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邵丽的中篇新作《第四十圈》
本文发表在《时代报告》2014年第四期上 。
河南省女作家邵丽在《人民文学》第二期上发表了一个中篇新作《第四十圈》,听圈里的同仁讲,这是邵丽以下派挂职为背景所延展出来的又一部力作,读起来很是赏心悦目。而我身边恰好平时很难读到《人民文学》,心里一直就特纠结,还想着准备找个时间专程去重庆市的图书馆阅读一次。《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真是做了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情,他们慧眼识珠,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为广大的读者转载了邵丽的这部作品,当我从该刊第三期上很享受地阅读到这部作品的时候,那种愉悦的心绪真可谓难以言表。从这个角度去考量,这也是我最近几年特别关注《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刊发挥了月度独家选载国内中篇小说作品的时效优势,以非常快捷好看的办刊宗旨,为广大的读者精心遴选佳作的敬业精神,的确让我等非常的感动。
就这样,我很快就走进了邵丽《第四十圈》所营造的艺术场域中。就我的个人的阅读爱好而言,我是特别佩服一个作者能够直面自己所生活和工作环境,尤其是作者能够很负责任地把环绕在自己身边的看似琐碎的人物和事件,拿捏到位地架构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的,我觉得我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常常有一种亲身经历的冲动。前段时间,我与重庆市的一帮作者还就文学创作话题很真诚地谈到自己的感受,我不喜欢在创作中过分地去编故事,我觉得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本身,有着许许多多可以供我们的文学去描写去讴歌甚至去批判的东西,我特别赞赏那种用满腔的热诚去捕捉现实困惑、负责任地去彰显社会生活真相的好作品,我觉得这样的作品读起来很接地气,因而阅读以后也很过瘾。邵丽就是其中之一,她严谨的写作态度和敢于活脱脱表现生活本质的勇气,更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我不知道《第四十圈》是该作者第几次把自己的挂职经历架构成在文学作品中了,但仅就我这几年所能够读到的她的作品,就有《挂职日记》《刘万福案件》等好几篇,而且每篇都曾经牵动过我的思绪。我从她的这些作品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作者相当内敛的人文情怀,当她老到的笔墨与特别有亲和力的艺术构思交相辉映的时候,她对社会生活的热诚和对底层人群的深情关注,尤其是对我们生活中阴影部分大张旗鼓鞭挞都让我们振聋发聩。
在《第四十圈》里,作者再一次非常自信地为读者营造出那样一种逼真和残酷的场域,读后让我颇为感动。初读起来,我感觉《第四十圈》这个标题几乎和作品没有太大的关连,细细咀嚼后方知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作者先是虚晃一枪,继而又路转峰回地推演出故事,实际是故意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悬念。作品的真正内核却在她屡屡的铺垫后,从从容容地流淌在与这个标题看似很不搭界的枝干上。依然是作者惯常的平实口吻温婉地讲述,却一下就把人牢牢抓住。作为铺垫的赵副县长日常工作的庸常繁复;牛大坠子和续妻云山雾罩地温温漫漫,一个颇具中原古城的县城生活情态一一展露笔端。直到赵副县长意欲为与县城隔江相望的天中镇架设一座便民桥时,这次引出了作品整个的全部枝蔓。本篇作品的主人公齐光禄和牛光荣才渐渐粉墨登场,开始了作品的铺排。
这样的架构看起来漫不经心,实则却是作者的一种匠心独运,很有章法,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无法自拔地沉浸到小说所设定的氛围中了,这也是我特别看好作者的一个理由。齐光禄和牛光荣原本就是安居在县城做小买卖的合法夫妻,就因为城关镇派出所查所长的小舅子看上了他们店铺的地理位置,这一下就摊上事了,而且一摊上就是大事。有了派出所的从中作梗,他们二人的命运陡起波澜。牛光荣为了保护齐光禄,只能违心地承认自己曾经卖淫,忍辱负重地被处以劳教。在声势浩大的风筝节上,齐光禄等人现场喊冤引起了媒体以及上级部门的重视,此事导致派出所长因涉嫌滥用职权被撤职,牛被解教。新上任的公安局长刚好也是派出所长的警校同学,他头脑发热意欲重新审理此案,便贸然再度对齐光禄实行羁押审查,牛光荣愤而坠楼身亡,惨烈的事件再度引起了县委的重视,公安局长被撤职,副县长受处分,齐光禄重获自由,看起来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然而多年来积累在齐光禄内心的仇怨,以及他妻子牛光荣的委屈身亡,使他隐忍于胸腔内的仇恨终于如火山般爆发了,他积极寻觅着最佳的报仇机会,在已被解职的派出所所长晨跑到“第四十圈”的将其刺杀,齐光禄也为此付出了家破人亡的惨痛代价。
单纯从这个故事看起来,的确是没有什么特别奇特的地方,几乎都没有能够牵扯住人们眼球的元素。但在赵县长看来,这件事却很不寻常,因为大家都对此讳莫如深。就本案看,城关镇派出所长并没有任何迹象和内弟有过瓜葛,而派出所民警拘押齐光禄和牛光荣看起来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的证据是受了所长的怂恿,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其中因果,谁也不能排除他们之间的瓜瓜葛葛。在这样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县城里,这中间的水有好深那能是外姓旁人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呢?至于县委迫于压力,只能拿派出所长和公安局长开刀,这也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事出有因。这个案件曾经牵涉到县里许许多多人,似乎每个人都有话要说,而每个人都躲躲闪闪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初来乍到的赵副县长面对的方面面就犹如是一张很大的而且是看不见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更莫说是势单力薄齐光禄等普通百姓人家了,对于他们来说,恐怕更多的只能是欲哭无泪。作者把这些也很自然也很透切的文学描写与我们日常见惯不惊的生活交融在一起,把故事所发生的场域与自己曾经有过的那段挂职生涯链接起来,这就为该作品增加了极大的艺术张力。就文本结构而言,作者看似为我们讲述她自己在挂职期间遇到的一桩奇事作为引子,恰如其分地渗透进了“齐光禄”的这个轰动全县的案件中,读者也在作者的循循善诱下,不警觉间走进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特别感佩邵丽居然能够把这样一个很多人都见惯不惊的故事演绎成一部很有声势且很有波澜的文学作品,我觉得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作者所具有的立意高远的人文情怀、和她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练就成的特别娴熟的文字把控力道。作家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时刻不忘记自己写作的初衷。当她把这样的命意贯穿在作品里时,就有了一种气贯长虹一气呵成的威势,而她的眼中已不再是局限在某个局部地区的一件仅仅是关乎个别小人物的事件了,而是把这件孤立的案件放在了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人文关怀,崇尚人的幸福尊严这一至高点上去考量,这就使得作品有了很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阅读起来就会特别地充实和愉悦。
作者在她游走的空间里,为我们鲜活地刻画出了当下很多让人无法排解但又无可奈何的社会情态,权威,舆论,民心等等东西,这些东西看似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其实就真实地游离于我们左右,我们谁也不可能真正能够跳出三界外,毕竟我们都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爱恨情仇都须臾不可能和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完完全全地割裂开来。每次我在读邵丽作品的时候,都常常会有一阵阵的思绪飘飘,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她作品艺术磁场的衍伸,我经常会通过我的阅读想到很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阅读《第四十圈》,我也有过这样的沉思,谁来为“齐光禄”们创造一个足以让他们感觉到幸福和有尊严的生存环境呢,我觉得这才是作者试图为我们提出的一个诘问。
要期待一部文学作品来解决这样的难题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但这并妨碍我们有责任心的作者一次又一次地去奋力抗争,我们的文学说到底就是试图为普通的大众那卑微的心灵增加一点点鲜亮的色彩,我个人觉得邵丽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这也是我特别看好她作品的架构与文字铺陈的根本原因。作者把自己日常的生活和作品虚构的故事交叉行进式推进,这一模式很有亲和力。我一边读作品,一边就会从她作品恣意文字中去了解作者描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领略其艺术韵致。而且我常常在阅读中,可以游走于她的作品内外,甚至可以去触摸作者内心深藏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样的写作看起来很随意,没有雕琢,有时候我感觉就像是在阅读一篇叙述生活场景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绪。
《第四十圈》作为邵丽在马年里的开篇作,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她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为读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繁荣文学的百花园作出她应有的贡献。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