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伟:平凡与离奇之间
小说的题目和开头往往会暗示故事的调性。外卖员和小说家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似乎天然拥有着温暖和悲悯的底色。因为二者在世俗意义上的间距的明显,小说家宇文无量和也曾受过大学教育后来却做了外卖员的“我”之间所不断产生的交集、所结下的友谊,才显得难得和珍贵。这样的故事很容易引发读者的共情——对于生活所怀有的理想和憧憬,在现实上受到的打压和磨难,对自我的坚持和怀疑……这些是每个人的生命里都绕不过去的风景和沟坎,不论你是外卖员还是小说家,不论你是谁。
但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料得到开头,却料不到结果——这并非是一则温情脉脉的治愈系故事。在宇文猝死在办公室之后,宇文的那些古怪的思想和理念居然附着到了“我”的身上,于是“我”开始分裂,也终于开始理解宇文的世界。而宇文的那套解释世界的理论,离奇繁复,在我们每个人心底留下了问号——这能行得通吗?这个问号无解,却隐约暗示着理论也并非全然可证,宇文也可以是一个不被承认的立法者吧。作者房伟不动声色地从现实过渡到幻想,他始终在平静地叙事,以至于最后那些幻想的元素与现实变得不可分割。于是,我们跟随着他跌落在了现实和形而上的缝隙里,这个故事在寓言的两边不断摇摆。
这是房伟“作者之死”的系列小说之一。其实任何小说都解答着我们如何生又如何死的生存之谜,只是一旦将取景框落在“死亡”之上时,人生的历程所具有的寓意就更为突显——生命仿佛变成了一种命运。就像本雅明说的:“讲故事的人所能叙说的一切都需要死亡的批准。他从死亡手中借得他的威权。”而这个故事中的小说家,特征明显,很容易就会让我们确定他影射的是哪一位。而跟房伟的这一系列小说中所指涉的许多故去已久的作家不同,这一位在前不久刚刚过世,在许多人的现世生活中还留有余温。也正因此,这则到最后看起来被想象的火苗点燃的故事,却始终透露出平凡的感人气息。于是,当最后宇文与“我”在虚幻世界中难舍难分、相互交融时,我们都不禁为之一颤——这是一种宿命吧。或者,人的包容度和复杂性本就无法自知,我们自以为截然相对的那一端,或者早已经埋伏在自己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