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你不是你笔下的人物, 但你笔下的人物是你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钟山(微信公众号) | 202 点击数:
你不是你笔下的人物,

但你笔下的人物是你

文/汤成

《书中人》是一部无法归类的直觉性小说合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接地气”的语言表达,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它没有特定的背景和场景,弱化了故事情节,通过大量的对话与心理描写来增强人物的性格特色。有人说,阿微木依萝的小说很像散文,散漫、随意,多用直觉性语言来叙述故事。作品是作家的分身,毫无疑问作品会带上作者自身的气质。如果了解作者本人的话就会发现她本人就是个随性洒脱、率真朴实的人,她走上写作之路的经历也是十分独特。十六岁初中辍学,离家打工,下过工厂,端过盘子,因为热爱文学,凭借对文学的热爱和天赋开始了小说创作。

学习、工作、恋爱结婚,是人生中重要的三件大事,关系到一辈子的命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一件事都需要慎之又慎地思考之后再做决定。但在阿微木依萝这里却看上去是不经思考,率性而做的事。然而,人生并非只有一条路,阳关大道是路,羊肠小道也是路,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风景,独特的人生经历也为她的小说创作带来了素材。她从出身地四川大凉山农村走向城市,通过写作跳脱底层,这些也得益于她那率性而为、敢想敢做的内心,她不受桎梏,敢于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才有了这样飞跃的人生。

中篇小说《书中人》就是她人生哲学的体现。这本书大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小说作家名叫柳墨城,有一天他在创作小说时,他笔下的主人公叶十三突然出现在现实世界。叶十三的出现给柳墨城的写作和人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设定非常神乎其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情节虽然魔幻,但却暗含着作者对于写作、命运这些实际问题的思考。美国小说家雷蒙德·卡佛曾说过:你不是你笔下的人物,你笔下的人物是你。文学的本质是人学,人是从自己出发的,所以自己永远是原点。本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柳墨城和叶十三,看上去是对立矛盾的两个人,实际上影射了作者自身的不同侧面。柳墨城的性格特点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像困在一座围城中。他身陷老套陈旧的写作套路中,无法创造出新的东西,又随波逐流,想要迎合市场的口味,叶十三的出现就是无法忍受他迎合大众喜好的老套剧情来书写自己的人生,于是指责他的作品虚头巴脑,没有营养。柳墨城既惊异——不敢相信一个虚拟的小说人物竟然会出现在自己眼前,又愤怒——本应被动接受的人竟然会跳出来和主宰者讨价还价,这背后的逻辑就好像一个小蚂蚁跳出来指责你用水冲走他们的家园一样荒唐。而叶十三不相信这一套,他潇洒率性,敢想敢做,不爱拘束爱自由,他不仅有人的意识,甚至对写作读书和世界的认识比柳墨城要通透,对人生更有主见和追求,他带着柳墨城去摆地摊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督促他创作好的作品,努力推动读书的理念扎根人心,体现出其对自己生命十足的掌控感。

看似毫无相似点的两个人,其实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书中,柳墨城母亲的话揭示了两人的关系:“写书的人是抱着自己的影子在写,叶十三就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多年的写作套路令自己生厌,你不想长此以往下去,所以才给了叶十三跳出的口子。”叶十三是柳墨城的另一面,是他内心的反叛精神,是对写作事业的坚持与信念。文字是骗不了人的,柳墨城的内心一定感应到了他厌恶自己的写作状态,想要改变的强烈愿望,所以促使着他写出这样一个角色。同样的,柳墨城和叶十三都是阿微木依萝创作出的人物,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她内心的真实反映。

阿微木依萝喜欢写底层人民的生活与命运,故事多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所以她的作品充满真情实感,贴近大部分人的生活,让人读起来感觉亲切、一见如故,她的作品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被称为“新生代实力派作家”,未经“科班训练”的她,语言夹杂着方言俗语,生动幽默,充满灵性,行文结构不受拘束,天马行空,带给人焕然一新的体验。但是任何事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她曾在采访中曾坦白自己的写作遇到了瓶颈期:“去年写了三四篇小说,觉得每篇都是一样的套路,只是人物换了,换汤不换药。”(《阿微木依萝:写作改变了我的命运》南方都市报)或许是因为她早期的作品大部分依赖自己的童年记忆,入门相对简单,随着作品的增多,过去的经验已经无法满足她更高的要求,她希望拓宽创作路线,所以陷入了创作困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书中人》这部作品展示了她寻求突破的心路历程和所做的尝试。

柳墨城就如同一个已经身处某个行业的老手,谙熟行业的规则,学会了融入迎合世界,但是却失去了改变世界的锐气。叶十三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是不变的初心。这就像大多人会经历的阶段。人总会喜欢走熟悉的路,写作也是如此。而阿微木依萝让叶十三出现在柳墨城面前,或许是她意识自己有这样的趋势,提醒自我不要陷入写作固化的泥潭,警惕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贴的标签所桎梏,要像叶十三一样,要多体验,敢于拓展生命的宽度。

叶十三也是反抗权威、敢于争取精神的体现。在书的世界里,有许多像鬼魂一样漂泊的书中人,他们习惯了听从书写者的安排,别人怎么写就怎么做,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服从认命、没有主见行尸走肉一般的人,只有叶十三有意识地跳出书中世界,与他的书写者柳墨城对峙。这值得人们深思,我们究竟是要做书中人,被人执掌命运之笔,还是自我命运的书写者。

书评摘选

作家、导演 周耒:

《书中人》可以直接从第31页看起。在这里,小说的叙述者也就是小说家柳墨城和从他作品中出走的叶十三开始合作,一起在街头摆地摊,他们似乎向世俗妥协了。你可以把柳墨城和叶十三看做一个人的两面,他们争执、分离,但是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向世俗妥协,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向宿命低头,和自我的生命和解。但是,阿微木依萝的写作不会只停留在这样的表面。当阅读到小说的第44页,看到他们出售的书在地下被亡魂废寝忘食地阅读,而这些亡魂你却难于将其唤醒,你会感到惊讶。阿微木依萝试图在一个非人间的世界里向读者讲述一个巨大的隐喻。但是事情远未结束,到了小说的第65页,开始读到了惊艳,小说中的柳墨城走进了书中,原来的书中人叶十三走进了现实,他们互换了身份,过上了对方的生活,小说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读到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作为作者的阿微木依萝试图在写作上超越她的写作经验,也能感受到小说中的人物试图在努力超越各自的生活。你也可以理解为小说中柳墨城和叶十三其实是阿微木依萝本人的两面。她用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也表达了大多数的人生困境。

阿微木依萝16岁辍学外出打工,在流水线上备受煎熬,在三十岁后提笔写作,文字任性诡异。她并不讳言自己受拉丁美洲魔化现实主义先驱胡安·鲁尔福的影响。胡安·鲁尔福在他的杰作《佩德罗点巴拉莫》里,讲述了一个死去的儿子,去往一座荒芜人烟的村庄寻找死去的父亲,却发现父亲曾经是个荒淫残暴的庄园主,是他造成了一切苦难的根源。在天马行空的魔化笔法下,胡安·鲁尔福尖锐深刻地对墨西哥的现实做了强烈地批判。胡安·鲁尔福还影响了马尔克斯,后者在阅读了《佩德罗·巴拉莫》后,完成了巨著《百年孤独》。生长于巫性弥漫的彝族山区的阿微木依萝,被贫穷压迫,为生存四处奔忙,在遇到胡安·鲁尔福后一定获得了神谕,她开始用自己的笔描摹一个魔性的世界,把自己的人生体验投射到了里面,那些死去的亡魂在里面游走、彷徨、寻找、倾诉……映照他们在人间的失得,呈现了斑斓复杂的人生。然而这只是开始,阿微木依萝还在添砖加瓦建造这个世界,我们期待着她早日建成一座区别于他人的文学宫殿。可以想象,那将是一座妙不可言的宫殿。

小说、散文作家 陈文双:

读完这部小说,我看见的是一根女人的肋骨。书中人不是简单的虚构物,而是一位作家最渴求的灵魂生活,这种生活现实中没有,小说中虚幻,精神深处却无时无刻不在召唤她,由此,我也看到了一个作家的终极状态——文学宗教的创世者。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手艺里,动作充满着不可预知的神性光环,读者在被照耀的那一刻,便不可自拔。在我看来,作者在用小说的方式在跟自己的肋骨对话,以此,完成生命的重造。散文里的阿微木依萝在创造语言,小说里的阿微木依萝则是在创造一个完整的自我,她是一个真正的小说巫师,手段令人着迷。

读者 青笛儿:

《书中人》是阿微木依萝的又一本新书,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本来计划忙完手中事情再开始阅读,可被之前读她的几本书留下的记忆诱惑着,好比心里藏着的如意情人突然出现在面前;于是,在洗漱更衣上床准备睡觉后,把手机冷落在床头柜上,捧起了《书中人》。

翻开第一页,就被阿微木依萝古怪精灵、妙不可言、独属于她的文字牵着,一会儿山峰,一会儿溪涧;一会儿市井、一会儿殿堂,一路欢快忘乎所以。读到第五页,就出现了警钟一样铛铛响的金句:“……如果所有人都趴在地上会很挤,会因为挤而互相撕咬,这种情况下人和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他们不会考虑什么同伴,什么善恶之心,他们可以随便张口咬掉挡着他们路的同伴的脚趾头。”而很快又看见了仿佛哲学家的话:“越偏远越文学,文学在陡峭的山区还完整地具备了它的神性。”

想着第二天早晨5点就得起床游早泳,说不看了不看了,又一段精彩又蹦了出来:“我站在楼下快一个时辰了。不,一辈子了,觉得头顶上面的老天都生锈了。天黑下来了。”

毫无办法,《书中人》就是这么用鲜活灵动、独一无二的文字搅了我的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