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以离乡者的视角书写乡村流变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光明日报 | 申红梅 2021年 点击数:
作为文学写作重要题材的乡土文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早就形成了传统。鲁迅通过对传统乡村落后、愚昧与贫瘠的批判重塑国民性格,沈从文借助对人性率直、真诚与优美的赞扬反思城乡变迁下的“现代性”,赵树理立足农村生活的真实、本色与丰厚思考乡村生活的现状与未来。很显然,杨献平的《南太行纪事》(中国工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继承了文学前辈的写作经验,以“回望与再认识”的方式,用深情而又理性的态度与判断,呈现了偏僻北方乡野惯常而持之久远、自在而又充满困惑与冲突的生存景观与世道人心。

《南太行纪事》围绕“南太行”这一文学地理展开观察和叙事。杨献平以一个离乡者的角度,深刻细致地书写了一方具体乡域的人文自然现状及其在缓慢变迁中的顾盼与疑虑,踉跄和艰难。既包括了一方地域自然、人文生态,也包括了在特定地理环境之中一群人与他们中个体的现实际遇。其中,《南太行的民间秘史》以地方志的书写方式叙述和展现大地人群的迁徙历程。《南太行的风花雪月》和《南太行的乡村笔记》则写南太行乡村的风物散发的朝露般清新气息,写风雪之中父亲对他的守护,写野花的烂漫和自在,写儿时野外游泳的快乐、自在和调皮。

这些作品,贯穿了作者从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成长为四十多岁的血性男儿的人生经历。可当作者再次回头眺望自己故乡的时候,他的目光变得柔和了,有了宽容、悲悯的意味。《南太行纪事》将血缘、婚姻、文化和历史作为观察和书写的基本点,以田野和社会调查的方式,将自我、父母、兄弟和乡邻作为活体标本,通过无数次重返故乡的独特细节,记录个体标本的具体实际生存状态,见证日常生活的流变和生命的成长与反思,他用自己和熟悉的乡人、亲人作为“标本”,完成了一次以代际为参照点的田野调查,让人类文化学和散文写作的结合发生了可能,也大大拓宽了散文写作技法的半径。可以说,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南太行,是乡土中国的一个切片,作者通过这一枚切片来思考乡村的组织方式,表现其中的普遍人性。

任何一个地方,将乡人聚合在一起的根本因素是亲近的血缘、婚姻,以及相同的文化和历史。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从血缘、婚姻、文化等抽象角度探讨人类在政治、经济和历史中的组织形式,《南太行纪事》一书更强调以生活日常来体现具象的人的活动,展现乡民鲜活而又相互迥异的生存状态,从而实现以小传统写大传统、用野史丰富正史的写作理想。

与此同时,南太行的历史变迁,也见出人类发展的“大历史”。在大与小、远与近、他们和我们等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杨献平悉心铺垫,使得个体超越历史,绽放出人文的光芒。《南太行纪事》的魅力,还在于散文理念的先锋性。虽说是“纪实”,但是这本书里的一些篇章已被当作小说发表在刊物上。书中大量的民间故事和叙事板块,隐藏着作者对古今中外散文传统及其流变的思考。也许,杨献平希望用小说、诗歌等文体的方式和技法,来确立当下散文写作的主体性与丰富性。

(作者:申红梅,系青年作家)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