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党益民《雪山上的脚印》:情融诗书画 笔歌真善美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中国作家网 | 王璐 2021年 点击数:
当代著名诗人桑恒昌曾经说:诗是从心里疼出来,在心上生长的文字。没有肝胆人生,哪来血泪文章?“疼”是一种经历,是一种特别的深刻的体验,“生长”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独特感悟。在阅读了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作家党益民诗书画《雪山上的脚印》后,我对桑恒昌先生的这段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正是我读了党益民新书之后的真实感受。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就诠释了诗书画之间的相互关系。《雪山上的脚印》集诗、书、画三绝为一体,诗与书画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悦目的同时,更得以赏心,确实是一部有着独特艺术风格和具有极高美学价值、思想价值的好书。书中收录了他近年来所创作的近三百首诗歌和近百幅书画作品,内容分:“离天最近的地方”“你抚摸过的钢盔”“一座害羞的雪峰”“故乡在东我在西”和“捡拾生活的碎片”五辑。他十九岁离家参军入伍,四十余次往返西藏,戍边卫国的铁血生活、高寒缺氧的心灵感悟、雪山冰河的精神洗礼,给这本书注入了血性和灵性。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一份贺礼,可以说它是一部近年来罕见的、令人震撼的心灵之作。书中精品纷呈,曾有专家、学者评论说,这本书的诗美、字美、画美,情真、情深、情浓,是一曲唱给高原和时代的赞歌。一个以长篇小说写作见长、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大奖等诸多荣誉的作家,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打通诗、书、画三界的一位诗人,可见他的多才多艺和不同凡响。

一、诗歌:以边塞之风抒铁汉柔情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边塞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生活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纵观书中绝大多数的诗歌,都具有边塞诗的基本特征。作为共和国的一位铁血军人,作者用广袤的视野、丰厚的文学修养和生命体验,写出了他对于世界和人生不同凡响的诗句,可谓情之所至,信手拈来。他以超然的艺术风度聚焦于我们置身的时代抒写,凸显着诗意的风骨,以艺术化的方式呈现新时代的动人图景,在诗歌新时代抒写维度的寻找上给人留下了多元而深刻的启示。他努力以一种新鲜而陌生的形象与形态,完成了灵性与哲思的精神交握。他的诗更凝练、更精短,多为三行,二三十个字,美好的向往,真情的表达,苦乐的宣泄,奉献的情怀,呈现出一幅幅温馨、惬意和禅悟的画面,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美,耐读、耐嚼、够味。他的触角特别敏感,诗思特别活跃,因此,不断地有触发,不断地有感悟,诗也便源源不断。他的诗也是很讲技术的,甚至是现代的,只不过是他的诗不惟技术,或者说他的诗把控得让人不觉得在玩技术。在诗歌多样化的时代,他试图找到自己的美学追求,希望能在“读得懂”和“读不懂”之间找到一条路,能让更多的读者读下去,并有收获。他的诗或婉约深沉,或健朗雄壮,既温文尔雅,又壮怀激烈,似乎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寻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冰雪铠甲》《狙击手》《特战女兵》等表现了戍边将士英姿飒爽、英勇无畏的铁血精神,《一个兵的两座坟茔》《藏北无名碑》《英雄坡》等表达了对牺牲战友的深切怀念,《遥祭母亲》《乡愁》《欠你的,我慢慢还》等寄托着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离天最近的地方》《一座害羞的雪峰》饱含着他对雪域高原的热爱之情。

二、书法:以传统之韵彰时代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来说,我们必须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在创新中“活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让中华文化在时代大潮中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益民的书法作品,既不是应急的“艺术快餐”,亦非所谓的“文人书法”,而是从传统经典中不断发现新的价值,从中不断获取精神和技法上的原动力,进而创造出新的经典之作。在他的书法中能看到历史大家的笔韵,却是水到渠成的形成了一种新的书法风格,我认为这是当代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升华,书法的传承需要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样式。他的书法,既遵循传统,敢于创新,又在符合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开拓,从而提升出中国艺术的民族特色和“写意”精神。他的书法功力深厚,无论疏密的变化、正欹的变化,还是收放的变化、大小以及长扁的变化等,无不体现着他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水平。他的作品精气神十足,冲击力很强,刚柔并济,拙中见巧,既苍劲有力,飘逸灵动,又大气磅礴,温润隽秀,娴熟的笔法,漂亮的结构,完美的章法,深远的意境,很好地体现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老兵”“本色”可以从中看出军人的坚定信仰和忠诚奉献;“雪域苍茫”“山高水长”透现着祖国山水的奇异壮丽;“山外有山”“浩然正气”,又能给做人做事以精神滋养和奋进力量。

三、绘画:以高原之魂展脊梁之威

画意生禅境,七彩添神韵,由来意气合,豪情万里颂。这是我对党益民绘画作品的由心感受。他常年在“世界屋脊”上生活战斗,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挚爱高原的画家。在他的眼里,高寒、缺氧、雪崩,人类的“生命禁区”,就是让人心驰神往的“人间天堂”,就是淬炼人的意志品质和净化精神灵魂的“人生课堂”。这里的一山一水、一鸟一石、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那么的神秘和美妙,都是有灵性、有灵魂的自然馈赠。山的崇高、巍峨、坚实与厚重,水的恣肆、灵动、隽逸和激越,雪域高原的雄壮、旷凉、沧桑和圣洁,生活中人们的勤劳、智慧、幸福与快乐,所有的美好与思考都装在心中,都给了他画不尽、写不尽的原始动力。对“气韵”“神韵”不断的追求,独特的表现是他绘画创作的核心。他以笔立骨,以墨取韵,笔墨的浓与淡、虚与实、焦与湿,构成的黑与白、曲与直、开与合均形成了辩证的对立而统一的关系。他的画法苍秀,用笔大胆,浓墨重彩,但求古拙、凝重,不求帅气、飘逸,在表现方式上通过方笔、直线,力求寻找一种力量感,又通过枯笔、拙笔,达到一种沧桑感。作品层次丰富,意境幽远,是自然与思想的结合,幻想力、修养和个性的内涵呈现,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他将高原旷凉大气、厚重沧桑的山水以及恣意奔跑、顽强祥和的生灵,用大对比、大反差的图画式呈现给观者,画面与视觉的震撼力极强,悟通画理的程度震撼人,赋予神秘的高原以一种新的形式。高原旷野的苍凉、苍茫、苍劲、萧寒、雄浑、辽阔、坚韧、旷达,看似压抑沉重,但气势磅礴,波澜壮阔,孕育着无穷的希望和力量,他将其对宇宙自然的感悟,对高原故土的眷恋以及对生命渊源的拷问,融进画面中,呈现了属于他个性的全新高原画作的精神内质。石头上奔跑的牦牛是藏人的“保护神”,是勇猛和力量的象征,更是他们心中的雪域之舟、高原之魂,是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在作者诸多的高原画中都有出现,高原犹如共和国的脊梁,立地顶天,牦牛犹如民族复兴的追梦者,奋斗不止。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