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昆张支队》:敌后抗战写作的新突破
山东作家杨义堂是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他在出版了反映中国抗战救护史的《抗战救护队》(作品荣获了泰山文艺奖)后,再次走进血与火的抗战年代,在他的家乡梁山挖掘出中共党史、八路军抗战史上一段真实而又传奇的英雄故事,创作出了报告文学《昆张支队》,首发在2021年第9期《人民文学》上。笔者读着这些热血沸腾的故事,感到这部作品有许多新的突破:
一是挖掘了八路军平原游击战的故事,填补了历史空白。《昆张支队》和以往反映敌后抗战的《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作品不同,书写的是冀鲁豫根据地一支八路军正规部队进行的游击战。抗战时期,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一个三十多人的小队就敢横冲直撞地扫荡。八路军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编,由大团缩编成“小团”,撤销了营一级编制,原来每个主力团有两千五百人左右,缩编后一个“小团”只有七百人左右,团部直辖五个大连十五个大排,每排都有一挺轻机枪和一具掷弹筒,小规模战斗的支撑火力大大加强,一个独立的大连完全能够和日军的一个小队对战,昆张支队正是一支整编后的小部队。在冀鲁豫根据地东北部的昆张地区(梁山、昆山、寿张、东平、汶上一带)被敌人占领之后,在吴忠、王定烈、邵子言的带领下,只有百余人的昆张支队三进昆张地区,越战越勇,在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发展成八百多人的队伍,屡建奇功,冀鲁豫根据地推广昆张支队的经验。这部《昆张支队》让我们了解了八路军的体制情况和带领人民群众抗战的坚定意志,粉碎了针对八路军的“游而不击”的谎言。“参谋长常志义开完会回到房东家的地窨子里,他没有帮助房东干活,而是借着房东家的灯光,把笔记本放在自己膝盖上,认认真真地写当天的《作战报告》。”我们看的小说、电影中有关作战总结的描写是少有的,在杨义堂这部作品中,笔者第一次看到了战斗期间军队开展党组织生活的情节,“我们就让战士们都来认识认识贾大娘,我来讲讲贾大娘的故事,就算一次党建活动。”“吴支队长,我们带来的文件都学完了,这次学什么?我们再学习一遍行不行?”自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后,人们只知道连有指导员、团有政委,但具体在战斗期间部队怎么开展党组织活动,过去的作品很少涉及,这部作品真实地再现了我军政治工作的优秀传统。
二是对历史事实的敬畏和胆识。作者躲到人物的背后,不动声色地讲述英雄的故事。在日军的“铁壁合围”战术下,虽然八路军主力和冀鲁豫根据地机关人员跳出了包围圈,但党政军民伤亡很大,损失数千人。1942年10月“铁壁合围”后,昆张地区变成了敌占区。“不仅没有把钉子砸进梁山,刚进去一天,只是武装游行了一圈,就被日伪军给赶了出来。”历史的滤镜仍在修饰历史,能忠实地记叙八路军的惨败是需要作者有对历史事实的敬畏和胆识的,这也是报告文学作家应有的素养。
“昆山县大队副大队长王课亭和区队长王季文投降后,当了驻守日军炮楼的中队长。涂德泽原来是一位江西平江起义就参加革命的老八路,这次也扛不住严酷的刑罚,投降了敌人,平井看他抓共产党干部很卖力,就让他当上了西小吴据点的特务队长。”
“原来的中共汶东县委书记张平叛变革命了,当了敌人的宪兵队队长,把汶上的全部党员都出卖了,现在汶上已经没有我们的力量了。”
……
作品中写了不少真名实姓的背叛革命和民族的叛徒。忠诚与背叛,彰显着人性的崇高与卑劣。在这部为建党100周年而写的作品中,对背叛者的书写,无疑反衬出昆张支队战斗环境的恶劣和革命精神的崇高。
三是塑造了吴忠、王定烈、贾大娘、马三妮儿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抗战文学人物画廊。《昆张支队》特别注重塑造人物,第一任支队长吴忠只有21岁,总是冲在最前面,抢过身边人的冲锋枪,边指挥边打。后来他当上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依然背着冲锋枪冲在前面。第二任支队长王定烈大嗓门,爱批评人,但批评里都是深深的爱,为了节省鞋子,一年到头穿草鞋。王芝茂村妇救会主任贾存桂二十岁死了丈夫,生活的压迫和凄苦让她三十多岁就白了头,被八路军称作“贾大娘”,她为八路军送情报、救伤员,在斗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成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县妇女委员,她的头发竟然变黑了,这个梁山“白毛女”和歌剧《白毛女》截然不同。娇生惯养的青年马三妮儿在母亲和姐姐被日伪奸杀后,被父亲送到昆张支队参加了八路军,因为偷穿了群众的棉鞋被批评,开小差回了家,又被父亲扭送到了昆张支队,一步步成长为勇敢的八路军战士……除了正面人物,一个个反面人物也都刻画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平井是个中国通,傲慢而狡猾,很会用人,奖罚分明,敢于重用投降的我方干部,许多据点的伪军中队长也都巴结他。大安山据点的伪军中队长王允宪是个孝子,和八路军关系不错,遭到平井的怀疑,八路军为他专门打了一场假仗。周楼据点伪军中队长周庆丰,患得患失,老想两面沾光,昆张支队在岗楼里狠狠教训了他。杨岱据点伪军中队长陈玉镜是我敌工部长杨岗的同学,在“大扫荡”时带着日军扒了杨岗家的房子,殴打杨岗的父亲。杨岗不计前嫌,他佩服杨岗是真英雄,开始为八路军印刷报纸。
四是展示了梁山脚下、黄河两岸、大运河畔迷人的风土人情。作者将昆张支队的斗争场景和《水浒传》进行穿越比对,《昆张支队》一百多条好汉个个性格鲜明,也有吴忠带领部队雪夜上梁山的场景,书中还用了很多梁山方言和歇后语,传神地写出了黄河两岸的生活场景。作品中大羊镇几台大戏对着唱,把每一种戏曲的唱腔和演员神态都写活了,郓城坠子大师利用唱戏救抗日县长的故事十分传神,还有神奇的梁山武术、乡村集市卖鞭炮的吆喝声、大车店里推牌九的嘈杂,都有一种浓浓的乡土特色。这部作品是作家回望故乡的一幅风俗画,让人体验到独特而迷人的故乡风情。
(作者系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报告文学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