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从《人兽鬼》说起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于:豆瓣读书 作者: 小村村 点击数:

  第一次听说《人兽鬼》,是大一听班主任的课。那时候貌似我们和他还处于冷战前的蜜月期,虽然从他尖刻的言辞和渊博的学识中可以用将来过去式预见出未来硝烟的端倪,但总体来说师生相处还算融洽。在课间他以一种平淡而漫不经心的姿态和我们八卦起当时给我们任课的另一位老师薛女士。他说,薛老师的研究生导师很牛,姓肖,钱钟书的《人兽鬼》里面骂过了当时一系列文人,包括林徽因,周作人,胡适等等,也有他。当时我不知道,这个他应该是她,而且她也未曾出现在《人兽鬼》里,她和钱钟书的纠葛要等到文革时期才会发生,而那个时候《人兽鬼》早已成书三十余载。

  再次说到《人兽鬼》,还是和这位肖姓老师有关。那是一次博士生的饭局,大家聊些有的没的学术界的八卦,我这个小本科生不知道该接什么碴,只好将班主任说过的肖姓老师的事儿抛出台面,权当打肿脸充胖子的无耻;另一方面我也由衷的佩服钱钟书的牛b,被他骂过的家伙也可以被我等鼠旅作为仰慕的资本,确实不是盖的。未想那次饭局我这话题一出,整场没人说得出这位老师的名讳。现在想想,那群人里面多半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广院直系,自然缺了种知根知底的熟悉和刨根问底的特质。唯有一个师哥沉默半晌后忽然恍然大悟的从我给出的数量稀疏的线索里说出了某人的名讳,自然引起了众人的一阵唏嘘,和赞美。由于当时场面过于混乱,我已记不得的那师哥说出的名字,只依稀将鲁迅研究会几个字印刻在心底。

  一晃几年大学时间过去,钱老的书看过的只有《围城》和《七缀集》。回想起来,颇觉那时充满了天真的毅力和勇气。《七缀集》在钱先生的诸多著作里,虽不至像《管锥编》《谈艺录》那般深涩(这两本书曾在书店里瞄过,发现他们是用优美而古朴的文言文书写的,便立刻放回架子里,并将这段记忆抹掉),但是其中几篇文章譬如《读拉奥孔》涉及到拉辛的那篇著名美学论文以及古典主义时期的一系列重要艺术思潮的论断;《林抒的翻译》和胡适的白话文运动的历史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通感》算是最为浅显的文章,但对于那个时候没有系统学过古典文学和古典文论,文学理论方面更是零基础的我来说,这种古文修辞学的探讨确实谈不上什么深刻的理解。现在回忆起《七缀集》,钱钟书横陈的种种汇聚成篇不过是超然的讽刺和卓群的幽默,更深刻的则是对自己那时直面如此巨作的勇气可嘉的自我陶醉。

  另一方面,大三的时候,班主任终于和我们结束了蜜月期的甜美,开起了冰河时代。对此,以我23年的人生经验确实没什么资格对他的人格或情商做过多地评价,但是我也发自内心的认为他是我大学里认识的最热情,最冷淡,最负责,最不负责,最清高,最世故的集一系列二律背反于一身的学者。一方面他以一种热忱将那些看似深邃实为速成的中低等经典著作以一种高压的方式填充进我们空白的大脑;另一方面他也以隐藏的八卦和戏谑的孤高将本来恬淡的师生关系制造的暗流涌动而富于张力。从这一点上说,他倒是以实践展示了钱钟书《人兽鬼》中细碎的文人精髓,从他的身上俨然看得出变革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种种特性。对于钱钟书的了解,他的身先言教显然远远强于我对那几篇超越了当时自身知识结构的散文的不求甚解的误读。

  大学毕业后的考研期,也就是现在,忙里偷闲而又鬼使神差的找来了《人兽鬼》,想一睹其中的风采,算是间歇的休憩,也有对往事的追忆。夏志清对于《人兽鬼》中独特的性格描写,心理剖析以及文人讽刺作了极高的赞誉,不过对于我,更多的精力则放在了那些字里行间的闪烁着的幽默(这是冠冕堂皇的说法,说白了就是八卦)上。

  终于,看到了《猫》这篇短篇小说,曾经被班主任提到的那些北平文艺界名流一一登场,带着种不知算是群英荟萃或是群魔乱舞的色彩。出于调戏前辈,理解原著的精神,上网查了下海外学派对于书中相关人士的考证,陈列如下:

  “以下按人物出场顺序:1,齐颐谷似指萧乾。盖因萧曾撰文写首次见林徽因之场景,颇相似。2,李建侯、爱默二人,无疑指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此亦文坛定论耳。甚至林长民、梁任公亦被钱顺手讽刺,语言极为酸刻。3,爱慕女主人的诗人即徐志摩。4,政论家马用中即罗隆基。5,袁友春,初看之下,以为辜鸿铭,实为林语堂。6,亲日作家陆伯麟即周作人。7,科学家郑须溪,似指周培源。8,学术机关主任赵玉山,此前有人指影射赵元任。余以为影射胡适之。9,作家曹世昌,影射沈从文。10,文艺批评家傅聚卿,似指朱光潜。11,画家陈侠君,似指常书鸿。此前有人曾称金岳霖与梁宗岱亦在被影射之列。对照良久,觉得仅有郑须溪一人,可稍做替换。”

  观后竟然无语,一时间感慨良多。很久以前曾和某女孩讨论过艺术的阶级性,而如今我看这篇《猫》中长篇累牍的人物反讽,和今天我们看到的天涯八卦又有什么区别呢?纵然钱公的文采斐然,字句珠玑,譬如他说的“世上除了向日葵,再找不到比陆柏麟(周作人)更亲日的生物”种种精妙之语随处可见。但八卦终究是八卦,就好像袁蕾,孟静的深度娱乐软文终究,至少现阶段没有出现在当代文学的体系之下一样。钱公所著的《猫》从这一角度似乎也可以理解为《语丝》或《新青年》上供五四文人茶余饭后消遣的一部小品。只是其受众对象的阶级促成了他艺术上的某种成就。而这种阶级性形成的艺术,无非是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知识分子的一种特定的知识结构和在人文环境下形成的固有话语系统的自我代谢与自我调侃。钱钟书的两部小说《围城》和《人兽鬼》可以说是此类的翘楚。(注:上述说法忽略了钱公在心理刻画等方面的斐然成就,但就文人讽喻一说,确有掌控话语权的文人将自娱注入经典色彩之嫌)

  另一方面,我心里始终记挂着肖姓老师却并没有在《人兽鬼》中发现踪迹。之前考证的那些文人离我们最近的赵元任也已在83年作古,从年龄上说,这些人绝不可能是年纪轻轻的薛老师的研究生导师。带着把八卦坚持到底的心态,再次在baidu搜索上输入“钱钟书 肖 鲁迅 北京广播学院”字样,终于有了新发现。原来这个姓肖的人是广播学院电视系的一名女教授,她叫肖凤,应该也就是薛华的研究生导师。而声名显赫的则是她的丈夫林非,曾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鲁迅研究会会长等诸多要职。他们夫妻与钱钟书的纠葛发生在文革时期,他们曾经和钱氏夫妻邻居,但相处并不融洽。终于有天,矛盾激化,两对夫妻大打出手,杨绛将肖凤手指咬出血,而钱钟书则用木板将林非手臂打伤。此事后来更成为了一段文坛丑闻,改革开放以后两对夫妻相互指责谩骂,各陈一词,直到舆论渐渐消匿,才不了了之。

  从这些事上,我忍不住会探究钱钟书身上的这种知识分子的耐人寻味的特质。我不知道,他在《围城》中辛辣的讽刺算是年青时的轻狂还是本性使然?曾有人撰文写过他与胡乔木耐人寻味的关系,暗指钱钟书所谓无政治性的文学作品观下潜藏的小知识分子的怯懦和奴性。从这一点上,我不敢苟同,毕竟这种天才型的学者漫长的一生里必然堆积了大量可以为之赞誉或是揶揄的鲜活素材,见仁见智而已。但他身上透出的知识分子的清高,世故,尖刻等特性却恰如他作品中诚恳表达的一般淋漓尽致。也有人说他的作品充满了辛辣的讽刺而缺乏一种雄浑的人文主义关怀。但钱钟书的小说本身就是游戏之作,他的极高的成就,他被称为国学大师的理由是因为《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甚至看似通俗但鞭辟入里的《七缀集》等一系列文化论著。《围城》,《人兽鬼》仅仅是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里钱老作为消遣的昙花一隅。然而恰是这种玩票性质的写作,带有轻描淡写的讥讽和看似无政治主义的淡然写出了一类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善良,自私,和软弱。书中的描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框架,书后的人,才是跃然纸上的动人形象。

  说起知识分子,我又想说起班主任。前些日子,一师妹和我聊天时谈到他在05级学生上课的时候发了场大火。据说那天因为缺课的人太多,他便让他们班班长找来花名册点名,可是那花名册迟迟未能呈上。盛怒之下,班主任便指着这位男性班长右耳长长的吊追耳环以一种习惯性的语气冷冷说道:“如果你不将这东西拿下,我恐怕会怀疑你的性取向。”语调生涩一如铁器碾碎寒冰的尖刻。顿时全场哗然,男班长红着脸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师妹和我描述时眉飞色舞,可我听得气不打一处来。这一席岂是一个为人师表的男人所应该使用的言辞?明明是一个窝火的小知识分子好像小媳妇般的无理取闹的发作。我当时接口道:“如果我是那个男生立刻会说:‘老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听说你结婚数年未有子嗣。当然了,人家都说是你自己不想要的啦。’”说话间气势跋扈且怒形于色,震的她不知道接什么话好。后来我将这话转述给同寝室友,他说,你丫太恶毒,我要是班主任,你当全班说出这种话来我他妈拼着被学校开除也要撸起袖子跟你放手一搏。

  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我不会说这话,他也不会对我动手,我们只不过是小知识分子在臆想的境界里塑造了浅层的自我满足罢了。从这一点上说,鲁迅先生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第一人是当之无愧的亚。

  《人兽鬼》写在最初便已此地无银的标榜过,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不但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他们都只在本书范围里生活,决不越规溜出书外。假如谁要顶认自己是这本集子里的人、兽或鬼,这等于说幻想虚构的书中角色,竟会走出书,别具血肉、心灵和生命,变成了他,在现实里自由活动。从黄土抟人以来,怕没有这样创造的奇迹。

  然而,作者其实没有想到,他的作品的魅力更胜于所谓夏志清欣赏的“超越了《儒林外史》的讽刺”的是那些作者与读者在共同体验创作快感时心照不宣的共鸣,这其中包括某一类阶级话语体系的自我代谢,文人相轻的斗智斗勇,以及自诩高人一等看似较有格调而实质不过是八卦的变体的文人轶事。这些点滴在阅读时形成的超越时空的互动体验在人兽鬼这些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的披着面纱的局外人搭成的桥梁下一点点发扬光大,分别生成一个个书本之外的形象跃然心底,并将这些形象化作潜意识指导着生活有条不紊的良性运转,并且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而我这篇毫无含金量的博客文章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过是在整个共鸣的余音里渐渐形成的带有文人特质的自我审视和以介入其思维模式价值取向为代价的文人价值观的逐步凝结的放任在喉管中不和谐的哽咽。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