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现实主义立场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艺报 | 刘晓彬 2021年0 点击数:
工业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然而,在诗歌创作中,它却往往处于被忽视的窘境,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工业题材诗歌曾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群众昂扬的精神面貌起到了鼓与呼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题材诗歌起到了时代先行者与建设大潮中发声器的作用,同时也为学习、培养一代代英雄人物起到了领航的作用”(商国华)。但是,工业诗歌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来分析,都与其他题材的诗歌创作相距甚远。仅有的一些创作成果也难以与诗歌对工业建设的积极表现和成就相匹配,而且与同一时期的创作导向也不相适应。当然,导致工业诗歌创作滞后并处于一个被动的忽视状态,与在诗歌批评界未能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有关,更与一直比较流行的“工业无诗”这种片面的、陈旧的美学观点不无关系。这种观点不仅遮蔽了工业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立场,而且忽略了工业诗歌创作对现实主义诗歌表现内容以及视野拓展的意义。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工业题材逐渐被纳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视野,从而使得已趋式微的工业诗歌重新焕发生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新工业诗歌创作群体正在逐步形成,一批优秀的诗作在他们的手中相继诞生,这些新型工业题材的诗歌有别于传统工业题材的诗歌。

新时代新工业生产线的范围十分宽广,虽然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已被新型工业的生产方式所替代,但是诗歌在新工业题材创作上是极其丰富的,创作的题材已从狭义的传统工业生产范围扩大到广义的新型工业生产范围,不仅涵盖了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燃气以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而且还扩大到了新兴产业、信息产业中广义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同时,从事生产的工人不仅有传统的注塑工、操作工、压铆工、缝纫工、焊工等,也有来自农村由农民转化为工人的新兴产业工人等。而且这支产业工人“是农民阶级走向工人阶级的桥梁,是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走向‘一元’,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引擎,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宏伟大业的中坚力量”(马智宏)。因此,只有熟悉新时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并初步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创作出真正反映新工业的诗歌来。但是,尤为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些产业工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深入研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真实认识,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人生态度,从中挖掘并提炼出表现新工业生产的诗意。

这些新工业诗歌把工业生产描绘的具体性和诗歌艺术形象的概括性比较好地统一在一起,在反映工业生产和生活的深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一定的境地。许多新工业诗歌通过各类工业生产、工人生活、工人情思及其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的真实抒写,生动地展示了新时代工业生产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工业成就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新时代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和积极进取的美好本质。这些既富有新时代特征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新工业诗歌,正是由于其中一部分诗人坚持深入工矿企业、从生产一线出发进行创作的成果;还有一部分诗人本身就是工人,长期在生产一线作业,利用工作之余进行创作的成果。比如诗人汪峰,假设他离开在铜业公司工作时期对集采矿、选矿、冶炼、贸易、技术为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细致的观察和体验,很难想象他能写出一系列工业题材的优秀诗篇。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不仅是诗歌创作中的根本规律,更是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始终坚持真实性这一现实主义立场的基本原则。以现实的新工业题材和变化中的工人的精神世界及他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为抒写对象,从周围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关系探讨新时代新工业建设成就以及工人们的人生底蕴,诗歌才可能进行真实的审美反映。

现实主义必须是描写真实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创作中做到真正的真实。虽然新时代新工业诗歌在描写时不是为了真实而真实,而是为了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去感受新时代新工业建设成就,并在新工业建设中带给人们新生活的同时,不断去认识新生活。比如汪峰的组诗《工业园》。对于诗歌如何深刻反映新时代的生活,新工业诗歌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汪峰在反映新工业建设成就的诗歌创作中,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努力,他在《遇见了丰收》中写道:“我在秋天遇见了丰收/满工业园都是/满地都是,来路去路上都是”。

在这里,综合一下周勃的艺术观点,新时代现实主义诗歌艺术创作的特殊性、先进性就在于如果诗人是忠实于生活,在自己的创作中追求着现实主义的真实性,那么,他的诗歌艺术态度上的唯物主义就必然是战胜其他世界观中的唯心主义。“文学史上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表明:艺术家愈是忠实于现实生活,他的那些与客观生活发展矛盾着的主观成见就愈不容易渗透进去,这时候他的艺术创作就愈能反映出客观真实,而取得不朽的时代价值。”(周勃)比如汪峰的组诗《工业园现场录》,特别注重并坚持了现实主义的立场,他在创作中不仅仅是把对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现实主义的理解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而且还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创作立场来对待。

必须特别强调的是,“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里面本身就包含了个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建立于个体和民族基础上,又超越具体的个人和民族的”(李少君)。汪峰的系列工业诗歌《高原种石头的人》《挖矿》《炉前工》《油漆》等,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的,他将手中的笔落在了产业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提取了他们在流水线上的一个个诗意的镜像,并发掘他们内心深处朴实醇厚的丰富情感。比如他写高原种石头的人:“长大的石头砌在百姓生活的围栏里/长大的金属或稀土安放在我的手臂中/我要去扇动匍匐中的祖国”;他写挖矿工人:“地平线裂开是对的/他梦见自己的羊蹄草/在散装的石块中拱出来/带着血带着皮”;他写油漆工:“五十岁了,还/努力打扮着工厂七彩而鲜亮的花园,他的回报是有限的/他愿意活在徒劳和想像当中”;他写炉前工:“生命的炉膛,/有熔盐,有碎骨头,有烈焰,/有赶往异地他乡的灰尘。/他的手臂火车一样从湿衣服里掠过,/群山硬生生地矮了一截。”

直接描写产业工人自己的生活的诗作,有许多都是具有丰富的人民性的,而优秀的工业诗歌往往都出自于车间流水线上脱颖而出的工人诗人。这类诗歌创作是值得提倡的。比如工人诗人灵川的组诗《钢铁群英谱》,艺术地再现了炉前工、拉钢工、炼焦工、行车工、架子工、起重工、电焊工、取样工等产业工人形象鲜活的性格和有血有肉的精神世界。而工人诗人黄丽英的组诗《心中的鸟鸣》则从新钢产业工人生产和生活角度,深入地挖掘和提炼了新钢生产和生活中的美和诗意。所以说,诗歌艺术再现的新工业建设以及产业工人生活本身的重要程度和创作的真实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这些并不是决定诗歌创作真实性的惟一条件。新工业诗歌的创作要求诗人对于其表现的题材必须要有深度的观察、深切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这点对于诗歌创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诗歌艺术要求诗人所抒写的题材,不仅是经过提炼和思考过的,而且是经过深度的观察、深切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过的。

毫无疑问,出身于产业工人的诗人,一般来说是最能站在工人的立场来真实反映工厂的流水线生活和表现产业工人的思想情感的。诗人白杨是曾经的钢铁产业工人,现在无论干什么依然离不开钢铁,包括他的诗。他的诗歌创作题材大部分与钢铁有关,但是能把这些冰冷的硬邦邦的题材和沉闷的意象写得富有温情并非易事。这与诗人与生俱来的丰富的内在情感张力分不开,也凸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一种自信。比如他的诗集《从细雨到风景》中的《超越时空的思索》这一辑收录了新工业诗歌21首,读起来有一种感人的力量,原因在于这些作品中的意象虽然是生硬的,但强烈的情感与这些意象融在一起就是撼人的交响音画和精美诗篇,就像雄浑的江河滔滔之水不停向前奔流。这些诗歌的写成,除了意象比较生硬以及题材比较难把握之外,首先最重要的是,它是诗人用心在注入情感,因而才具有了诗歌的感人的魅力。诗人虽然只是叙述他在采访过程中亲历的钢铁厂大调整、大搬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巨大成果和历史变迁,但诗歌所打动人的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而是深层的诗歌艺术所构建起来的一种内在情感:“所有追梦人的梦,都需要阳光/水和空气,都竞相长出叶片/装点这一座美丽的花园”。

新时代新工业诗歌的现实主义立场,还必须包括处理好创作中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以及题材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新工业建设典型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画面中,浓缩着万千的日常场景,熔铸着醇厚的工业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燃烧着诗意的火热激情。程维的《施工者》,真实反映了城市建筑行业的工作场景,这首诗作将镜头对准建筑工人进行了艺术抓拍,工人的劳作现场和生活画面以及精神活动等,浓缩在这寥寥数行的字里行间中,特别是诗歌的结尾句“天堂还在,并没有被冒犯”,非常自然地让作品深刻起来。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正确的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是恩格斯关于现实主义的原则,“如果把恩格斯的原则仅仅看成是现实主义客观法规(规律或原理)的反映或艺术经验的结晶,而不把它同时看成是工人阶级的美学原则、工人阶级的艺术思想的一部分,那就会发生错误的”(张光年)。因此,反映新时代新工业建设的诗作,必须注重创作中的典型化的程度,诗人除了深入工业建设现场之外,还必须扩大创作的视野,把观察和实践的广度与体验和思考的深度密切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浓厚的新时代生活气息且令人回味的新工业诗歌。比如漆宇勤的散文诗组章《众生》,通过对炼钢、建筑、挖煤、作瓷、开矿山等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画面的艺术再现,深刻地表现了富有新时代意义的现实感受,诗人不仅赞美了炼钢工人、建筑工人、煤矿工人、瓷窑工人、矿山工人等日常劳作,而且采取了多种艺术手法诗意地抒写了新时代新工业战线上产业工人们美丽而宽广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另外,他的《建筑工人说》则站在另一个角度,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深度十分巧妙地融合在字里行间,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且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耐人咀嚼的新工业诗歌。

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创作中的典型性和真实性不仅需要诗人具备责任感,还需要诗人有善良的期待和理性的认识。比如董书明在《肩扛铁轨的人》诗作中凭借着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的深度观察和深刻理解,挖掘出了“肩扛铁轨的人”那种感人的美。而池沫树的《在工业区里走过一段田园》则从新时代生活现象和本质等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工业园区产业工人的生活。因此,新工业诗歌的现实主义立场是对生活的一种纯客观的抒写,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最高的现实就是真理;诗歌的内容既然是真理,所以诗歌就是最高的现实。”对于新工业诗歌,创作的角度可以是多样的,不能因循守旧捆绑住自己的思维,特别是表现产业工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

当然,新工业诗歌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依然还是创作质量上不去。不得不承认,许多工业题材的诗歌作品,一是直抒胸臆过于空洞,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写人叙事缺乏新意,情感抒发一般化,讴歌时喜欢通篇的豪言壮语,内容单薄单调;二是再现生活过于写实,描写场景生搬硬套缺乏艺术性,语言缺乏美和诗意,素材缺乏筛选和提炼。因此,如何挖掘工业战线上以及工人生活中的诗歌矿藏,提高表现工业题材的诗作质量,必须要解决创作中的广度和深度问题,以及在工业题材和重点重大题材创作核心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的思考和认识不足问题。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