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棠《悦游》:乡村题材创作上的一次拓展
如果没有感觉的真切,没有体验的真实,散文就会浮泛。而《悦游》散文集不仅融入了增城的自然历史、文化内涵、荔乡风情和岭南水乡的特色,更包含讲述本土小康故事的浓墨重彩的篇章,读完使读者能一斑窥豹地感受到广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而身为作者的张伟棠,也由此找到了通过散文创作切入时代精神内核的路径。
张伟棠是土生土长的增城人,供职于增城日报社。他对于家乡增城有着长期而深入的观察、思考,这里面既有新闻人的敏感,又有写作者的抱负,他通过创作实践深化了其散文写作观念——用文字触碰荔乡的根,找到荔乡的魂。
《悦游》全书以荔乡增城的发展变迁为背景,作者以积累的丰厚史料和人生经验为依据,赋予荔乡以生活的细节和时代的温度,围绕红荔(荔枝)的生命加叠色彩,串联起这片土地上的主要景点、历史、文化、名人和时代地标,例如报德祠、千年木棉、荔城西园挂绿荔枝、燕石翔云、百花水库、鹤之洲、太子坑、大埔围、白江湖、浮扶岭、古东街、金牛都、南山钓台、曲水流杯、增江晚渡、国际龙舟赛、增江画廊、荔湖、正果湖心岛、派潭白水寨、沅江码头、南香山、正果寺、万寿寺等。
张伟棠对乡土怀着深厚的感情,书中关于增城历史文化的掌故可谓信手拈来。初读《悦游》,便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他的笔下,荔乡到处是一片片丰饶茂密的荔林,不管经过多少日月,乡民们一样采摘荔枝,一样感受故乡温情,一样的新鲜,一样的丰富、灵动。
开篇《荔枝熟了》写道:
“荔枝熟了。荔香飘向四面八方……
荔城处处热闹起来。你看,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乡村绿道人来人往。一到周末,亲朋好友,三五成群;荔枝林下,欢声笑语,赞不绝口。”
文中展示的是一个生机勃勃和诗意盎然的果园世界,张伟棠的文字如此鲜活如此亲近,画面感扑面而来,让人一刹那间感受到荔枝丰收的怡悦。
伴随中国城乡化进程加快的契机,散文的书写空间也随之丰富起来。就《悦游》而言,再现乡村民情、详写果农致富的生活片段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张伟棠描述的荔乡不是定格式的荔园,而是记录荔乡宜居宜业宜游的不断拓展的动态图。全书洋洋洒洒10多万字,让读者领略荔乡数千年成长故事,展现了不同时空和历史阶段下增城科技种植、生态文化、人文环境相交织的文明延续。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城乡趋于一体化的一个缩影,荔乡的发展历程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书中涉及的增城荔枝、迟菜心等农业品牌,它们不仅是荔乡的一面文化旗帜、一个地理印记,也暗含着乡村和城市的内在联系。在“夏啖荔枝,冬食菜心”的俗语背后,是现代城乡协同发展的建设巨流。特别是其中关于乡民们通过种植致富的片段,平实的语言、真实的场景、真挚的情感,无不深深吸引着读者,张伟棠笔下创造的那些生动的人物典型形象,更是鼓舞人们去改造现实,通过劳动实现小康之梦。作品以一种社会纪实的散文写作手法,讴歌伟大时代,表现乡村振兴给荔乡带来的新变化、赋予的新活力,这样充满时代气息的主题使得整部散文集锦上添花。同时,《悦游》还记录了那些熟悉的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家族和农民的生存状态及命运,为增城及岭南文化的蝶变,保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
广东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昂扬姿态也烛照了荔乡的发展之路,成为贯穿全书的一条脉络。张伟棠紧扣这一主线,写作增城历史、百姓故事,抒发家国情怀和生活感受,体现出对家乡情感的投入以及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智慧和使命意识。例如除了乡村建设成就,《悦游》还写到了增城多条高速、快速路的建成,地铁16号、21号线的开通,万达广场、会议中心、青少年宫的投入使用,以挂绿湖为中心的新城区迅速崛起……一幅朝气蓬勃的城乡长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全面驶上小康快车道的荔乡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洋溢的幸福美满令人为之向往。
作为一名擅长乡村题材创作的作家,张伟棠在《悦游》中让人看到他在写作上不断探索与突破的足迹,及其对文学理想和价值判断的坚持,也又一次展现了其作品如家乡红荔一般生生不息的创作之源——作家对本土文化诚挚的热爱。同时,藉由对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时代主题的呼应,《悦游》以发展的眼光重塑了一个新的乡土世界,在乡村题材散文创作上实现了一次创新性的拓展。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