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以现实主义见证时代巨变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中国作家网 | 杨柳岸 2021 点击数:
可以猜想到,作家高鸿写这部长篇小说《平凡之路》的创作之初,很可能是要写一部田安民先生的传记或报告文学的。查百度我可以知道,田安民和他的企业在现实生活中实有其人其事,他是从陕旬邑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在他们老家他被称作“田家老七”。从现实生活中的田安民变为小说中的田安国,名字上仅一字之改。同理可推,小说中其他人物更多的也只是在人物姓名上作了些必要的处理,而保留了其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从最初要写一部非虚构的报告文学,到最后却完成了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我以为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大致如此,这完全符合从具体的真人真事上升到具有了普遍意义这个创作规律。

常说小说是虚构艺术,其实虚构并不是小说的必备特性,也就是说,小说不一定要虚构,这从小说的起源和历史就可以知道。虚构和真实就如同母子,如同姐妹,关系密切,有时难分难解。后来的小说写作实践中,小说时常回归真实,比如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种文学流派纷呈、各种小说实验并起所谓的新时期,就产生有刘亚洲的《恶魔导演的战争》、《这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等国际题材的“报告小说”,有刘心武的《王府井万花筒》、《五一九长镜头》等社会百态纪实小说。人生是一部大书,有某位大作家说过,真实比虚构更陌生。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现实生活中实有的事,往往比虚构的事,更出人意料之外。只是出于各种各样的顾虑,小说才不得不作些虚构这样的技术性手段。具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真实生活中往往有写不完的细节和情节内容。而作家高鸿的这部《平凡之路》,可以名之“人生纪实”体小说。当然,名者实之宾也。作家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突破已有概念的束缚,为鲜活的生命活动在文学领域开拓创新。作家高鸿的这种用写作报告文学的求真纪实的写作手法,使得这部小说作品已经有了超现实的意义。平凡的生活中自有惊天动地的波浪,真实的生活往往比虚构的故事更曲折、更复杂、更令人震撼。作者如实地去写,尽量去还原真实,这种对一个人大半生经历的逼真素描详尽描写,达到了“不平凡”的思想和艺术深度。所以我以为,高鸿这部长篇小说,仅从创作动机和小说自身上说,就具有了真实性和创新性这两大特点,这也是我初读这部小说留给我最显著的感受。

总体而言,《平凡之路》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性的长篇小说,描写了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企业家田安国的大半生经历,和田家在一个世纪里的家族史,从中折射出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曲折命运。小说开头部分以“序曲”的作用先写了田安国从曾祖父到父辈这三代人的艰难的创业史,这实际上是家庭的生存史,小说这一部分内容具有乡村史诗的气魄。而写到田安国这一代人,这是中国的当代史,社会生活逐渐走向活跃,国家逐渐走向改革开放。这一代青年人打拼史,其中有高加林、孙少安孙少平,与他们不同的是,田安国兄弟几人先后离开了农村,摆脱了农民的身份,他们有条件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而这时的社会也为他们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创作地条件。小说《平凡之路》和《平凡的世界》,两部小说名中的“平凡”一词,在蕴含的文学意义上是相近的,异曲同工。小说中的田安国和田保国,就如同《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安,只在在《平凡之路》中,作者对田家两兄弟的分别描写,并不像《平凡的世界》里对两兄弟那样同样并重,也就是说,在《平凡之路》中,尽管也有《平凡的世界》中“两兄弟”的“笔意”,但实际上它更像只有一个主人公,就是田安国,从一个农民而成为一个具有跨国企业性质的企业家。小说中具体情节从1970年田安国十岁那年的一个雪夜,他和母亲一件小事而争吵离家出走写起。离家出走,这有着象征意味,此后他从学校“出走”(他初中毕业不能继续上学),他从农村“出走”而成为工人,他从体制内“出走”,他从中国“出走”而出国,等等。田安国因“出走”而人生多坎坷,也因“出走”而人生丰富多彩。田安国弟兄八个,他排行为七,所以他后来被家乡人称为“田家老七”,他唯一的弟弟在刚成年时因煤气中毒而夭折。这部小说在内容上重点写了老七田安国和与他走得近的老四田保国,再就是他们的大哥田建国,在叙述中兼顾到弟兄八人的生活和人生经历。当然作为小说主人公,小说还是浓墨重彩地着意于田安国“这一个”。小说中写到他成为企业家之前,从事过九种职业,分别是农民,汽修工,铆工,农场种水田,通信员,电影放映员,出纳,英文翻译,厨师。(264页)而田安国从事他第九种职业在德国一家酒店当厨师的时候,他也才32岁,就已经经历了人间太多风霜和历练。那个时候,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在经历大变动,而田安国本人也经历了太多的变动,如此,他的个人生命历程和共和国的发展历程构成一种“同构关系”。田安国成功“农转非”,摆脱了终身农民的命运,而他“农转非”后从事的第一个工作,却依然是种地,干的活比农民还苦还累。而后来他终于出国了,而他出国后却干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酒店帮厨。虽说“农转非”了,却依然种地。虽说出国了,干的却是酒店打工。这都形成了有意味的对照,也是现实生活的最真实的戏剧性的诠释与呈现。田安国德国酒店打工,“工作虽说枯燥,也不是他想干的事情,然而一个月1600多马克的工资相当于当时国内他四年多的收入。”(272页)收入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他有了机会,遇到了能使他成为企业家的机会。

这个田家七兄弟之所以个个都有出息,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老大田建国早年能以一个农家子弟的身份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英语专业。这看似很偶然性的事件,但对一个农村家庭的未来命运来说,却是决定性的。学习英语是一个契机。有智者说,学习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子。大哥田建国就因为有了英语这个看世界的窗子,对社会发展趋势有着较为清晰和前卫的认识和预判,他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逐步打开国门的过程,他早早地建议几个弟弟学习英语,使他们,特别是田安国具备了国际视野这个语言最基本的工具。在这里,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家族的命运合拍了,相契合了。田安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接触到更多人,积累了此后他成为企业家需要的经验人脉。而他的哥哥田保国学习英语后出国当厨师,为后来田安国出国创造了契机。

小说用了较大篇幅来写经商,写了田安国这个从农家子弟而成商界弄潮儿,这与他的韧性不服输的个性有关,“特别是这个老七,从小就野心勃勃,聪颖机智,心比天高,不安于现状。”(206页)。也与父辈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有关,小说在开头部分写田安国童年少年时代时,就用他的童年视角写到伯父经商,伯父利用农闲时在山里“打山货”,时常给他们小孩子带来好吃好玩的。之后又分别借用伯父和父亲的口述,写到了伯父与父亲这一对从旧社会打拼过来的兄弟俩,由于他们的父母早早过世,兄弟俩为生存打拼,积累下经商经验,“父亲与伯父都是牲口行道里的内行”(第5页)。其中包括解放前父亲利用经营布匹生意为掩护,给陕北解放军红三团暗地里运送军用物资等经商事迹。建国之初和文革时期,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原因,父辈的经商行为遇到了挫折。而到了田安国这一代成长起来的时候,我们共和国已经逐步走向改革开放。小说在后半部分用了很大篇幅详细描写了田安国经商活动,主人公的工商业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描写内容,使得这部小说有了商战小说的性质。小说用了大量篇幅来写工商业活动中,观念的碰撞,利益的纠葛,其中透露出的对工商业生活中复杂的智慧,这些,在高鸿以往的小说中几乎都是没有的,可以说这部小说大大的拓宽了他小说题材的宽度和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视野。在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观念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这部小说详细写到了田安国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企业家和经商者,他这样一个企业家、商海弄潮儿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艰辛。人常说人生如戏,而戏曲讲究的是曲折,愈曲愈妙,曲尽人情世态。在这部小说中,更是“曲尽了”商场上人间百态,可以说是一部工商业领域的“莎士比亚戏剧”,有一个个成功与失败,有一个个人性的贪婪与阴谋。这是一个经商者的创业史。这部小说的深刻之处也在于,直到小说结束之时,并没有把主人公田安国描写成一个商海中的成功者,尽管他身价值如何,如何在新加坡拥有豪宅,还以一个成功者的形象衣锦还乡,在老家办大企业等等。反而,小说在结尾多写到田安国在商海中挫折与“失败”,他在老家开办不为个人赚钱只为了让家乡富起来的企业时,却遇到了太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他在不断地做着调整。成功,其实和人生一样,其意义在于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平凡之路》时间跨度超过一百年,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史。小说创造了一个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态环境,上百个人物生活其间。可以说这部小说塑造了如《清明上河图》那样丰富的人物形象,用这些人物形象勾勒描绘出一幅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全景图。小说除了精工细刻塑造了田安国这个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商海弄潮儿形象外,其中许多次要人物也写得十分精彩,甚至有的人物形象堪称典型。比如写伯父在文革初期时,他们槐庄村上有一个黄大栓的人挑战他的村干部权威,想取而代之成为槐庄的队长。这个黄大栓“长得又高又瘦,颧骨突兀,眼睛细小,两颗又黄又大的门牙向外暴者,一撮山羊胡子翘得老高,样子很滑稽。槐庄子的水不好,吃坏了许多人,黄大栓也不例外,走起路来又瘸又拐。”具有画家技能和修养的作家高鸿,在这里以人物速写的笔法描摹出一个以看似反面人物形象,但接下来写到这个人物有一个爱好,就是他爱唱秦腔,还会拉板胡,时常唱得哀婉忧伤声情并茂,他的即兴表演常会吸引村民前来围观欣赏,如此一来,这个人物丰富立体起来。一般的文学描惯例是,多写“好人”爱唱秦腔,如此用艺术烘托“好人”,营造情感,而这里写一个“坏人”唱秦腔,这样才把人物写得复杂深刻,同时也说明,这个“坏人”不坏。而黄大栓组织村民到田安国伯父家开所谓的批斗会,也只是徒有批斗会之名,伯父并没有受虐待,反而很受尊敬的样子,连伯母也心中疑惑:“难道这就叫批斗会?!”这说明黄大栓人性善良,是个复杂得有着丰富内涵十分可爱的人物形象;伯父收养那个乞讨青年娄三为干儿子,一来伯父没有儿子,更主要的原因是伯父善良,可是这个干儿子娄三却嗜赌成性,为了赌博他偷伯父的牛到别的村去卖了。这又是“好人”不好。而娄三后来的奇特的婚姻故事,是饥荒时代人民悲惨生活真实写照,是“流民图”的一个局部;田安国的奶奶秀英,是个瞎子却心灵手巧,剪得一手好窗花,简直是个奇迹。“人们都说秀英的作品或许是神灵把扶着她的手在剪呢!”这个人物简直就是一个民间艺人中的奇人,也使小说在这里有了神秘主义意味,用一个人物形象写活了旬邑县的民间剪纸艺术,并且用艺术触及到了这个人物的灵魂深处和她的生命之光。小说在写到田安国他们村子梁庄在开始走集体化道路时,写到一个梁五宝,他反动时代、反动潮流的言行举动,简直就是具有大智慧的乡村智者,他独自一人回到山里梁家岭,开始了他自给自足的单干生活,他有的生活场景和状态描写,简直就是当代的另类陶渊明。这些文字如果节选出来,会是很好的、是既具有中国传统笔记小说那样特色形式又具有超越时代的现代意义的短篇小说。作者对这个人物评论:“他敢于逆潮流而上,一辈子不入社。事实证明入社确实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一年比一年更穷,大家就觉得他有先见之明,值得钦佩。梁五宝一不偷,二不抢,完全靠自己的劳动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他在这梁家岭不用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只要不整到他的头上,他也不用担心这个运动那个运动。他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闲暇之时还可以用粮食换来他所喜爱的时髦玩意儿。除了没有老婆孩子之外,他是那个特殊年代一个山区农民自我奋斗的成功者,许多山区的农民把他看成心目中的楷模,幻想有一天也能在梁家岭种上几亩地,天天有油泼辣子面和白馍吃!”(76页)这样的议论在小说中也并不鲜见,并没有游离于情节之外,而是和作者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如同深沉的画外音一样,使情节有了思想和诗意上的升华。

作为一部描写一个男人的成长史生命史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田安国的爱情婚恋生活应该是一项重要内容。一个男人内心心灵世界,往往会在他的爱情生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露和呈现。小说先后写了三个真正走进田安国内心的女人,神奇与巧合的是,前两个女人竟然同名同姓都叫梅婉婷。第一个梅婉婷老家在四川绵阳,可以说是他的初恋,也是他的第一段婚姻。这段感情经过写得真挚、浪漫,田安国追求他所爱的女人时真是个情种。但这个女人也有一般普通女性的轻浮,经受不住诱惑,当时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时尚涌入,封闭多年的国人突然要面临太多的外界诱惑,致使她身心出轨婚姻破裂。而第二个梅婉婷来自江苏南通,在他看来,这个和前妻共用一个名字,同样美丽,有着丰富的见识和思想,在田安国和前妻离异的感情空窗期,他在异国他乡的德国酒店打工,她深深地走进了他的情感。他们交流最多的方式是写信,信是那个年代交流联系的最主要工具,“一年的书信往来,两人已经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每周一封信,成了他在德国慕尼黑“苦闷日子的精神食粮”。一年之后他回北京,他们俩相见了,灵与肉结合在一起,过了一段在他的同事看来都是大秀恩爱、如鱼得水的幸福的“北京爱情故事”。可是随着他回德国,也正值他事业忙碌期,这一段感情最终也无奈落幕,不了了之。也许是命中注定,他在深圳期间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三个女性叶雯,她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是一位文静而贤惠的职场女性。她虽然小田安国很多,很年轻,但她很有主见,在事业上对田安国帮助很大,最终成为他感情上的灵魂伴侣,事业上的贤内助,可以说他感情的小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港湾,爱情得到了圆满幸福,这也促进了他事业走向成功。这三个美丽女性,为这巨型人物群像图增添了一抹靓丽而令人怦然心动的红装倩影女性气息。很多读者和评论家提到作家高鸿是一位很擅长写女性的作家,关于这一点,从描写这三位女性的描写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作家在描写人物形象上有突破,这表现在这部作品所写人物之多之杂上。小说写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华北油田创业图,改革开放的中国,工商业如何一步步与国际有了联系,如何一步步与国际接轨,如何一步步完善起来,这部小说都提供了生动详细的细节,特别是小说到后半部分涉经济、工商业及跨国题材,写到了大量国际间工商界的人物,是一巨幅人物群像图,作家描写的笔如同一台摄像机的镜头,描写到的人物之多如过江之鲫。小说写到的那个让人感动的德国酿酒业家族企业家卡斯巴瑞先生,详细写到德国慕尼黑这座国际知名城市及在世界有名的慕尼黑国际啤酒节,那个为一家人生活打拼被迫在德国开酒店的李海洋及其一家人,还有施拉普那、弗兰克、汉斯等等一大批国际商界人物形象。小说也写到国际间底层小人物,比如写到东南沿海一些省份偷渡出国,如同黑帮小说般惊险。小说具有国际视野,描写到国际上的社会百态,比如偷渡来德国打工的福建偷渡客阿金,他在给田保国讲他在德国所见到的国际偷渡者“难民营”,只要那些偷渡者对德国当局说,他们是在其祖国的受害者,便能成为合法难民。因为联合国难民署在德国纽伦堡设有机构,有一些律师编造谎言,为了挣钱,帮着非法难民弄到所谓的“难民证”。这是国际政治。阿金说:“难民营有的是女人,非洲来的女人一年生一个孩子,从来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这是国际民间百态。

纵观这部小说,以叙述语言为主,以生动的描写语言为辅,交织而成一幅生动画卷,以一个人的大半生经历为主线,从二十世纪初写起,写了四代人一百多年的家族史和创业史。小说从一个人的创业中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开放四十多年的诸多信息和鲜活细节,具有了为民间存史的气魄和意义。比如田安国兄弟多人所生活工作的七、八十年代中国的职场与官场是怎样的,写田安国两次办出国签证之艰难,对后来人来说简直难以相信,但那就是当时真实历史状况。还有学外语热潮,出国潮等。小说还从侧面写出了华北油田这个国家大企业的创业史。这部小说有一种这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风俗画和百科全书之气势。小说在时空切换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从地域空间上,主人公活动的有旬邑、西安、河北、黑龙江、北京、内蒙、深圳、上海等,遍及大半个中国,远及德国、新加坡等。在时间上,小说写了主人公四、五十年的生命史,加上父辈先辈,有上百年的历史。也常使用“多年后…”、“当然,这是后话了”诸如此类的叙事语式,也为小说增添了时空的开阔性气质和结构上的史诗性气势气派。作家高鸿与路遥都生于陕北黄土高原上,都对当年还处于贫困中的人民生活有着真实的描写,都在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描写上取得了成就。而作为新一代的作家高鸿,他除了见证这片土地上的贫困之外,也见证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巨变,他可以说见证了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表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上,在深厚的现实主义创作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比如在这部《平凡之路》中,对商业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和对国际题材、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的描写,对于他都是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创新,是对自己写作视野和题材的勇于探索和超越,他以前所未有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完成田安国个人的“创业史”。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