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贤同《生活的芬芳》:坚持对生活歌吟
在许多人眼里,俞贤同是一位睿智成熟、开朗健谈的写作者。读他的诗,每首都有不同的感触。他对诗的热爱和精神追求,体现在用心日锻月炼,反复推敲的执着上。他勤奋写 诗,所 说的“朴素的诗篇”,即写作的主动能只来源于自然和生命,因而充满了启示性,明亮而又清澈的神性,就像河流的琴音一样,奔流浩荡。最近俞贤同推出诗集《生活的芬芳》,没有风花雪月不染俗世的遣词造句,而是去繁就简,以直呈平实拙朴向原生态语言致敬,在从容静观中洞察大自然,穿透生活表层,去阐释大自然,在诗意的生命体验与文字建构中,闪现着现实光泽又跳跃着灵动的诗心、浸润着书写者那份潜在艰辛的心迹。
那么,我所认为俞贤同写诗的特点是什么呢?不难发现他的创作离不开“清晰、朴实、简明、人文”这八个字,这种更为亲切、平和、接地气的笔触恰恰让他的诗歌充满了人情味,散发出更多个体的温度。
中国的传统文化涵盖面非常广,但乡土、乡情、乡愁可以看作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贯穿始终的基调。“母亲”这个回忆念想的表述,就是传统文化的厚重符号。诗人爱故乡土地上的山水、老屋、田园、草木、河流,并衍生出浓重、灼热的爱国之情,例如《下雨》这首“今天想起了一条河流/那是一条古老的河/一条孕育生命的母亲河/从小唱着河水长大/每天看着河流奔腾不息……/石头沙滩上的脚印/勤劳的人儿/沉甸甸的日子/河边的田野稻浪滚滚/鸡鸭蔬菜果园/产生敲打着花枝招展/晨曦燃烧的火光/在河流荡漾/夏天的热闹/男男女女打着水战/生活的烦恼/总被那一条河流洗净/生活的故事……”这种乡土、乡情、乡愁的底色,激发出一种本质性力量。其对乡土记忆主题进行探索、追问和挖掘,注定了他是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诗人。
俞贤同诗中的意象大多数都是自然环境:河流与风景、阳光与树叶、小船与浪花,都是大自然中独立而普遍的存在。“坐在河边/想象着童话的故事/编织一只小船/放进一条小溪/缓缓流去……/带着希望的理想/看着远方青山绿水/太阳光耀大地/阳光穿过树林/注目凝视越过山头/浮想联翩/山头外面的世界/少年的梦境/开始在每天的书本中遨游想象/觉得总有一天/会越过山头看世界的大海/波涛汹涌百舸意争流/恍惚之间那只小船/驶入大海,扬起了风帆。”河边的风景是最为打动人心的甚至具有梦幻色彩的,读着这些小诗,你会觉得俞贤同把自己的灵魂沁入了描写对象,彼此融合,完全浸染于自然。
俞贤同的诗篇是用脚走出来的,是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是用心凝结构筑起来的,他致力于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在心灵书写中赋予了诗歌丰厚的人文关怀,在他理性目光的关注中造就了短诗内在的思想深度。这部袒露心声的真诚诗集,创造了一个灵动、鲜活、隽永的艺术境界,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的有意味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