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堂作品的成功在四个“发”字
关于义堂的创作,我认为有几个“发”。
第一个是“发现”。如何发现是我们作家特别重要的一个素质,能不能发现自己所写内容的特质,这是一个作品立得住的关键,因此发现是特别重要的。如果说我自己的写作有所成功的话,发现也是我特别重视的关键点。不管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题材,义堂的几部作品,在“新意”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或许跟他的文物和考古工作有关。考古讲究发现,一个作家有没有发现的能力,是决定一部作品的深度、高度、宽度的最关键的素质。
第二个是“发掘”。发掘了什么,挖出来才知道。发掘是文物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对作家来说也是这样,我们发现了,还要挖掘出来。杨义堂在《千古家训》中,把颜之推这样一个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及《颜氏家训》挖掘出现实意义,用文物工作者的职业姿态,完成了对一部中国家训经典作品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报告文学作家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
第三个“发”是“发挥”。有发现的能力,有发掘的能力,没有发挥的能力,照样写不出好作品。《千古家训》如果按照一般来写的话,可能只是一部常识性、知识性作品,他用文学艺术,特别是报告文学的形式,把整个人物、整个家训讲述出来,在文学上有所发挥。报告文学讲究真人真事,但是这部《千古家训》还是有大量的发挥,因为历史早已远去,我们无法跟当事人对话,惟有的办法就是从现有的很少一部分历史资料当中来进行创作,在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适当的艺术创造,包括对话、语言、动作等,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报告文学创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就是“发扬”。报告文学所有的基本功完成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发扬。发扬什么?首先是文化的精神,报告文学有报告没有文学是不行的,有文学没有报告同样不行。作家今天会怎么来写《千古家训》,为什么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一个历史人物重新挖掘出来,目的是为了把中华民族文化——我们土地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这就是文学的功能,是教化和教育的作用,通过作品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力传扬出去,这就是“发扬”。
我想这四个“发”字是我多年来对义堂的认识,也是我回想自己创作时的一个新体会。
因为中国的报告文学没有可依托性,惟有我们自己创造,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这样,不管谁在议论我们,我想我只要把它写好,写成大家喜欢看的,这就是我的目标。我认为中国报告文学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发”,并把它做好,我们的作品就有影响了。
今天的报告文学已经走得很远,影响力超出了我们文学圈子。《千古家训》虽然讲的是一个历史人物,但是让我们想到了今天的中国、社会、家庭和国民素质如何提高的问题。《千古家训》对我们中国人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甚至于对我们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去了解这部作品的意义,我觉得才是最贴切的。
总而言之,义堂的几部作品《大孔府》《大运河》《鲁国春秋》《千古家训》等都是大作为,有山东齐鲁大地的风采,又有今天山东人那种气势磅礴的驾驭能力。杨义堂的创作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还可以继续书写,题材上还可以更广阔,不仅仅写历史题材,还可以写现实题材。坚持自己的方向,继续发现、发掘、发挥、发扬,就一定会成功!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