在自己残留不多的日子里,给予了女儿最后的温情陪伴,那个在夜晚开着强光的陌生女人,用热情重燃许戈黯淡凋萎的生命意识;《春心无处不飞悬》中的闺蜜邓世美,一直是刘继华强有力的后盾,在老李突然得病后及时伸出援手,更不必提昆剧爱好者烟云母女俩,她们就是刘继华能够继续完成昆剧梦想的根基。这种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用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的这段话来描述:这时女人们相互帮助,讨论她们的社交问题,每个人都在为他人营造保护窝;她们说的做的都是出于真诚。对于有些女人,这种温暖而轻佻的亲密关系,比之和男人的十分做作的关系,更为可贵。

将女性之间的互帮互助作为一个角度或者视角的写作,无疑来自两位作家对于现实的观察。黄咏梅曾在一个访谈《我喜欢写小人物高出地面的理想追求》中提到:“我的多数经验来自于生活,自身的、他人的。我的笔下没有多少传奇,更多的是日常性。”的确,女性在生活或职场里面临着太多的问题,琐碎而繁复的家庭劳动,无形而持续的社会压力,甚至还有容貌焦虑、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但是好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直面这一不公正的处境,并勇敢地发声。所以在马金莲的《化骨绵掌》中,被婚姻生活包裹得密不透风的苏昔,以离婚为切口喊出了“我是女人”的时代最强音;在埃莱娜·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中的莉拉和埃莱娜,几乎互为镜像,赋予相互竞争和依存以一种被伪装成爱的嫉妒,并不断地向外拓展,在与周围世界的试探中为自己塑性。张怡微在《女性的友谊》中说,“女人写小说历史不长,女人拿笔的历史都不长。因为自古以来,女孩子的感受不重要。所以我们在做的这件事(这里指她以第一人称写小说),就是把一些女孩子感觉到的世界记录下来。”是的,尽管这些声音还很微弱,但是需要相信,低语呢喃终会变为振聋发聩的回响,未来,女性不仅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且将联合起来,与男性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友爱、互助的美好社会。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