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相信自然是一种真情怀

发布时间:2021-10-15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李青松

《相信自然》一书中,开篇《哈拉哈拉河》里“拐拐拐。向北向北向北。”的句子,还记忆犹新,接着就看到了《拐枣》正文第一句话也是“拐拐拐”,这本是作者李青松在文中用来指示路径的,但在我听来,猛然意识到新时代中国文坛的热门话题出现了。这种现象的到来,似乎已经隐伏了多年。为什么这样说呢?从1943年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等一大批作家,用新颖、健康、朴素的内容与手法,实现了解放区作家创作模式的转向。建国以后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虽然很多文章是关于花鸟虫鱼、一草一木的,有人高度评价:行文似百转千回的水道,行于所行,至于所至。但是,读起来就像阳台上的花,鲜活精致,没有满山遍野的广阔和大气磅礴。而《相信自然》给我的感觉恰恰是大气磅礴的感受,是旷野中的呼喊。所以中国文坛对待自然文学这么关注,这么喜爱,这么的郑重,是一种新气象。作家出版社的兴安老师是位很敏锐的编辑和作家,他很努力地联系家乡刊物《草原》搞自然文学写作活动,近期首届十月“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奖在贵州遵义颁发,都是这个热点文学亮光的折射,无论怎么说,描写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文坛新气象。

中国文学无论是《山海经》还是《徐霞客游记》,对于浩瀚的中国文学经典来说,独立存在着。而主流还是关于人的故事、人的命运,延续了《红楼梦》《三国演义》的经典特色。

我确实感受到了自然文学扑面而来的热度。今年5月19日我去浙江参加了徐霞客诗歌散文奖的颁奖仪式,赶上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举办第一届大学生论坛,天台人以这一天为荣,因为徐霞客在这一天开篇写的天台山,国家定这一天为旅游日,他们雄心勃勃地要将《徐霞客游记》和5月19日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为他们看到了自然文学易于被世界各地各民族接受的特点。李青松已经是颇有成绩的作家,著书十多部,本想着就第一篇《哈拉哈拉河》或者《水杉王》谈感受,但是我读完一篇又一篇,篇篇感受不同,就这样被吸引着,不知不觉读到了《老号骆驼》这一篇,忽然有了强烈的共鸣。这也令我想到了堪称美国自然文学经典,约翰﹒巴勒斯《醒来的森林》,这是部写鸟儿的书,文中大量篇幅是写他在美国东部卡茨基尔山中和哈德逊山谷看到的知更鸟、蓝鴝等众多鸟儿,也写了在华盛顿、纽约州和新英格兰区看到的鸟儿。人和鸟的感情融为一体。约翰﹒巴勒斯在那个时代用自己的作品影响了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发明家爱迪生、汽车大王福特、诗人惠特曼以及与他齐名的被称为“山之王国”的约翰﹒缪尔,所以“自然除了其物质价值以外,还有一种无法估价的精神价值”,而《老号骆驼》给我的感觉亦是如此。《老号骆驼》看得出是李青松青年时代的作品,血气方刚,大开大合,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实践了自然文学的标准。

《相信自然》整部书的主角是大自然中的万物,除了《狼牙蜜》有些牵强,其他如河流:哈拉哈拉河、乌梁素海;植物:水杉王、九叶青、蒜头果、金丝楠木、构树、悬铃木、拐枣、漆树、太行山灵气的树等等;动物:豹子、老虎、骆驼、老鼠、猴子、野猪、熊、猞猁、野兔;鸟类:乌鸦、猛禽、老鹰、褐马鸡等等;鱼类:大马哈鱼、鳇鱼、带鱼、乌贼等等。《老号骆驼》的主人公就是骆驼,当作者的目光投向骆驼的时候,他是带有很深感情的。他在少年时代生活在科尔沁沙地的南缘,一个叫木嘎土的村庄,常有出入沙地的牧人商人经过,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骆驼。骆驼在他的眼中驼状如马、其头似羊,它还有兔子的嘴唇、老鼠的眼睛、牛的蹄子、马的长鬃,骆驼的步履从来都是坚定的。走起来昂首挺胸,阔步前进。这些褒义词用在骆驼身上,就是对它的欣赏和赞美。骆驼没有挑食的坏毛病,骆驼刺、苦艾、沙蒿、沙柳都是骆驼的可口的食物。骆驼耳朵能够随风就势,灵活转动,掩蔽风沙。在艰苦的环境中,还有预报大风的本领。写骆驼的时候,作者尽其所能,旁引博证,从古至今,即有《尔雅》里的句子,也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论断,还有青年学者吴景山徒步考察丝绸之路时发现石碑记载,还有美国学者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实验,说骆驼总在改变着自己,努力适应外部的一切。这也是人类所追求的。他写骆驼的智慧也是不动声色。他说,沙漠中最缺乏的是水,没有哪一种动物像骆驼那样真正能够理解事水的意义。一只骆驼把狼引到的无边无际缺水的大漠深处,利用狼的贪婪本性把狼给拖垮了。这就是智慧,骆驼自己得救了,骆驼赢了,因为它有耐力和智慧。第一次见有人这样的写骆驼对待天敌,可见李青松观察事物有独特的视角。他甚至把丝绸之路说成是骆驼之路,因为丝绸不能够行走,而没有骆驼就没有丝绸之路。对骆驼的喜爱延申到驼铃,驼铃是无韵的诗。

李青松一直在写,他说将来还要写,他要一直写下去。但是时空到了这一点,人们把目光聚集于自然文学的时候,他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鲜明。就像“云南大象出走”引起国人的关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映。这些都自“真”,是李青松用慧眼从大自然中发掘出来的精神财富。

接下来我要表述的是,《相信自然》每篇文章里面都有真实的地点,都具备鲜明的地域感。比如哈拉哈拉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蛤蟆沟林场,乌梁素海、陕南秦岭山区、西北沙漠等。老号骆驼是甘肃武威的东沙窝---国家病危动物繁育中心、科尔沁沙地南缘那木嘎土村头的老井旁。

真还来自感情。在自然文学的评判标准里面叫土地美学。就是由人间的亲情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中的宁静与定力又作为一种心灵的慰藉反馈与人间。自然文学将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类之间的亲情融为一体。将土地伦理延伸为社会伦理,将对大地的责任延伸为对社会的责任,那就是大爱无疆。

关于自然话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今年的4月23号世界读书日那一天,李青松发言时说:“我们能给自然留出多少空间,自然就给我们留出多少时间。”这句话也印在《相信自然》的封底,令我们思索良久,不免生出一股悲壮的情怀。当大部分作家还在仅仅计较人与人之间家长里短的琐碎细节时,李青松已经将心思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索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关心未来人类生存的问题。他坚信人类的美好一定取决于大自然的美好。在《首草有约》一文中,写到了铁皮石斛,他用非常文艺的手法问药、问李时珍,然后坚定地认为最伟大的药不是在医生开具的处方上,它一定是深藏在大自然中。《老鹰谷》中,他说,生态需要空间的分布,也需要时间的积累。修复了自然也就治愈了自然。他坚信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渐恢复和稳定,老鹰谷里所有的美好都会如期而至。这是对生态修复的肯定,其实也是对人生美好生活的追求。

自然文学就是自觉用生态意识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美是自然文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感受自然文学,拒绝道听途,拒绝替代,必须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体察,自己的感悟,这也是真。

李青松是一个自然文学的践行者。2004年程虹老师翻译美国四部自然文学经典,从第一本《醒来的森林》到最后一本《低吟的荒野》一共用了八年时光,又过去快十年了,为很多读者所喜爱。她主张现代文明应当重新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亲情、与土地的联系和人类与整个生态系统的联系,并从中找出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从个人的情感世界走向容纳万物的慈爱境界。

中国全面小康以后,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大。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自然文学的跃起,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日子的富足,国力的强盛,也照出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自然文学的跃起也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强盛富足的一种标志。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作者关注自然,更多的自然文学新篇章出现,人们会关注更大更宏阔的宇宙,人们的心胸更加宽广博大,民族更强盛。

在这一点上,我特别感动地还是《老号骆驼》这一篇。作者说:每当困惑茫然的时候,常常想起骆驼,除了骆驼在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之外,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还会把精神当回事呢?作者写到:尽管郑板桥先生说,吃亏是福,骆驼也不是生来就喜欢吃亏,只不过骆驼不在意吃亏罢了。这种说法很接地气。也是对前人思想的超越。但是,作者又说:骆驼就是骆驼,他不在意吃亏,当然也就不在意闲言碎语和人的那些伎俩。别对刚刚负重上路的骆驼说三道四,不然骆驼打个喷嚏,喷嚏又恰巧喷在你的舌头上,那就活该,你倒霉了。骆驼骆驼,了不起的骆驼,骆驼骆驼,了不起的具有骆驼精神的人。我特别喜欢这些句子,有种畅酣淋漓的感觉。这种立场鲜明,敢爱敢恨的表达,有血性和骨气,青年学子读了这样的文章才有裨益。

李青松把这些细节写得非常真实、微妙、丝丝入扣,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进去,这个才是一篇文章取胜的关键。李青松的口头禅是你相信什么就是什么,到最后我读到《相信自然》这一篇,就真的相信《相信自然》是一本爱不释手的书了。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我国著名的美学专家北大美学系主任宗白华在《康德美学思想评述》中阐明“真就是美。”可以这样说,《相信自然》里的每一篇文章来自大自然,都来自“真”,真就是美,就会使人高尚起来,这就是一种境界。而《老号骆驼》一文,不但给我以美感,还给我们以生活的勇气。因为其文有这么一句话:在沙漠中,有了骆驼就能同一切进行抗争。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