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的骑手》古典英雄主义史诗
《西去的骑手》以年仅十七岁的河州少年马仲英因不堪忍受家族的势力和军阀的压迫揭竿而起,在旷远辽阔的西部大地上金戈铁马、转战千里的事件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展示了丰富、广阔的历史画面并展示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但与其他作品所不同的是,作者并没有现实主义地再现历史:无论是错综复杂的历史过程还是苍凉壮观的西部风光,都成为作者笔下的一幅凝重苍凉的画面,成为他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活动的背景和陪衬,甚至历史事件、历史过程以及自然景观等背景因素也被作者浪漫主义的笔触主观化了。而恰恰是这种主观化了的背景与活动在这一背景下的人的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情构成了艺术上的和谐统一,也赋予了《西去的骑手》一书独特的意境。
小说而有“意境”,已经不易,而且在中外小说史上亦属罕见。据作者自述,他是在大学时代接触了有关马仲英的资料,而大学时代,也正是作者写诗的时代。可以想见,历史上的那个河州少年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是怎样激动着一个年轻人萌动的诗心,而那个河州少年又是怎样穿过时空的隧道,与年轻的大学生产生心灵的遇合的!也正是那时的遇合,才有了作家后来的独走新疆。那不是普通的寻访,而是一颗诗心对于另外一颗诗心的探访与寻觅。
因此,在《西去的骑手》一书中,作者无意于像现实主义作家那样,通过事无巨细的细节描写展示其性格的丰富性,而是抓住人物性格中的一点,如执著等,而极力加以生发,并予以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明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在被作者高度主现化了的河州少年马仲英的眼中,却变成了波涛汹涌的蓝色的海洋。这波涛汹涌的蓝色海洋便是他洒脱无羁的个性得以自由驰骋、挥洒的广阔天地。可以说.作者在这本书中将主人公的铁血豪情、男儿血气张扬到了极致,故事的主人公不仅仅是艺术中的主人公,而成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承载着作者的情感载体。
事实上,这种情感不仅仅体现在主人公马仲英的身上,也体现在吉鸿昌、盛世才等其他的历史人物身上,作者对笔下的艺术形象极少或者基本不做道德的评判,而是将其置于高度理想化、主观化了的浪漫主义的情境之中,——对于主人公在与自然或强大的外力相抗衡中所产生的人格力量不惜浓墨张扬。这正是浪漫主义小说的长处之所在。
这样,《西去的骑手》一书也就超越了一般战争小说写战争场面、战争过程以及战争中的人性的复杂性的展示,而集中展示了作为战争中的主体的不可战胜的人格力量,在金戈铁马之中展示了别一番力度,对于古典主义的骑士精神,也进行了诗意化的描述与颂扬。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