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春林:评余一鸣《湖与元气连》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长城》 | 王春林 2021年 点击数:
一般来说,当下时代一部中篇小说的正常体量,应该是三四万字,但余一鸣这部旨在聚焦英雄形象的中篇小说《湖与元气连》的体量,竟然多达七万余字。之所以一定要把一部中篇小说经营成大中篇,是因为作家意欲表现的内容太过丰富。阅读这部中篇小说,首先耐人寻味的,就是小说标题的由来。“湖与元气连”是诗仙李白的诗句。当年,李白在途经丹阳湖的时候,曾经赋诗一首《姑孰十咏·丹阳湖》:“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就是丹阳湖南边一个叫上元的村庄。文本中的视角性人物王三月,一位学中文出身的大学生,在前往上元村出任村书记的路上,因为看不到李白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而大失所望:“那莲叶呢?那芦花呢?那浩难止的风波呢?”

《湖与元气连》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现实与历史双线艺术结构的特别设定。首先是现实这一条结构线索。与这一条线索紧密相关的人物形象,除了视角性人物王三月这位大学生村官之外,还有两位不容忽视。一位是曾经担任过村里的书记,因为两个任期届满而被村民推举为村委会主任的刘四龙。在上元,刘氏家族的势力可谓强大。曾经长期担任村书记的老支书刘大宝有四个儿子,大龙在南方做建材生意,小龙在省城做到了厅官,三龙在部队是校官,只有四龙留在身边,接了他的班。这个刘四龙,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又颇遭非议。一方面,刘四龙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带领群众集体致富:“刘四龙带领大家投资养螃蟹。别的村养螃蟹,都是各家养各家的,上元成立了螃蟹养殖合作社,刘四龙是合作社董事长。从村委会的宣传栏看,上元是全乡集体致富的典型,刘四龙的事迹还上了市里和县里的报纸。”另一方面,王三月从村民,比如胡老头那里了解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说的好听,养蟹户六七成都亏本,真正赚钱的就刘四龙,除了销售,他还经营蟹饲料、塑料挡板等,稳赚。要是我们卜胡二村跟风,只怕会人人亏得裤子没裆。”胡老头的这一番话,再加上关于刘四龙和村妇女委员卜银花之间的风言风语,遂使得我们不仅认为刘四龙是一位“问题人物”,而且还会误判《湖与元气连》的一大要旨就是要书写表现王三月和刘四龙之间的权力争斗。然而,只有在读完全篇之后,我们才会了解到,原来,刘四龙是一位建立在真实人性描写之上的英雄人物。能够充分彰显其英雄本色的细节主要有二。其一,是他在2020年的那场大洪水中,身先士卒地驾驶快艇救人。最终,在第五次驾艇离开后,再也没有能够回来。后来,人们在露出水面的树梢间,发现了刘四龙的遗体。其二,只有在刘四龙因抢救村民去世之后,前面设定的谜底才被彻底揭开:“卜银花搬出了螃蟹合作社的账本,刘四龙把每年的分红都补贴在螃蟹亏损户,拿到补贴的人都有签字或者按了指印。按记者要求,卜银花打开了刘四龙住的房间,房间的模样和他(指王三月,笔者注)住的一模一样,只是房间里有一股溲酸味,那天晚上他换下的衣服扔在沙发上,没来得及洗。”有了以上两个细节的存在,刘四龙这个英雄形象自然也就立住了脚跟。

另一位,是长期被村里人看作不正常的陈疯子——陈玉田。陈玉田,是县农业局种子站的退休技术员。作为一个基层知识分子,陈玉田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上一种难能可贵的书生气。他的书生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格外的认真,甚至认真到了不通情理的地步:“陈玉田做事顶真,眼睛里含不得沙子,常把站长联系好的业务掐黄掉。”其二,即使已经退休,他仍然不仅怀抱着自我育种的理想,而且更把这种理想的追求践行到了具体的行动中。为了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稻种实验,陈玉田不惜伴随老父亲一起从县城移居到了毗邻丹阳湖的上元乡下。为了实现自己的育种理想,陈玉田即使被村人看作疯子,也仍然不屈不挠地坚持四处寻找本地野稻。诚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到最后,陈玉田终于发现了两兜野稻。从此,这两兜昭示着育种希望的野稻,也就成为了陈玉田心目中的宝贝。虽然小说并没有交代他自我育种的最终结果,但如此一种开放性的结尾,还是显示出了希望的存在。

小说之所以能够由以上所描述的现实生活进一步探向相对遥远的历史图景,与作家对陈玉田的父亲老老头这样一个曾经的县中历史教师形象的设定紧密相关。很大程度上,正是借助于老老头对既往历史的回顾,才搭建起了历史生活这一条结构线索。与这一线索关系密切的一个人物形象,就是陈玉田的祖父陈大先。如果说陈玉田是一位基层知识分子,那么,他的祖父陈大先就是一位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水利系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为水利专家的陈大先,早在1941年的时候,就曾经来到上元,进行实地的水利研究工作。因为当时的伪县政府政务瘫痪的缘故,陈大先只能被迫落脚到乡绅刘金奎家。亏得身为刘氏家族族长的刘金奎听说过德先生和赛先生,所以才会对知识分子陈大先礼敬有加。然而,陈大先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料想到,到最后,自己竟然会命丧于刘金奎的手中。原因在于,陈大先曾经扮演过刘金奎合力筑圩计划的坚决反对者角色。陈大先之所以要竭力反对刘金奎他们的筑圩计划,正是虑及未来的水患将会给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负面作用。正因为陈大先曾经竭力反对筑圩的计划,所以,等到后来筑“亮陡门”需要用活人祭奠的时候,他才会不幸“中彩”,被残忍地投入水中。尽管说余一鸣用障眼法的方式让老老头强调陈大先很可能会有其他的死法,但依照常理和小说的艺术逻辑来推断,这位活人祭奠者,肯定非陈大先莫属。那高级知识分子陈大先,就毫无疑问可以被看作是一位为民请命的英雄。

在小说的主体故事部分讲述完成之后,作家余一鸣借陈疯子之口做这样一种表达:“湖让人一步,人也应该让湖一步,人与这湖天生有个度,不能过度。其实,根本就用不着再去管它了,人类不去插手,三五年之后,这丹阳湖就能恢复元气,回到李白笔下的美境,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不仅以彼此映照的方式同时刻画塑造出了刘四龙、陈玉田以及陈大先这样三位带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英雄形象,而且到结尾处还以一种巧妙回应李白诗句的方式体现出了生态文学的某种意义和价值,余一鸣的《湖与元气连》这部作品,自然也就应该被看作是近期内一部内涵丰富、品质优秀的中篇小说。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