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李凤群长篇小说《大望》:罪与罚的追问探求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曹雨河 2021年0 点击数:
作家将孤岛作为叙事的放射点,笔触向四面八方辐射,过往的追忆(问)和现实的求生交错并进,追问中透出救赎的灯火,现实求生演绎出困境的获解之道。

现代人普遍处于孤独焦虑的痛苦中,史铁生以其肉身的残疾考察了健康人自带的三大困境(焦虑):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自我的独特注定生存于群体的通约;生的渴望与死的必然。这是人类的普遍困境,并由之繁衍出“次生困境”,李凤群的长篇小说新作《大望》以螺旋式透视当下人们的种种困境,且在追问“罪罚”的同时显示“救赎”的渴望。小说中的四位老人莫名其妙被亲人遗忘(弃),陷进荒芜人烟的孤岛,如中了魔咒,被无形的大手操纵着。文本猛一看是“老年问题”,其实更有深意存焉。作家将孤岛作为叙事的放射点,笔触向四面八方辐射,过往的追忆(问)和现实的求生交错并进,追问中透出救赎的灯火,现实求生演绎出困境的获解之道。

漫长的困境突围

为了走出困境、逃出绝地,人们会尽智竭力,高招妙计或阴招诡计频出,这考验人的灵魂、暴露人性善恶。《大望》中的四位老人村医老赵、村主任老孙、民师老钱,和唯一的女性老李被子女遗忘、信息不通,无处存身又回到已荒废的孤岛(他们原先居住的村子)。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有限(老李除外),加之年事已高、多数疾患在身,生存的困境自不待言,求生的欲望驱使他们做出种种设想和行动。三个老头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生存自救回到原先的生活状态。老李则不同,她的生活物资足够度过非常时期,她陪三个老头回到荒岛出于邻里之情有难同当。她虽然也年近七十,每天她操持几人的一日三餐和杂务,毫无保留地贡献所有的钱粮,还变卖了亲人留给她的首饰,最后她寻野菜、去镇上找零活打短工,来维持大家的生计。三个老头“自救”的恶行,就像以迷信对抗迷信的祥林嫂最终走进迷信的深渊,他们不仅走不出困境,还埋下了更为深远罪孽的祸根,近者及其身,远者祸及后人。老李毫无保留地奉献所有钱物与他人共享,还用孱弱体力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和大家一起济困度危。她的行为是照耀人心幽暗的灯火,是走出困境的正道,救赎的途径。

荒岛上四位老人之一的老钱无意中发现了秘密:说谎话头痛,说真话便有与亲人接通的可能,于是他们真诚诉说(追忆)各自的过往,试图摆脱眼下的困境,回到原先的生活。于是,读者发现,村医老赵的“德和医”水平其实堪忧,医术上只会“放血”,碰巧赶对症有疗效,多数情况不仅无效,还会贻误治疗时机。老钱的民办教师是通过万县长的关系当上的,其不仅“知识”误人子弟,其“思想”还耽误自己“转正”和孩子的教育。老孙在村里当了大半辈子干部,老了念佛行善。他早年当村干部,因主持想当然的正义,给村民胡万魁一家造成灾难,迫使其全家背井离乡。老孙不仅以权谋私,还以正义的名誉作恶。他们追溯过往罪责的彻底性和真实性都值得推敲,原因是他们年事已高,记忆力退化,往事有所遗忘,限于承担罪责的勇气,诉说罪责难免有所保留,怀着功利心来洗涤心灵、提升精神,其成效可疑。尽管他们某种程度上认识和承认各自犯下的罪过,由于上述原因,救赎的有效性实为有限,将此作为推脱自身罪责的理由,不能从内心认识和承担犯下的罪过。这些都标示他们追忆的真诚度,稀释了救赎的有效性。他们虽然打通了儿子的电话,可儿子们都说他们不在人世了,这隐喻他们活着的只是肉体,而心灵(精神)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由此而观,因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即使寻找到救赎(突围困境)的途径,救赎的道路也出乎想象的曲折漫长。

心灵之光是唯一的救赎

救赎,首先应正确认识曾经犯下的罪过,并真诚自觉地接受惩罚。认识罪过是第一步,发自内心的受罚是有效救赎的关键。老李不赞同并拒绝参与污辱老钱来取得人证一事后,就被三个老头排挤出圈(连老钱本人也怨怼老李),也就是说,老李在是非认知、突围困境方式与他们分道扬镳。老李真诚面对罪过、自觉接受惩罚。她年轻时执念婆婆的意愿,以生儿子传宗接代为人生最高宗旨和目标。由于重男轻女的偏见,她还患上疑心病,怀疑村人嘲笑他生不出儿子,鼓动丈夫与人打架而丧生。已成年的大女儿心生间隙甚至怨恨,不仅主动离开了母亲还带走了妹妹。老李独自为婆婆养老送终后,她孤独一人守望岁月。只要她承认自己错了,大女儿就会原谅她亲近她,可她一直没承认,因为她不能轻易原谅、饶恕自己,让自己承受应得惩罚。所幸她引产的小女儿叶子意外活下来,并由外国妇人培养成科学家。因引产药物的作用造成叶子双腿残疾,她还是飘洋过海历经百般曲折,最终找到了生母。老李看到轮椅上的残疾小女儿,悔恨得泪如雨下,决心全部余生用来伺候小女儿。三个被儿女遗弃的老头奔她而来,她的钱物本来足够度过非常时期,可她自愿陪他们(原来一个村的)住进废弃的荒村孤岛,共度难关。她不仅拿出自己的全部钱物共享,还为他们操持餐饮;钱尽粮绝之际,她挖野菜变卖首饰度日,最后她以年届七旬的老身,去镇上打零工维持大伙的生计,她身上流传着为众生受难的品质。老李的罪责可谓深重,可她敢于直面罪过,不轻易自我饶恕,自觉承担罪责和接受惩罚,并主动陪同他人分担罪责和惩罚。因此老李走上救赎之路,回到女儿身边,回到原先的生活。

当然,人们走出困境不仅主观上有障碍,客观上也有羁绊。价值观混乱、心灵迷失、社会次序颠倒致使灵魂游荡、精神无所傍依,这些都是人们走出困境的绊脚石。某种意义上说,困境、灾难是人亲手营造的,社会的乱象也是人所为,只有人走“正道”了,社会曲直自然分明。社会问题说到底还是人自身问题,种种不幸和灾难都是人自食其果。但老李和她的小女儿叶子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认识所处历史时段的局限和人本身存在的弱点,清醒所犯罪过并真诚面对,自觉承担罪责和接受惩罚,切莫像老孙们,“攀比”罪责推脱惩罚,抱怨世道不公又以权谋私,只能与美好的心愿背道而驰。既然历史还存在局限和人还未能摆脱弱点,过失和罪过就在所难免,怎样对待人的罪过?老李的小女儿叶子没有怨恨母亲,连抱怨也没有,她愿意接年迈的母亲到自己身边,为其养老送终。叶子肯定理解了历史的局限和人的弱点,因此悲悯人世、宽容世人(自然包括母亲)。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世,老李和她小女儿叶子不是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吗?

《大望》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艺术性同样值得说道。文本以荒村孤岛为叙事生发原点,纵横两轴伸展、四方辐射。横的方向突围困境、做出的种种行动,纵的方向各人追忆往事,同时附带讲述听来的故事,编织成网络叙事。再就是叙事的张力,老孙他们突围困境的恶行其实是自掘困境泥潭、越陷越深,老李自苦反而是自救的通途,这种张力给读者巨大的警醒和反思空间。还有虚实相生,老人突然被子女遗忘看似荒诞,实则是当下功利主义为主导的实用价值观语境下老年人的真实处境,以虚写实用实映虚,相得益彰。最后是人物身份的安排,村干部老孙、民办教师老钱、村医老赵和家庭妇女老李,人物身份的多样使文本获得丰富的内涵,扩充了作品的容量。关乎《大望》的艺术性这里只做浮光掠影地点拨,不作详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