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革命先辈家书家训丛书》:小家书 大情怀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北京晚报 | 钟清文 2021年 点击数: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先辈家书家训丛书》共3册,收录了革命领袖、革命先辈、开国元帅和革命英烈书信130多封,家训50多份,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全面展示革命先辈们严格优良的家风家教。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家庭文明建设,都隐藏着人们的成长轨迹与价值取向。从严家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革命先辈们在各自的家书家训中,均有充分体现。

《革命家书》丛书搜集了自1919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家书家训,既有热血男儿从敌人狱中写给亲人的绝笔,也有严父慈母对子女的叮咛;既有同胞兄弟之间的默默心语,亦有恋人之间的款款深情……充分彰显父母子女和家人之间的真情交流,辅以革命先辈修身、齐家、求学、处世、交友等具体故事,以及教导成长的高妙策略,用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真实的家书家训手迹,全方位、立体地呈现。书中所附的“故事分享”,则收录当代学子的真情感悟和作文,贴近现实,让读者在阅读学习书信的同时,激发互相学习,共同奋斗的力量。

本丛书的家书家训由长期从事党史和文献研究的专家学者精心选编,出版初衷很朴素,就是通过全面展示革命先辈们的家风家教,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甘愿奉献的豪言壮语,再现革命先辈们的壮阔人生,弘扬伟大的中国精神。

比如,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写给妻兄杨开智的“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一信:“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开智在湖南某农场工作期间给毛泽东写信,希望能在北京给他安排一份工作,或在湖南谋到一个“位置”。毛泽东接到杨开智的来信后,严肃地拒绝了他的这种要求。毛泽东从来不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为亲友们开方便之门。他办事是很讲究原则的,“做事以事论,私交以私交论,做事论理,私交论情”。“力只可以用于法,用于法则有效;力不可用于私之交,用于私人之交谊绝对无效。岂惟无效,反动随之矣。”毛泽东最反对旧社会的那种裙带关系,因此,对于他的亲友中可能滋长的这种情绪苗头,他非常注意,也看得很重。这封信就表现了人民领袖坚持原则、毫不徇私的公心理念。

再比如,朱德致四川好友戴与龄的书信,交织着国事家事、既报国又孝母的真挚感情。1937年11月,朱德总司令正率领八路军总部到达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准备渡过黄河进入正燃起抗日战火的山西大地。9月底,在没有亲人音讯10多年后,终于与四川的家中取得了联系,而外甥许明扬等也随四十一军来到了山西,给朱德带来了渴盼已久的家中消息。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几家能过好日子?朱德也同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感情。当音讯全无、生死两茫茫的时候,他多么急切地想知道亲人怎样、家事如何;而当亲人来到身边,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年届八十的生母、养母虽然健在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的威胁。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却因身无分文,连寄钱尽孝的能力都没有,真是200元难倒了总司令,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川中好友了。信中充满了信赖与厚望。信结尾处的“望你做到复我”,其言外之意是你一定要把钱寄到再给我回信,而且借钱的时候就坦陈“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朱德的前妻陈玉珍,四川南溪人。“我又函南溪兄”是指又给陈玉珍写信嘱她寄款,但又担心她可能也没有这财力,因此把寄钱救急的主要希望还是寄托在戴与龄的身上了。

信中多次提到两位母亲,是指他的生母和养母。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的一个佃农家里。朱德的生母钟氏(1858-1944)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艺人家里。钟氏19岁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生朱德的前几分钟还在灶前煮饭,朱德呱呱落地之后,她又起身接着做饭。钟氏生有13个子女,由于生活艰难,有5个夭折。朱德两岁时被过继给大伯父。大伯父因无后,遂领养朱德为嗣。这样朱德又多了一对养父和养母。钟氏晚年虽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但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因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以86岁高龄辞世。朱德生母去世之后,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朱德生母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多人为朱德生母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钟氏去世后,朱德十分悲痛,百忙之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几十年后,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说:“最大的遗憾就是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

已进入新编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清贫》一文,是烈士方志敏1935年在敌人狱中写的。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己为公的崇高精神。

“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是啊,在革命者看来,清贫、朴素的生活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美德,而在那些“国方”(国民党的官僚)的“伟人们”看来,却可能要“齿冷三天”,根本不可思议。

是啊,经手数百万元巨款而一尘不染,仍旧过着清贫如洗的俭朴生活,这不正是革命取得成功的精神源泉吗?这不正是共产党人廉洁奉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的高尚道德情操的真实体现吗?

红色家书家训,革命先辈的奋斗记忆。一封家书,一段历史。穿越历史硝烟,重读这一封封耐人寻味的革命家书家训,体会最纯粹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令人动容。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