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城市文学:破局而立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1-09-19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来源:《青年文学》 

城市文学:破局而立的新机遇

艾翔

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蔓延到了新的一年,一时之间各界都在忙碌应对。疫情还未结束,其影响尚不能完全断言,但如果说文学特别是城市文学的发展能从中获得一些激励效应,或许是可以成立的。无论是目所能及大量普通人面对大事件表现出来的行为、情绪和思考,还是宏观层面城市治理暴露出来的种种不足,对文学、城市文学的发展都无疑是动力十足的生长点。

当下从创作到评论、研究的广阔范围内,对农村的关注远远大过城市。不可否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惨烈阵痛与其受到的无端漠视绝难匹配,但是城市的复杂性、重要性受到遮蔽或者题材分布比例不均衡的现状也不能不引起思考。如果说以往的城市及其文学表达,更多是在一个整体框架内得以展开,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文学在没有脱离总体视野的同时,日渐获得一种独立性。作为文学中的根本问题,人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城与人的关系值得受到关注,城市和人及其相互作用是城市文学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人公,城市不仅仅提供场景,不能是绿幕加抠图的产品……【详细】

 

城市文学望:影子之城

李唐

北京是我的家。此刻,我正把目光从书本中撤离,眺望窗外蔚蓝色的天空。我喜欢在清晨醒来,因为可以看到盘旋在空中的鸽子。这些鸽子都是住户养的,每天早晨都要放它们出去透透气。黑压压的鸽群从窗前掠过,可以让人感到生活的气息。

记得多年前,假期里我会住在爷爷家。爷爷奶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身体依旧健康,不次于年轻人。虽然不时也有争执,但生活风平浪静,像是两只停泊在港口的船,给我们每天忙碌的生活留下另一种可能性,或一种归宿。

这样的环境最适合读书,最适合在读书时睡着。做各种碎片似的忙乱的梦,然后睁开眼,依旧是那扇窗子,和窗外一块一块似乎凝固不动的云。

楼的一侧是一座中学,每天准时放早操。正对面是一条马路,车辆川流不息。

二二年左右,爷爷和奶奶搬到了这里。以前居住的老楼因为要建设 CBD (中央商业区)而被拆除了。老两口在经过了一轮谨慎的挑选后选择了这里,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详细】

 

现实与记忆的时空错位――重读白先勇的《秋思》

刘秀丽

白先勇常常强调,他小说中的故乡与乡愁是文化意义上而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人物在两个城市间切换生活,重要的不是他从哪座城市出发,上海也好,南京也罢,桂林也有可能,他们出发的地方就是中国,就是文化乡愁的起点,从此主人公就开始了对一个文化中国的念想。他们中,栖居台北的固然很多,留在香港的也是一样,去到纽约依然如此,不管居停在哪座城市,都是乡愁无法安放,过去难以割舍。即使主观上强迫自己忘却过去,但偶有现实的触动――这触点甚至只是一丝声音,一抹香味儿,一道气息,一片色彩――记忆的闸门就哗啦打开。不仅在大陆度过了美好时光的上层达官贵人会有文化的乡愁,即使底层民众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大班,也会慨叹百乐门的厕所比夜巴黎的舞池还要宽敞些!“永远的尹雪艳”在台北仁爱路上的新公寓门庭若市,多数人也不外乎到这里寻找过往岁月的影子。在回味老时光、咂摸旧时事物的时候,记忆为它们蒙上一层温馨的味道,乡愁的味道……【详细】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