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书写百年兴衰,彰显丝路精神

发布时间:2021-09-18 来源于:中国艺术报 | 黄文虎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丝路文学

《子归城》是著名作家刘岸在2020年完成的长篇作品,小说分为《古城驿》《根居地》《天狼星下》《石刻千秋》四卷,长达一百四十多万字,是中国一部将陆上丝绸之路所蕴涵的边塞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所代表的海洋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长篇丝路题材文学作品。小说以位于“一带一路”核心经济带的子归城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年来丝绸古道上的兴衰荣辱史。通观整部作品,《子归城》立足现实,紧扣时代脉搏,小说通过生动感人、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深刻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追求包容开放、多元平等、互利共赢的丝路文化精神。

新时期的丝路文化精神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所奠定的经贸文化的延续,同时又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倡议为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铺就了陆地和海上大通道;它反对霸权主义,力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它反对掠夺式开发,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理念。这种新时代的丝路文化精神在《子归城》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它使得该作品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小说所虚构的“子归城”可以被视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苦难史的一个缩影。相传,“子归城”始建于明代,俗称古城驿,它作为丝绸古道上的交通要道,往来各国客商繁多,贸易兴旺。在20世纪初,这座边境小城一度成为东西方文明碰撞和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然而,这个表面繁华的丝路商贸中心却潜藏着深刻的危机,并最终被社会动乱、外族入侵以及环境破坏所湮没。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支来自异域的马刀兵乘虚在丝路沿线作乱,对子归城进行了残酷而血腥的劫掠与杀戮。面对外族的侵略,子归城的知县金丁贪生怕死,军官马麟不仅无视百姓死活,还妄图与外族内外勾结。与官府的腐败堕落相对照,子归城中各阶层的百姓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凶残好斗的马刀兵陷入到一场由中国民众自发组织的人民战争之中。

在抵御马刀兵的城市攻防战中,子归城的民众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们面对行刑者的屠刀毫无惧色,大义凛然。不论身份高低,在民族大义面前,子归城的民众都表现出了不畏强暴、誓死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这一幕幕义举无疑象征着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以来,为了保家卫国而与外来侵略势力誓死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部意旨深远的丝路文学作品,《子归城》并未采用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来表现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将侵略战争所造成的人间悲剧上升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小说通过设置一系列极具象征色彩的人物来说明只有跨越异质文明的隔阂,共谋和平发展,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比如,酒王刘天亮与医生阿廖沙之间跨越国界的生死友谊就极具深意。阿廖沙原本奉命要毒死刘天亮,但行动未遂,后来刘天亮反而救了他一命。后来,当刘天亮的酒坊遭遇危机之时,他变卖所有家产帮助刘天亮渡过了难关。阿廖沙死后,刘天亮冒着生命危险跨越国境,将阿廖沙的棺材运回到了他的祖国,完成了阿廖沙的遗愿。尽管阿廖沙与刘天亮来自不同国家,但二人在关键时刻都体现出“以诚待人”与“重义轻利”这种朴素却又高贵的品质。这一情节的描述揭示出: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抑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跨越文明、国族和信仰的障碍,相互信任、和衷共济、共渡难关,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

在小说结尾,子归城最终被风沙湮没的结局极具象征意义,它表明子归城的毁灭既是天灾,又是人祸,而天灾本质上源于人祸。小说通过刻画一系列为满足一己私欲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的人物角色,深刻反思了掠夺式开发对人类自身所带来的严重恶果,如知县金丁最大的癖好是大兴土木,为了改建县衙、打造圆形监狱、重修子归城,肆意乱砍乱伐,致使风沙不断加重。而索拉西控制的黑沟煤窑滥开矿山,最终致使河水改道,使子归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

新任知县诸葛白意识到了生态恶化所造成的生存危机,也尝试采取打井、挖沟渠等措施来扭转局势的进一步恶化。他一心想要救民于水火,但却徒劳无功、毫无成效。诸葛白是小说中所着力描述的一个极具悲剧性的儒家士大夫。当送走最后一批子归城中所幸存的居民之后,诸葛白在明知沙尘暴即将倾覆子归城的前夜,他仍然义无反顾选择坚守在城中,直到最后与子归城一同被风沙埋没。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人罗将军重新回到被风沙肆虐的丝路,才真正开启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恢复绿洲、开掘水源的伟业,给子归城的后人重新带来了希望。但生态环境修复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所以不少当地居民起先还心存疑虑。很快,罗将军那个师的官兵共八百人组成了建设兵团,正式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生态修复之路。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丝路上曾经的沙漠变绿洲,兵团建设者成功恢复了上百公里的防风林,阻止了沙漠的扩大,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用水问题。

在党领导的新时代,往昔的战乱与动荡烟消云散,丝路贸易重新走向繁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子归城的后人终于享受到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与此相对照,由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积贫积弱,官府与民众之间严重脱节、互不信任,各阶层之间矛盾重重,当面对列强的肆虐,所有人都不免被卷入动荡不安的凶险局势,而难以逃避命运的枷锁。子归城的苦难史和反侵略史犹如一个寓言,它昭示着中华民族唯有国家强盛稳定,方能营造和平发展的态势,真正使老百姓免受外族凌辱,过上安定、富裕和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通观整部《子归城》,小说所书写的丝路古城的百年兴衰史表明:社会的动乱、掠夺性的战争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只会让人民遭受无尽的苦难,而唯有建立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倡导多元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观基础之上,才能够切实让全球所有的国家和民族受益。刘岸的小说《子归城》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诠释了“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它向世界呈现出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古今丝路故事的窗口。

(作者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