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宇《风吹稻浪》:风吹稻浪是乡愁
当然,《风吹稻浪》主要讲述的是以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等青年人在白鹤村赤手空拳创业的故事,塑造了一批气质不凡、个性彰显,形象迥异的白鹤村小人物。这些小人物通过乡村剪纸、农民绘画、运用新型科技改造盐碱大地种有机水稻、开发各种养殖业以及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精心谋划,一点一点地提升了乡村人的文化品位,一步一步夯实了农民创业致富的根基。这些小人物没有高、大、上,也没有战天斗地式的英雄气概。小说里这些最为朴实的乡村小人物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以“蝲蝲蛄”嗑“酱杆”那样牛气冲天的气势,硬是以不可想象的智慧拱开了这一片酸甜苦辣的盐碱地。小说讲述的故事就是我们身边人的故事,人物很普通、民风很朴实、形象很典型,是一部集中反映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的好作品。
从小说的艺术表现上看,小说的成功在于作家能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深入生活,挖农民的心思,说农民的话语,讲农民的故事。作家一次次奔赴家乡体验生活,也经常到辽宁和黑龙江两省的乡村采风,还曾远赴甘肃、新疆了解脱贫攻坚情况。当然,作家更多的还是积极深入家乡白城、松原等松嫩平原上的乡镇村屯、农牧场,与农民吃住在一起,在那里汲取和挖掘出农村最具时代的小说素材。小说各个章节链条紧凑,故事真实可信,人物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人物围绕着事件,缠绕着矛盾冲突,如牵牛花般昂扬向上。
长篇小说《风吹稻浪》通过主人公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带领一些有抱负、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人回乡创业,改变了白鹤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首先是思想上的觉醒与变化。江春燕、郑大民、吕文龙等人已经找到了到白鹤村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根源。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可致富的项目,他们集中精力,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种养殖业,旅游文化。他们把远近闻名的农民画,特色剪纸的文化立乡立村前景看好的项目一并纳入到议事日程。也正是有了李芒种、吕文凤、胡五爷等一批人的齐心合力,白鹤村才成为远近有名的脱贫致富的焦点。也正是有了他们思想意识的觉醒,才有了江春燕与郑大民的一段哲理式的对话。
江春燕说“大民,不要灰心,素质差的人哪里都有。实质上还是因为贫穷啊,不仅是腰包里穷,脑子里也穷。”
“贫穷,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一道难过的坎。我常想,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惩罚犯错误的人,而是怎么能做些改变,扭转他们见利忘义的心性。”
土地是植物的根基,土地也是农民的命根子。想要根基上长出来有营养、有色彩,有光泽的果实,就要有好的带头人引领村民砸碎羁绊几代人的精神枷锁。这就是小说的核心。也是小说追求人性至上,注重挖掘乡村真善美的本源。
从人物的语言上看,小说《风吹稻浪》里面的人物的特质性具备了盐碱地的地域性,地域性的风俗、风土人情符合小说中出现的人物身份。表现这些鲜活的形象,不仅需要故事,更是需要语言。作家恰恰很完美地使用了恰当的语言,使得小说中一个个人物符合他们的性格,语言符合小说围绕的乡村大境界和小环境。比如:
郑经济叨咕着:“那不咋地,可这不是我的羊,这可是老金家的羊啊,给撂半道上可不中啊!那不咋地……”
雨很快就过去了,太阳又从云缝中钻了出来。东边天际上挂上了一道彩虹,江春燕从小就管它叫“大杠”。那“大杠”好看是好看,但什么用也没有。有时候它预示着云开雾散,雨过天睛;有时候它也不预示着什么,东边出“大杠”,西边的雨照下不误。
天可真热啊,整个大地就像一个烤箱。热浪滚滚,扑面而来。金卫国眯缝着眼睛说:“你可真敢用词啊,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还文学创作,糊弄谁呢?人家真正的大作家那才叫文学创作,就你这小草民一个,说你瞎编都是抬举你了。要是让我说句不中听的,你那就是个狗戴嚼子——胡勒呢!”
“你可真实惠啊,我是说着玩呢。我说,就你这死榆木脑袋,还写诗搞什么文学创作呢?你可别逗我们乡下人乐了,赶紧撒手,快滚犊子吧……”
这些语言的地域性表现,为小说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提高个性化塑造,注入了极具东北特色的乡俗、乡情。小说的语言炼句精当,没有叙述性的废话。人物出场的环境衬托得体,农村人说农村话,符合生活的真实性。像李芒种关于还文化馆赵馆长及其他哥们钱的诚信,江春燕“白鹤粳米合作社”的诚信,郑大民养殖绿色麻鸭的诚信,吕文龙农民画的诚信等等,无一不是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来证明农民的质朴和纯善。小说中,江春燕、吕老倔、韩杏花、金卫国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故事情节,作家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
再从小说的主题思想上看,作家在火热的乡村生活中,看到了农民科技意识的觉醒,文化立乡的文化科技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风吹稻浪》贴近农村改革开放,作家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诠释了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后,农民集体力量、走合作化道路的觉醒。农村土地上种养殖业与乡村文化、科学技术的互助互为。集乡村文化、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精准项目致富脱贫成功,进一步诠释了农民急于渴望生产力的解放,渴望科学技术走进新农村。小说围绕着贫瘠土地上人物的生老病死和如何摆脱多年来的愚昧落后,把人物内心世界、民俗民风、乡情乡景等等刻画得淋漓尽致。小说的主题意识也就是作家创作的基本点落在了人性与灵魂的层面上,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爱、土地对农民的回馈、农民之间的善良与温暖。小说正是以作家的亲力亲为为落脚点,践行了习总书记曾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
作家王怀宇多年来也一直以乡愁为创作之本,坚持在从乡愁中来,到乡愁中去,创作出了一批数量惊人、质量上乘,深受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继长篇小说《血色草原》之后,他又在精准扶贫进入攻坚决战的收官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推出了又一部长篇小说《风吹稻浪》。在我看来,风吹稻浪就是书写乡愁,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贫困家乡到底是如何腾飞与崛起的?我们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可以找到真实可信而又满含热泪的答案。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