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山村中国》:脱贫攻坚中的青春群像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吴广平 2021年0 点击数:
脱贫攻坚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文学艺术创作的热门题材。但不可讳言的是,其中有些作品故事情节单一,人物形象苍白,语言表达乏味,主题先行,同质化、概念化、平面化的作品较多,有的作品缺乏质感,缺乏文学性,缺乏直击灵魂的震撼力。最近读到纪红建、欧阳伟联袂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山村中国——闽南乡村发展纪实》,作品以白描手法真实记录了军营村、白交祠村两个闽南高山村基层百姓艰苦创业脱贫的故事,作品贴着乡村写,贴着生活写,贴着人物写,贴着梦想写,写了两个山村的许多人,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村民,但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不服输,不甘落后,决心摆脱贫困的精神,他们没有“等靠要”,作品生动描绘了基层人物的“筋骨肉”,充分展现了乡村百姓的“精气神”,写出了真实的山村生活、真实的山村百姓,是一部倾情为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百姓立传塑像的力作。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群众看干部。山村要想脱贫致富,离不开村干部的精心组织、率先垂范。读《山村中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基层村干部是山村脱贫攻坚的旗帜、舵手、带头人、领跑者。军营村和白交祠村的村干部都是勤劳勇敢、踏实肯干的实干家。正是在村干部的感召下,广大村民积极响应,为乡村建设出让私人土地,在施工现场挥洒汗水,甚至付出生命。大家众志成城,凝聚成决胜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第一条公路,第一座桥,第一个水库,第一所学校……在大家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在贫瘠的小山村里拔地而起。

国家脱贫攻坚战,不仅扶贫,更扶智与志,因而极大地激发了山村百姓穷则思变的信心与斗志,涌现了许多艰苦创业的典型。高金彪带领妻子高彩彬放弃在厦门的城市生活,回到军营村创办第一家农家乐“金盈春农家乐”,一楼为餐厅,二楼、三楼为民宿,成为军营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军营村高水银既创办了“西营茶业合作社”,又创办了“西营茶山农庄”。西营茶山农庄是集饭店和民宿为一体的农庄,成立几年来,一年一个台阶,经济收入稳步上升。“80后”苏银坂有热情有思想有闯劲,是新生代农民的代表。他是军营村历届“村晚”的总导演,是军营村的名人。他脑子灵活,人也勤快,村里好多事都有他的身影,甚至离不开他。2016年6月,他在村里开了家 “农村淘宝店”,成为军营村茶叶、地瓜、蜂蜜、笋干、菜干等土特产的展销平台。这是军营村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的淘宝店,这给村里人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高美玲和高溪巡,都是土生土长的军营村人,同龄又是同学,同样是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村里。他们都是“90后”,头脑灵活、知识丰富、观念新、素质高,不管干什么,对家庭经济、对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还有黄星捷、曾国跃、杨永昌、邵吉生等“90后”村官,他们正在编织闽南山村未来的蓝图和梦想。

作者还善于将人物置于尖锐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来展示其形象。如高金彪打算弃城回乡创办农家乐,就曾遇到家人的反对与阻力。刚从景德镇艺术学院毕业的高美玲到底是回到家乡军营村创业,还是到外地去打拼,内心一直十分矛盾、纠结。这样描写,十分真实感人。

总而言之,长篇报告文学《山村中国》以火热的激情书写闽南山村的山乡巨变,以理性的光芒解读闽南山村的脱贫经验,热情拥抱、用心书写和真实记录了脱贫攻坚中的百姓群像,这些百姓探索出了产业经济、生态文明、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综合建设的“闽南山村脱贫致富模式”。这既是一部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史册,也是一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宝典。毫无疑问,他们对中国广大山区百姓脱贫奔小康具有榜样激励、引领示范意义和作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