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的骑手》读后感
三届茅盾奖入围作家红柯的小说《西去的骑手》,以西域大漠孤旷的史诗般的笔法塑造了西北高原一个17岁少年马刀一举应者云集,沙狼般在大漠纵横驰骋的尕娃形象,伊戈尔远征似地悲壮,在荡人心魄的同时,又令人扼腕长叹一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
小说写青海军阀马步芳的堂弟马步英(后改马仲英),不满军阀对西北人民的屠杀和掠夺,以七人之众举义旗,先同冯玉祥部作战,后败走沙漠进军新疆,先与金树仁作战,再与盛世才对垒,被盛世才勾结苏联红军围攻战败,再被斯大林请到苏联学飞行,最后被毒害逃入黑海沉没。
该小说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不注重细节描写,以诗歌缥缈、跳跃的形式,注重轮廓的勾勒,把一个少年英雄无知无畏、不畏邪恶、强暴,明知不可为而敢于亮剑的“尕娃”形象传神地刻画了出来。读完该书,我一直在思考“尕司令”这个形象是怎样练成的?我想大概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遗传。马仲英的父亲本是宁海军阀的一名骑兵营长,他从小在军营生长,又在西北荒漠锤炼,又袭父职,骨子里就有一股马超似的神勇,本人又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二是他有一个了不起的团队。虽然这个团队只有包括他姐夫、弟弟在内的七个人,但这七个人个个马上功夫了得,不惧生死,心在一处,尕司令马刀一举他们就知道向哪里冲杀。这七个人在尕司令有上万部众后,都身居团营要职,忠心耿耿。三是非凡的名望。尕司令虽然只有17岁,但他未举义旗之前便名动大西北。他一举旗,立刻大西北那些剽悍的骑手,军营马弁、虎贲子弟潮水般涌到他的马前,这些和尕司令年纪相仿的少年勇武神经,热血沸腾,不惧死生,只重名声的英雄气概,与尕司令的血融合在了起,让他一战成名,先打得冯玉祥手下的大将佟麟阁大败,一路攻城掠地,最后被以勇武和使大刀出名,雄冠西北军的吉鸿昌所败。四是不怕失败。尕司令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本来是要联络苏联红军的,却被盛世才抢先下套,遭遇苏联红军哥克萨克骑兵师时,将这支苏联元帅布琼尼引为骄傲的世界闻名的军队的师长一刀捅于马下,怎样毙命的都没人看清之迅雷不及掩耳。最后被苏联出动大批坦克和空军才将其打垮。尕司令本人才向苏联红军投降。纵观尕司令的几次败绩,都是在对方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最传奇的是他数次被全歼传说殒命又数次星火燎原,浴火重生,卷土重来。
该小说的另一大特色是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用与尕司令同样的比重来写盛世才这个枭雄怎样以惊人的才华、武功、阴险、伪善、毒辣的作风,还励志、阴鸷的性格,从一介武夫成为主政新疆的大员的。对盛世才这个人物的刻画与尕司令的刻画同样鲜明。
读这部小说有三大收获:一是了解了最后一个西部骑手在当年大西北纵横驰骋的史实。二是第一次读到这样翔实的关于盛世才的资料。三是史诗的写作风格。
最后,我想说说我对部小说写作成败的优劣得所。优是诗意昂扬、大气磅礴、刻画人物独到,尤其是西北方言的运用,更增添了作品的韵味。是一部该获奖的作品。劣之处是故事情节跳跃度过大,细节描写不够,尤其加了盛世才老婆与司机通奸和宋美龄偷情的传说,影响作品的档次。还有斯大林与盛世才狼狈为奸害死尕司令的事,处理得不够巧妙。又是一部难以获奖的作品。但总的来说,这部小说史诗般雄浑的画卷,是当代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阅读和收藏。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