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里、连接四代人的“当代边塞书”
《出塞书》的写作呈现出作者梁晓阳非常坚实的生活经验和宽广的生活视域。梁晓阳有着丰富、深广的新疆生活经验。他细心体会这里的自然景观、社会人情,并从中感受到了丰富的馈赠。作家内心的生动性、生活的丰富性、观察的独特性,赋予这部作品坚实的生活基础和重要的精神底色。
正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出塞书》的语言非常扎实、细腻、优美,富有独特的生活质感。我读这部小说时,就想起在中学语文课本上读到的碧野散文《天山景物记》的那种感觉:新疆那么美丽,天山草地长出蘑菇来,用清水就可以煮着吃,品尝蘑菇的那种鲜美感。梁晓阳的作品语言特别美,其中的很多段落可以单独作为一篇篇关于新疆地域景致的美文,如展开一片天地,草地像飞毯一样,写夕阳下的牛羊的剪影。这些语言细致、扎实、真切,蕴含着作者的浓浓真情和深刻体验。
更可贵的是,《出塞书》里的人物形象散发善良的人性光芒。小说里面特别提到他的岳父,作为仓库保管员,第一次遇到大雪封门,眼看邻居就要窒息了,一铲一铲把雪挖开。他的身体不大好,但是他很有爱心,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别人。这个角色体现了性格的丰富性。他去做买卖没挣到钱,还把很多钱借给人家,别人都说他是“窝囊废”,但他还是尽力为亲人争取生存的空间。这就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书中还写了岳母“吕大娘”,我觉得这个人物就像及时雨宋江一样,尽管她自己生活得无比艰难,但还是要帮助别人,在特殊的困难时期显得无比善良和温暖,呈现出一种美好的人性。这与我在作家梁晓阳身上看到的仗义是相吻合的。在小说中,怀着身孕不能跟丈夫在一起的吕大娘被驱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后被一个姓岳的人家收留并为她提供了一个多月的吃住。后来孩子生下来过满月时,周围那些并不认识她的牧民邻居纷纷赶来给她贺礼。这就是小说中特别动人的地方:尽管生活无比艰难,但人性的光辉依然散发出来,给世界一种温暖和爱的力量。
《出塞书》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小说呈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新历史主义精神意蕴。梁晓阳从一个家族的历史切入,以口述史的方式来呈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历史。这其中既有大历史的内容,又包含个体、家族的历史,即在大历史维度下,小人物如何成长。作品呈现出人性的韧性、生命的多样。这里面是一种大历史的东西,是作品里很厚重的一面;又是小人物的历史,无比细腻、真切、深邃。在那样一个特殊年代,新疆从一个边塞之地,变成一个生命保护之地,进而成为身体与心灵的皈依之地。“为什么要留在新疆?”书中的人物回答,新疆不仅地方好,空气好,还是义气之地。这是《出塞书》呈现出这片空间的独特性的东西。
《出塞书》对新疆地域民俗文化有精彩的书写。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讲好一个故事,而且还要讲出故事背后更深邃的文化、民俗等精神性内容。《出塞书》写了很多新疆地域文化的风俗,写得特别动人。还有很多新疆的饮食文化内容,都使小说有很强的地域文化含量,耐人寻味。
当然,梁晓阳的这部作品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上半部分是写上一代人的,他们在特殊年代从广西到新疆寻找生活的新可能,其中有很尖锐、很粗粝,又很有韧性的东西。作品还涉及年轻一代的爱情书写,就是从广西到新疆的男人和从新疆到广西的姑娘的爱情交融交汇。这两代人的故事可以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虚构和非虚构都各有优点。梁鸿在写了非虚构作品《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之后,写了好几部虚构长篇,像《梁光正的光》《四象》。后来我跟梁鸿交流的时候,她表示,非虚构一方面更多给人带来的是很多独特性、真实性、传奇性,但另一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制约,使作品无法腾挪跌宕,无法处理强烈的矛盾、对立和紧张。因此,我觉得梁晓阳这么丰富的素材还可以做一个真正意义的虚构创作,使矛盾更加紧张,特别是反面人物的形象书写。正面和反面互相交锋,那样的小说好看,有力度,更加具有丰富性,艺术性可能会更高一点。
我对梁晓阳的写作充满了期待。广西的北流河,一定要流往大海。每一本书有它的来路和出路,就像北流河一样,都有它的源头和归宿。梁晓阳是一个有自己高远追求的作家,从公务员辞职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有丰富的坚实的生活阅历和生活基础的他,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有更多精彩的文学佳作,像北流河汇入大海一样,汇入当代中国文学史的瀚海之中。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