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繁荣新时代文学创作出版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2021年03月3 点击数:
编者的话

3月26日,繁荣新时代文学创作出版暨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多位作家、出版家、翻译家、编辑家在会上发言。现刊发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天意怜芳草,人间要好书

王蒙

首先,我想感恩人民文学出版社。回想起来冯雪峰、严文井、韦君宜、孟伟哉、聂震宁、潘凯雄等许多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都对我有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韦君宜同志,她是我最重要的恩师之一,另一个恩师是中国作家协会青年文学委员会的萧殷副主任。

第二,我特别喜爱也尊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大优势,我称之为“功能优势”,那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工作是出书,它面对的是文学的果实,面对的是文学的收获,用计算机语言来说,它面对的是终端。文学在中国经常遇到麻烦,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曲折和摩擦,比如说不同的文艺思潮的激荡,比如说作家怎么样深入生活、怎么样和工农兵、和人民相结合,比如说作品的题材、内容需要有哪些规划,面对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于出现一些类似派别的分化。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书,“天意怜芳草,人间要好书。”说出大天来,最后还是要出好书,而真正的好书有一定的免疫力、抗逆能力,无论什么原因,想硬把真正的好书否定掉非常困难,想把一本烂书捧起来也十分不易。好书,隔几年又出来了,而且再过几年还很火热。烂书,哄闹一阵子就被丢到废品站,再无人问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因为针对的是出书,所以对作家有一种广泛的团结,对好作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文学出版对作家、对原稿、对书的质量非常重视,团结面极广。我觉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真是有一个难得的优势,他们抓的是文学事业的根本——出好作品,希望能够把这个优势发扬下去。

第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发行工作还是相当正派的,编辑工作很细致。现在我接触到一些年轻编辑,好像没有认真做编辑工作的习惯,总是忙着跑关系,有些人知识面太差,把对的字词改错的事情屡屡发生。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把案头工作做得很细致,简直是文学事业的天使,他们不怕麻烦,抠到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有时候抠得我都急了,但是他们总是尽量做到最好。

最后我想说的是,面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这个思想对于文学事业来说非常重要、合适。现在我们的文艺活动资金比过去多了,手段也比过去多了;新媒体、多媒体形式各式各样,声势非常大,体量非常大。这种声势、体量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但是质量怎么样?我们将来怎样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成为一个文学大国,如何做到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那样地面对历史,面对民族与人民?希望我们大家和众多文学出版社共同思考,还得出更高质量的东西。《全唐诗》有的说收录了48000首,有的说加上补遗有5万多首,作者队伍包括了2200至2300个诗人,但是我也有一个体会,我有时候问喜欢诗词的人,唐诗的著名作者有哪些,包括我自己没有几个人能说出30个人以上的名字。真正的唐诗还得靠这不到30人的精品阵容。同样,当我们说到民国时期的文学家的时候,总是提到鲁、郭、茅、巴、老、曹,当然我们还可以加上冰心、叶圣陶、沈从文、丁玲、徐志摩等,人数也不是很多,但是阵容仍然可观。高质量,对于文学事业可以说是生死兴亡攸关。我希望人民文学出版社也一定真有好的东西,并注意发现文学的新生代。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虽然是企业,要面对市场,要考虑销量,但是我主张在考虑销量的同时,还要狠抓质量,比如85%的出品按销量走,另外还可以有15%的书只考虑质量,确有创意特色质量的上品,可能一时不红火的,先印500本出来再说,也有可能过20年以后就成为了经典。所以我希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来推进我们的文学事业,来落实我们的“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文化的规划。

怀揣着光荣与梦想创造新辉煌

何启治

今天,我代表人民文学出版社离退休老同志在这个座谈会上发言,深感荣幸又有点忐忑,但愿我的发言能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人民文学出版社建社伊始,冯雪峰社长经与胡乔木同志商议,认为出版方针应有别于地方出版社,应该涵盖古今中外,以提高为主,实行“提高”指导下的“普及”。70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由首任社长冯雪峰开始,其后历任社长秉承冯雪峰提出的“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办社方针,领导着一代又一代文学人努力奋斗,使文学社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出版重镇,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新中国文学出版机构。

我是1959年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直到1999年退休。40年中,我从校对做起,最后担任主管当代文学的副总编辑、《中华文学选刊》的创刊主编、《当代》杂志主编。40年中,出版社还先后安排我到河北丰润县农村锻炼,到上海荣氏申新纺织厂粗纱车间当“临时工”,到山西文水县刘胡兰故乡做宣传文化调查工作,到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组稿、锻炼,并作为首都出版口派出的唯一援藏教师到青海格尔木和西藏拉萨等地工作。我在1982年成为中国作协会员,在1989年被评为编审。我怀着感恩之情,感谢出版社对我的培养,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工作平台。

记得老社长韦君宜说过,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所以我在和作家们打交道时,是真诚地尊敬他们并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服务的。而作家们也以同样的热情去写好作品并鼓励我们做好编辑的服务工作。在我熟悉的一些作家中,张曼菱说人文社是一座文学的大山,周梅森说人文社是文学的圣殿,陈忠实说人文社是他年轻时不敢仰视的“高门楼”,王火说文学社是新中国的“王牌出版社”,王蒙则说人文社的几位年轻编辑是“勤勤恳恳的文学事业的天使”。

人民文学出版社之所以能得到作家、读者如此热情的赞誉,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和一代又一代人文人的奋斗分不开的。但这一切都已过去,现在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人文社的再度辉煌也正有待于在岗的同志们继续努力。那么,我们离退休的老同志对在岗同仁有什么样的希望呢?我想用10个字来概括,这就是热爱、担当、勤奋、团结、创新。

先说热爱。一个人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很痛苦的。所以,不管你是做编辑,做出版,还是行政、后勤工作,前提是热爱,才有动力,才能做好。二是担当。在当代中国,要做好文学出版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承担起为国家文化事业奋斗的责任,有担当精神才能做好工作。三是勤奋。不管你是哪个名牌大学的才女也好,才子也罢,不勤奋,只偷懒,都白搭。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有所成就。四是团结。就算你有非凡才能,没有别人的配合支持也难有成就。试想,一本好书,作者写好,你组来了,如果没有美编、校对、印刷等方面的配合,能推出来吗?所以,团结、团队精神很重要。五是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出版事业,就要有创新的精神和行动。

70年前,我们扬帆起航,新中国的文学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70年风雨兼程,70年披荆斩棘,70年创造辉煌。70年风雨岁月过去了,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索前行,为我们文学百花园的百花盛开,丝毫不敢懈怠;7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将怀揣着光荣与梦想,用我们不懈的努力去进一步繁荣新时代的文学出版事业,去创造新的辉煌!

为人民出版更多文学精品

臧永清

今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在过去的70年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阅读生活,参与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灵世界,为中国当代文学出版留下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

我们一直以国家文化建设为己任,坚持为人民出好书,坚持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做贡献。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时,国家就把出版各类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史的任务交给了人文社,并为人文社配备了超强的编辑力量和出版资源。人民文学出版社勇担文学出版国家队责任,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为国家文化建设做贡献、为人民出版文学好书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文艺创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努力出版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在纯文学市场整体萎缩的大背景下,人文社不忘初心使命,出版了《抗日战争》《牵风记》《应物兄》等一系列原创纯文学精品。

我们一直与作者携手同行,相互砥砺,共同进步。70年来,我们与作家、学者、翻译家密切合作,留下了很多文坛佳话、出版佳话。冯雪峰先生帮助杜鹏程修改《保卫延安》,龙世辉先生帮助曲波修改《林海雪原》,王利器先生为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订补近500条注文等,都是编辑与作者良好合作的典范。尊重作者、爱护作者,深度关注甚至参与作者的创作,是人文社与作者建立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成功经验。

我们一直把原创文学出版放在重要位置。建社至今,人文社一直处于国内原创文学出版领先地位,我们出版的红色经典如《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轰动一时并影响至今。人文社有19部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占茅盾文学奖全部获奖作品的40%。2019年,人文社联合8家兄弟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人文社出版了其中的56部,足见人文社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出版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一直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社之初,人文社大家云集。我们的前辈冯雪峰、楼适夷、王任叔、严文井、韦君宜等等,既是优秀的出版家、编辑家,又是学养深厚、创作精力旺盛的作家、学者。在这些伟大前辈的带动和影响下,我们始终坚持把出好书当作最重要的职业追求,认真对待每一部书稿,认真做好编辑、校对、设计、出版等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出版人的工匠精神。我们始终追求内容精美、制作精良,坚持质量第一,坚持精品战略,让图书经得起时间检验。

我们一直发扬创新创造精神。建社之初,人文社就十分重视选题规划工作,整理出版了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古典文学精品,以《鲁迅全集》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陆续翻译出版了“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陆续推出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红色经典、现实主义力作。之后,几乎在每个历史时期,人文社都是中国文学出版的引领者。近年来,人文社又在纸质书出版之外,大力推动数字出版业务,开发文创业务,努力实现融合发展。我们希望,在融媒体时代,人文社依然能够领跑中国文学出版。

七十年风雨兼程,人文社用自己出版的中外文学经典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存在。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承担文学出版国家队的使命与责任,扎实做好新时代文学出版。

我们将始终坚持正确出版导向,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出版更多文学精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学好书的需求;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中国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起到助推作用;我们将与时俱进,既做好原创纯文学出版,也做好原创类型文学出版;我们将在“走出去”方面多做工作,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更多中国作家走出国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将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做好数字出版、IP孵化、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业务,以更丰富的产品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我们将努力把人民文学出版社建设成原创能力强、版权资源多、国际传播广、融合发展深的国际一流文学出版机构。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