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在边缘的境地里呈现自我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张家鸿 2021年0 点击数:
张炜出过几册文论集,多为类似演讲录、发言稿等即兴文字的整合。《文学:八个关键词》亦根据讲课稿整理而成,文字是口语化的风格,并未过多讲究言辞艺术。以片段式的文字展示,不给读者造成体量上的压力,读者随时可以启程、随时可以按下暂停键。然而,它有此前集子不曾有过的系统性、条理性。作者以童年、动物、荒野、海洋、流浪、地域、恐惧、困境八个关键词为主题,一个关键词为一个章节,讲述的是自己眼中的文学以及自己的文学人生。

在多数现代人眼里:童年是柔弱的代名词,不被重视,动物是低人一等的弱势群体,荒野常常意味着莫名的恐惧,海洋是人类最大的粮仓,流浪与安土重迁的传统思维格格不入,地域意味着风俗也意味着隔阂,困境就是物欲的永远无法满足。这些关键词在网络时代里的真实处境,与张炜正襟危坐的谈论与沉思南辕北辙。故而,八个关键词的梳理与串联,体现的正是文学在当下社会与人心中的真实处境,即边缘化。

文学之花依然盛开着,但是文学在许多现代人的生活中几近边缘。当然,文学的长期居于核心地位,对文学本身来讲未必是件好事。边缘化未尝不是它适宜的处境,有一些人默默热爱着、沉浸着、享受着,创造出携带生命神采与个性光芒的作品,为燥热的世风送去清凉,为功利的人心送去甘霖,已然足矣。

与别的评论家相比,张炜文论之独特在于他首先是个小说家,亦即他有漫长的文学创作史与丰厚的创作成就。这就决定了他的评论不只是旁征博引,更有真切的设身处地。很显然,他是把自己摆放其中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鲜明地展示了广博且精深的阅读史。在华中科大学子面前,张炜把自己之所以成为这般“模样”的成长之路,开诚布公地展示出来,特别是一本本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在其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是灯塔,指引他从迷茫、狭隘走向清澈、辽阔;是证人,见证他从瘦弱、稚嫩走向壮健、伟岸。阅读史的展示是回溯,而深刻的批判性则直指当下的社会弊病与人心处境。人心处境,既着眼于文学创作与语言艺术,又常常突破其局限指向陌生、拥挤、聒噪的人潮。

物欲的炽烈、缺乏谦卑与敬畏,是包括作家在内的多数人共有的精神困境,也是所有关键词共同指向的核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没有药到病除的方子。仔细听听张炜掷地有声的提醒与建议,无疑是有所裨益的。“一个人生活得非常艰难,也完全可能对动物很好。”在艰难的时代里,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常常是人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生活越是艰难,情感越是珍贵。“人类想要不迷路,就要仰望星空,依靠星辰在无边的荒漠上指引。”仰望真实的星空与思想的星空,人常可得自知之明。“混乱的世相,有时候也能产生杰出的文学和思想。”时代之混乱非人力能左右,然而人可以决定的是自己的态度与心境。这些提醒与建议共同指向人之精神的茁壮成长、人之处境的渐趋宽阔、人之未来的日益空旷。

很显然,在八个关键词的梳理中,张炜彰显的是他的理想主义色彩。这是他矫正文学时弊的个体思索与力行,颇有螳臂当车的意味。如此,便使文本洋溢着悲壮感。而这,正是在学生面前的师者张炜最浓烈的精神底色。对生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新一代大学生来讲,张炜的文学课堂是极其必要的。借用张炜本人的话来讲,即为“这种觉悟对于精神的成长来讲非常重要”。

在红尘里迷失自我,是许多青年人的身不由己。基于这般相近的整体处境,至少他们可以因为张炜的讲授而审视周遭、审思自我,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身心皆随波逐流。至少,他们可以在如此喧嚣、热闹的时代里尝试着倾听自己的心声,遵从心魂的召唤。文学虽然是课堂的主题,然而其带来的却是经久不息的生命的震颤:人类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我从哪里来,可以到哪里去?

“作家的每一次书写都要寻找新的语调。这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写一部作品如同一场歌唱,写到极处便是走入了高音区,那时整个现场鸦雀无声,屏息静气。除了演唱者艰辛而完美的攀爬,那种高耸的升扬,再无其他。全场都在等待最高处的辉煌和壮丽。”很显然,这是张炜四十几年写作生涯里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的深刻体验。写作如唱歌,作家即为演唱者。以此来形容张炜在华中科技大学讲座时的情境未尝不可,他通过思考实现的进阶、遇到困境的奋力挣脱,都让读者对《文学:八个关键词》抱以深深的信任。读者在书中时不时圈点勾画、折页留痕,如同学子于听课后极其受用的点头称是。对读者来讲,它无疑是常读常新的。

(《文学:八个关键词》张炜/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