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深沉的自然之爱

发布时间:2021-10-1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李青松 《相信自然》

李青松最近出版的生态文学作品《相信自然》(黄山书社2021年6月出版),以叙事、抒情、论说等不同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对文学的新见解。

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李青松长期以来围绕生态和自然的主题,进行文学书写。《相信自然》中,收录了他近年发表的29篇自然主题的非虚构作品、散文和随笔,书写的对象涉及山川、河流、草木、动物以及和自然相关的传说、典故等,每篇文章的对象虽然写的是自然,但文字的背后是一位作家深沉的自然之爱。

“我们自以为主宰了一切,其实,主宰一切的是自然。”在李青松眼中,自然涵养坚韧与传奇,也涵养爱与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也归属其中。我们的生命,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无法从自然中剥离出来,总是与自然的万千关系相牵相连。自然的痕迹无所不在,包括发明与创造,文学与艺术,还有我们的思想和灵魂。相信自然,就是相信美好和崇高。

文学是人学,自然文学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关系学。自然文学中,人不一定是主角,但自然一定是主角。这个主角表现在自然的坚韧与野性,自然的爱与美,自然的神秘与传奇。也正是基于对自然文学的这种理解,李青松在自然文学的征途上,时而披荆斩棘,时而缓缓而行,他的一系列自然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精彩亮相。

作为生态文学作家,敏锐的观察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若对自然万物失去耐心,全然靠想象拼接成章,那笔下的自然是苍白空洞的。本书以《哈拉哈河》为开篇,李青松近距离接触北方这条河流,用生动、温情的笔触,采取写实的方式描绘河流两岸的森林、鸟兽、鱼儿、捕鱼人、四季变换以及不可言说的、细微的种种美好。对动物的描写鲜活又形象,彰显出极强的写作功底。如写花尾榛鸡,“花尾榛鸡似锥而小,黑眼珠,赤眉纹,利爪,短腿。体长盈尺,羽色清灰,间或有黑褐色横纹。远观,如同桦树皮,不易被发现。”写松鼠,“松鼠是森林里的精灵。它那漂亮的尾巴飘飘然,轻巧灵活,光亮闪闪,妩媚动人。”李青松为动物进行文学画像,写实又精确,强烈的画面感扑面而来,其对自然万物细致入微的描写,还体现在《鳇鱼圈》《乌贼》《带鱼生猛》《乌鸦》等篇章中。

自然界里,有一些珍稀的物种,引起李青松的关注。水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长期以来,植物学家们认为水杉早就销声匿迹,只能在化石中寻找踪迹。位于湖北和重庆交界的利川市谋道镇,生长着一棵有着600年历史的水杉,这棵水杉的发现,改写了植物演化的历史。《水杉王》一文中,李青松通过现场采访、观察、比对,全方位为水杉“立传”。这棵水杉历经各种气候灾难,始终巍然不倒。其实树的命运,往往和人的命运有着某种暗合,有的中途退场,有的寿终正寝,在一棵顽强的树面前,人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傲慢的,因为树有时更顽强、坚韧。同样是写树,其视角是可以切换的。金丝楠木是罕见的名贵树种,有一种至尊至美的气质,不喧不躁、安静沉稳,人称“皇木”。湖北竹溪县的深山里,一直生长着这种树,这里盛产的楠木,明朝时曾经运到北京修缮故宫。《金丝楠木》一文中,李青松不仅对何为金丝楠木进行科普性的叙述,还围绕其产生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这种从科学的、人文的双重视角书写树木,立刻让树的文学形象饱满、充实。

对于自然文学而言,体会、体验、体察、体认格外重要。《相信自然》的“后记”中,李青松认为,让“体”置于自然其间,才能感受到阳光的爱意、土地的温暖、水流的清冽、空气的甘甜;让“体”置于自然其间,才能近距离地欣赏动物、植物以及菌类和微生物之间相牵连的美妙。自然文学要见形、见色、见影、见踪、见近、见远;闻声、闻味、闻虚、闻实、闻喜、闻忧。不得不警惕的是,当前有一些自然文学作品,空喊口号的多、玩弄概念的多、浅层描述的多,而触动灵魂的却不多。自然有灵性、有美感,写出自然之灵之美尤为关键。

《相信自然》虽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但其启示是多方面的。在自然面前,我们要懂得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若藐视自然、亵渎自然或者破坏自然,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无论从文学创作还是生态治理的角度来说,自然文学任重道远,优秀的作品从精神层面,能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看,自然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和繁荣,正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