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深入地域历史书写城乡变化
摘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回顾这一年的龙江文坛,长篇小说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从历史的纵深来描绘黑龙江人的风貌仍是龙江长篇小说的一个主调,《父亲的入党申请》描绘了父亲一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城市生活是当代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我和我的命》书写了80后女青年在早期深圳的奋斗历程。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田园赋》聚焦扶贫攻坚,是一部展现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精准扶贫打造生态家园的力作。这些有分量、有突破性的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
地域历史城市扶贫攻坚乡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回顾这一年的龙江文坛,长篇小说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王鸿达的《父亲的入党申请》,梁晓声的《我和我的命》《田园赋》,王如的《撂地儿》等有分量、有突破性的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21年12月第五届齐齐哈尔文艺奖揭晓,评选出文艺创作精品奖15件、文艺创作佳作奖64件,长篇小说方面,宋成君的《我的建北》获精品奖。
一地域历史钩沉
从历史的纵深来描绘黑龙江人的风貌仍是龙江长篇小说的一个主调。王鸿达的《父亲的入党申请》通过描写父亲一生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折射出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的起伏,也通过父亲的入党申请反映了家族几代人的命运,让我们看到整个时代的深刻记忆。郭淑梅认为,王鸿达的《父亲的入党申请》“没有像前辈作家那样直接书写英雄,也没有直面共产党人为信仰牺牲在战场上的惨烈,而是以缓慢调式为读者讲述发生在昨天的动人故事,为读者翻开了共产党人关于信仰的大书”。同时她指出,《父亲的入党申请》“在语言、人物、叙事、结构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与赶时尚急就章之作有天壤之别,极大地丰富了红色题材创作的叙事手法,是近年红色题材领域创新创造的代表作之一,为红色题材创作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崭新范本”。
王如的《撂地儿》取材于真人真事。“撂地儿”指演节目,内容一般是传统的古典戏法,剑、丹、豆、环、火帘、罩子、抱花子、倒包子等。其实,也可以换作更形象的说法,所谓“撂地儿”,就是在地上画一个白圈儿,作为表演的场子。而对于过去走南闯北、走街串巷的杂技艺人,有时连圈都不必画,将表演用的装备往地上一放,即是“撂地儿”。这是一个杂技艺术家历尽艰难险阻,从一个旧社会的江湖艺人蜕变成为人民艺术家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小福学名赵凤岐,艺名麻子红,被誉为东方卓别林,他七岁开始撂地儿,受尽了“苦刑术”的折磨,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闯荡了三十多个国家,在孟买印度大马戏团,与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同台演出一年有余,并进行了艺术交流。这段经历使小福在杂技惊险程度、高难度技艺和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赋予杂技以清新、活泼、风趣、幽默的喜剧元素,完成“滑稽”和“杂技”的融合,实现了艺术上的飞跃。
桑俊杰的《兵团战歌》主要是在他的成长历程基础上创作的,这部作品以黑河兵团为载体,以北大荒建设为背景,以龙江视角展现了广大知青听从党的召唤,为国家分忧而奔赴广阔天地,在兵团展开火热生活,用双手和智慧改变北大荒这片土地,实现理想追求的故事。歌颂了一代知识青年在艰苦岁月里,在辽阔黑土地上奏响了充满传奇色彩的青春之歌、奋斗之歌。
丁龙海的《风动草原》描写了几个石油人的成长经历。质朴的荀小亮,贪婪的田四娃,踏实的赵承志,现实的马志鸿,圆滑的卢俊卿……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孩子。他们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个体符号,呈现出了东北人复杂的众生相。他们在大变革时代,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发生着变化,展现了东北五十多年的发展变迁。
2021年,尚志发的《我的苍凉情歌》以原题《哈尔滨的青春期》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北风扬沙”上连载,该作品描写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哈尔滨城初现繁荣之时。1904年冬,日俄战争时期,沙皇下令在冰封的贝加尔湖上敷设临时铁路。西伯利亚本地人索伊特爱上了铁路工程师的妻子阿列娜,为了追随阿列娜,索伊特带着女儿格林达离开了世代居住的贝加尔湖畔,来到了哈尔滨。格林达和男孩布雷、马克西姆结下深厚友谊,他们与哈尔滨一起成长。十几年后“十月革命”爆发。布雷和马克西姆分别参加了白卫军和红军,虽然在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两人的情感却一如既往,他们同时爱着格林达。听到布雷阵亡的消息,格林达不顾战火和严寒只身奔赴西伯利亚。三人重逢在贝加尔湖畔的寒夜里,在突然袭来的极度严寒下,他们与交战中的白卫军和红军共同遭遇了死亡。
《我的苍凉情歌》是哈尔滨俄侨文学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这套丛书还有刘文江的《苦旅――魂系哈尔滨》、郝利增的《给卡嘉的信》等。《苦旅――魂系哈尔滨》情节曲折,故事富有传奇性。20世纪初俄国动乱,俄罗斯人沿中东铁路逃亡中国来到哈尔滨,与哈尔滨各阶层人士结成生死情谊。哈尔滨帮会首领“老爷子”解救了一批被日本人引入险境的俄军,并和曾是敌人的阿列克成为朋友。俄国再次内战,白军将数百吨国库黄金运回伊尔库茨克,以图东山再起。阿列克奉命押运黄金并保护难民。新西伯利亚遭遇奇寒,十几万难民冻毙,“老爷子”闻讯赶赴俄境救援受难华人和阿列克。最终“老爷子”救出阿列克一家,逃回共同的“家乡”哈尔滨。但几个月后,又一场血腥的战争开始了……《给卡嘉的信》采取了书信的形式,全书由写给哈尔滨俄侨卡嘉的信组成,通过这一封封信,还原了20世纪初哈尔滨独特的历史进程,讲述了书中人物在动荡的历史情境中起伏跌宕的复杂人生,描绘了被称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欧式建筑遍布城市街道,教堂钟声响彻城市上空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哈尔滨色彩斑斓的城市风情。
2021年初,电视剧《青谷子》在黑龙江卫视播出,这也使得焦彦章的长篇小说《青谷子》进入我们的视野。王蒙为《青谷子》做推荐时说:“虽然复杂,仍然有单纯的善良;虽然迂回,仍然有误会的选择;虽然艰苦,仍然有青春的爱恋。”梁晓声在为《青谷子》做推荐时说:“这部小说有知青文学的痕迹,相信读者会喜欢。小说通过质朴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北国的民情。”故事发生在1977年初春,黑龙江省肇源县瓦房公社学校8年级的学生们被告知,他们的“水平”已经超过了现有的本校老师,校长告诉家长,要想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转学。在校长和家长们一筹莫展之际,从哈尔滨来了一位插队的方老师。漂亮的小方老师只比学生大三四岁,第一堂课就被焦大楼的胡闹给搅得当场终止。方老师决定从最差生抓起,她认为如果焦大楼成绩提高了,那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一定能得到提高。班级学习最好的女生叫乌日娜,绰号“小蒙古”,她对焦大楼很关心,一直认为他能学好,暗地里主动帮助他,但焦大楼面对村里的风言风语,却与她保持距离。小蒙古的哥哥二�子游手好闲,酒后欲非礼方老师,受到大楼的阻止。惊魂落魄的方老师抱住大楼哭了起来,这使大楼不知所措。方老师与她的学生们一起参加高考,学生们陆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只是方老师的通知书迟迟不到,其中小蒙古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民族学院。在县里给小蒙古送喜报的时候,方老师才得知小蒙古已被家人换亲去了大草原,愤怒的方老师愿以自己嫁给二�子换回小蒙古。漫天飞雪中,方老师与焦大楼踏上了寻找小蒙古的征程。
在恢复高考的特殊时期,贫穷的东北小村庄里,一群年轻人在知青女教师带领下向着高考拼搏,师生之间有青春懵懂的情愫,更有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激情。“那些青涩的回忆,那些天真烂漫的想法,那些让你牵动心灵的话语,那些让你落泪的年华,那些曾经如花般灿烂的笑颜,那些曾经流淌温暖的画面,那些曾经在你自卑的日子里赐给你无限勇气的人,那些在你得意的日子里陪你一起喜悦的人,那些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值得你去珍惜的人……”所有的这些铸成了《青谷子》精彩的情感故事。
陈伟忠的《如果我一去不回》是一部以黑龙江抗日英雄张宗兰为原型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宗兰,1918年生于黑龙江省双城县一个贫农家庭。曾任佳木斯市委妇女部长。1938年在敌人的追捕中光荣牺牲……”她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短短20年,但她将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伟大的抗日斗争事业。陈雷同志曾写诗《烈女――悼张宗兰同志》纪念她:“有女名宗兰,出身诗书门。窈窕逐燕瘦,刚烈似纯金。昼间巧隐蔽,夜暗展精神。灯侧刻蜡版,笔下传隽文。篇篇呼救国,唤醒苦难人。”在《如果我一去不回》中,作者试图打通文学真实和历史真实,他将文学上的演绎和史料相结合,在搜集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文体相互印证的方法,将作者的写作经历和小说人物命运双线索推进,手法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既有诗歌的激情奔放,又有小说叙述的曲折故事,使文本呈现开放的状态。小说情节紧凑,语言质朴,其中有些章节读后令人唏嘘不已,让当代人不忘革命英烈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这部作品在2017年被中国作协列为少数民族重点扶持项目,目前已经结项。
二城与人的命运
城市生活是当代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迟子建的《烟火漫卷》持续产生较大反响,2021年关于《烟火漫卷》的主要评论文章见表1,其中,《文学评论》连续两期发表评论《烟火漫卷》的长文,这是非常罕见的。
表1《烟火漫卷》的主要评论文章
题名 |
作者 |
来源 |
发表时间 |
论迟子建《烟火漫卷》中的赎罪意识 |
陈鸣镝 |
《名作欣赏》 |
2021-12-18 |
自然、生活与经验再写――论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中的城市意象重构 |
刘欣 |
《文艺评论》 |
2021-12-15 |
如歌岁月中的烟火沧桑与诗意漫卷――读迟子建《烟火漫卷》 |
张鹏 |
《百家评论》 |
2021-12-15 |
何以成东北? ――以《烟火漫卷》为例谈城市文学的区域感 |
杨姿 |
《当代文坛》 |
2021-11-01 |
“城市主体”建构及其限度――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 |
于小植 |
《文学评论》 |
2021-11-15 |
谁来为城市署名――评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 |
李永东 |
《文学评论》 |
2021-9-15 |
俗世即景,人间故事――读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 |
张学昕、宫雪 |
《小说评论》 |
2021-5-11 |
烟火中的城市抒情、反思与批判――读迟子建长篇新作《烟火漫卷》 |
崔庆蕾 |
《小说评论》 |
2021-5-11 |
文明履带上一众生灵的人性跋涉――评迟子建长篇小说《烟火漫卷》 |
崔昕平 |
《小说评论》 |
2021-5-11 |
试论迟子建城市书写的“地方路径”――以《烟火漫卷》为中心 |
张海玉、于京一 |
《百家评论》 |
2021-4 -15 |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
在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梁晓声在2021年又推出了《我和我的命》《田园赋》两部长篇小说。《我和我的命》把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书写了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主人公方婉之是贵州山区走出的80后女青年,她在早期深圳的奋斗历程,明显带有成长小说意味。校长妈妈给“我”讲的三命,是小说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她认为人有三命――一是父母给的,这决定了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和基因怎样,曰天命;二是由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所决定的,曰实命。生命生命,也指人在生活中所恪守的是非观,是生活与命的关系的组合词;三是文化给的,曰自修命”。“我”在深圳打拼的过程中,收获了爱情,也拥有了友情,而且实现了与自己原生家庭的和解。小说深入表现了个人与命运的纠葛,读来引人深思。
三聚焦扶贫攻坚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田园赋》是一部展现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精准扶贫打造生态家园,从而战胜自己、战胜命运的现实题材小说。《田园赋》描写了位于大别山区的岐县,迎来了县长沈垌和昙委书记郑家华这一对新搭档,并以永兴镇的最后十二户山民搬迁下山,开启了全县脱贫攻坚的最后决战。沈、郑二人带领林绍强等扶贫干部深入一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领乡民们改造村容村貌,整合土地办公司,发展花卉种植产业,设立农民养老院、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机构,千方百计为乡民们谋福祉。其间,他们要面对上级领导出于私利的压力,下级干部的阳奉阴违甚至暗中破坏,群众因不明真相而爆发的抗议围攻等等困难。通过他们不懈而细致的切实工作,乡民们从对扶贫政策抵触不理解,到支持配合进而迸发出巨大能动性,积极自主地投身于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事业中,让美丽乡村在自己手上变为现实,实现了从经济到精神的真正脱贫。目前,根据《田园赋》改编的电视剧正在制作中。
说起九妹村,人们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提到元茂屯,很多读者便会想到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元茂屯(后改名为元宝村)是黑龙江省尚志市下属的一个村落,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尚志市下属的各个乡村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雁的新作《九妹村》即是以尚志市下属村落为原型,描写了七十年来的山乡巨变。如果想了解一下《暴风骤雨》中的那个元茂屯土改之后怎么样了,那不妨读读�雁的《九妹村》。《九妹村》的叙事时段大体接续了《暴风骤雨》所聚焦的土改斗争。小说从1949年写起,一直延展到2019年,跨越了整整七十年的时光。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元茂屯附近的穷棒子村,这是一个“十年九不收”“男人四十娶不上老婆”的贫困村。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雁以充沛的元气展现出穷棒子村人民在三代九妹的率领下,克服重重困难,脱贫致富的动人景象。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不断拓展中国特色脱贫开发道路。三代九妹是党在基层的优秀代表,以她们为核心的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战胜了一个个看似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栽种防风林降服“黄风老怪”;建成莲花湖水泥大坝,彻底解决河水泛滥问题等。克服了这些困难之后,原来的那些封建迷信思想也不攻自破。脱贫开发不仅有效缓解了穷棒子村的贫困状况、有力促进了穷棒子村乃至尚志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培养锻炼干部队伍、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人民群众“四个自信”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穷棒子村也在三代九妹为首的村党支部率领下,实现了由贫困村到九妹村“图画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蜕变。
《九妹村》不仅展现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而且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乡民和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世世代代休戚与共,一同生存繁衍着。山子夫妇救治了生病的母狼,母狼知恩图报,帮助山子将逃出猪圈的小猪赶回家;仇常春给棕熊医好了腿伤,棕熊则给仇常春解围,赶走了拦路的野狼。�雁在这里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动物和人一样,也会感恩,人们不要去伤害它们,应该让它们在这宽阔的大自然中健康生存、繁殖、延续”。这种和谐相处的思想和我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契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遵循这样的思想,九妹村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践行了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的路线。中国东北平原的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质非常肥沃,但由于一段时期内滥用化肥农药,黑土地出现了板结、营养流失的现象。九妹村在金九妹的指导下,使用生物有机肥,逐步替代化肥农药,保护了家乡的绿水青山。
《九妹村》是一部扎根乡土的佳作,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元素。东北大鼓、评戏、木匠喜歌等民间戏曲,以及童养媳的故事、莲花湖的故事、人参娃娃的故事等民间故事有机地融合在小说之中,给小说�添了黑土地文化的神秘性与传奇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掀起了文化热。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上层的、知识阶层的文化;二是社会底层的、平民大众的民间文化。平民大众的民间文化“更具稳定性,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定下来的,和民众的心理、思维以及性格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者指出,国民文化并不是平摊的,而是像一座金字塔,上层的、知识阶层的文化是建立在下层文化的巨大基座之上的,如果没有社会下层的民间文化,上层文化便失去了支撑。就作家文学而言,民间文学具有更为普遍的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会对作家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诗经》、希腊古代神话和史诗就是例证。�雁从东北地域的民间文化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灌注于《九妹村》之中。这使得《九妹村》不仅具有脱贫致富的时代特色,而且蕴含了地域历史文化的长久魅力。
此外,《九妹村》构思的精巧也是值得称道的。小说以三代九妹结构全篇,而且三位九妹各具特色,杨九妹干活不输男劳力,刘九妹大烟袋锅退疯狗,金九妹大学毕业回乡当村官等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小说在叙事手法上部分采用了剧本的写作方式,这也显示了当下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根据《九妹村》改编的电影《九妹》(原名《九妹村的暴风骤雨》)于2022年1月在全国公映。可以说,三代九妹都为九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生,而“九妹村的巨变是我国广袤大地上万万千千农村脱贫致富的缩影”。记录七十年山乡巨变,激发民众脱贫致富斗志,或许便是作家�雁的写作目的所在。
讨论每一年的黑龙江长篇小说创作是困难的,总会有所疏漏。在本篇报告中,介绍了几部前几年的相关长篇小说,如果还有遗珠的话,就只能在之后的报告中补充了。
作者简介:
金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原文发表在《黑龙江文学发展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