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胜:读唐明华长篇纪实文学《大风歌》感悟
读罢《大风歌》沉思良久,不禁怦然心动,巨大的共鸣强烈的震动,会使你的灵魂得到一次圣洁的精神洗礼,使你的思绪在追寻和向往中去思考,以至产生一种强烈的认知认同。作者以敏锐的目光,审视四十年的浩瀚历史,去寻觅岁月中那些闪光的印痕,用深刻有力的笔触,构画着民营经济发展历史的壮丽画卷。可以坦言,作品那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你震撼动情而激动不已,书中塑造的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会让你重新审视自我,品味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本质。作者质朴真诚的创作心态和勇于探索的担当,把四十年激情燃烧的历史跃然纸上,写就一部泱泱巨著,确是令人感佩。
大题材,大超越,深度挖掘,集大格局构成宏大的历史画卷,天地可鉴。
四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谓一瞬,然而在一代人和社会的一个时期,它是一个厚重的数值。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而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走过了四十年,“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在四十年的发展中,历尽坎坷曲折,艰难困苦,跌宕起伏。但是一路走来,一路风光无限,一路高歌洪亮,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就。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预言:一个开放、宽容、自信和创新的中国,将会在不久的未来给世界带来更大的惊奇。一个伟大的时代,书写着一个伟大的传奇,唐明华先生以犀利的目光捕捉到了一个中国社会中的重大题材——“民营经济”,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提炼,深度挖掘其历史节点其主题内涵,成其大格局,书写宏大壮丽的历史画卷。《大风歌》一书,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读者不难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泱泱三十多万字,除“引言”和“尾声”外共十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都有一个主题,在篇章前加了按语题要,读起来条理清晰。每个篇章主题思想明晰透彻,其中人物构画的淋漓尽致,都是设定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每一个故事讲叙得生动活泼活灵活现。第四篇章“七上八下”,从“半亩方塘起风波”到“百味杂陈”、“太爷鸡”、“傻子和傻子瓜子”,历史背景、人物个性、故事叙述都入木三分。题要中的一段话,吸引着读者急于去探寻书中的故事。“依靠先行者的实践和当权者的智慧,僵化的体制壁垒最终被撕开一道小小的口子。民营经济的千军万马从这里一拥而出,中国艰难地完成了一次历史突围”。“傻子瓜子”在当时闻名全国,是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的一个伟大传奇,创造奇迹的是一个文盲——年广久。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商贩”,在创业的过程中,他的故事惊动了中南海,牵动了邓小平。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后发表了重要讲话,其间邓小平再次谈到“傻子瓜子”的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动找我,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我们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保持稳定”。年广久这位普通百姓个体户心怀感恩,请安徽师大教授代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感恩崇敬之情,并坚定地表示“更大地扩大经营规模,把‘傻子瓜子’打到国际市场上去,为国家多作贡献”。《大风歌》十四个篇章中讲述了数十个这样的故事,“傻子瓜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个体经营是改革开放的急先锋,是新时代大潮的弄潮儿。1988年4月,私营经济的提法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宪法中,198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经济的地位终于得到正式承认,“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历史结束了。有关资料表明,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2017年世界五百强中,中国企业数量已达到115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25家,民营经济已走上国际经济舞台。正如经济学家所预言,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有两件重要事,一是历史,一为文化,前者可鉴事,后者可润心,《大风歌》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文化史,既可鉴事,又可润心,读《大风歌》,你会感受到久违的共鸣和感动,仿佛欣赏一幅宏大壮丽的历史画卷,波澜壮阔激情飞扬,荡涤灵魂洗礼思想。
小人物,大情怀,追逐时代潮头的勇者,是社会的推动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
《大风歌》中所描写的人物,都是当初的平民百姓,是言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然而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塑造却是独具匠心,巧笔勾勒,可以说达到了文学的氛围境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学就是人学”,这是文学最重要的本质内涵。文学首要的是必须写好人物,作者在讲述故事时,通过语言、情节、环境等诸多细节,将人物塑造得生动深刻,厚重伟岸。他们像这个时代的萤火虫,卑微孤独不被理解,没人在意,但小人物大情怀,小人物大气魄,小人物情纯真,小人物可亲可爱。读到书中人物,使人联想到世界文学巨匠莫泊桑小说中小人物的可爱伟大,尽管时代背景迥异,但人性本质想通。书中人物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们的人生轨迹各有不同,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特性:一是在艰难曲折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经历着艰难困苦的磨砺,风霜雪雨的摔打,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击和压力。“螺丝大王”刘大元,7块钱起家,7万元逃亡,70万元盖房子。为了自己追求的“螺丝”事业,刘大元经历过漂泊不定的逃亡生涯,甚至差点摊上牢狱之灾。还有“太爷鸡”、“傻子瓜子”、“纽扣大王”等小人物,大都经历过凤凰涅磐浴火重生。二是他们共同坚守着勇敢的精神,和不服输的气节风度。他们的精神和勇气,实际上是一种不懈的努力追求,也是事业上的执着守望和坚韧的耐力。在对事业的追求向往中,其实最为可赞的是,他们不畏惧不退缩地做一个自信的人,在人生路上,他们跌过跟头,然而庆幸的是,他们跌痛了也跌醒了!没有跌过跟头,算什么人生,懂什么人生!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有一段话,可以说是个体经营者真实的写照:“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个体经营者们靠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功。第三,他们是社会的推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伟大的英雄。个体经营始创之时,都是弱者,是被人轻视,不被理解在意的底层。有文章说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这种“违法”是“破”与“立”的关系,那么个体经营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弱者,无需怜悯,最重要的是自己由弱到强大的嬗变,感悟大道,幡然猛醒,自我变强,是他们励精图治努力奋斗的精彩蝶变。“所谓英雄,就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符合人类社会利益的事”,可以说个体经营者,是时代造就出来的平民中的勇敢英雄,是走向繁荣中国的追梦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他们不甘平庸心有向往,不沦于守旧安分,不惧艰险,不循规蹈矩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推动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一分,第三次高考离本科线还差五分,只读了外语中专,然而在改革大潮中,他奋力博弈,创造着互联网的传奇,阿里巴巴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明星;陈学利,一个农民子弟,从村支书干起,创办医疗器械,由2.5万元起家,如今威高集团成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者,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跨入中国五百强;吉利汽车集团掌门人李书福,竟然吃掉了世界汽车行业名牌“沃尔沃”,2010年3月28日下午3点,在瑞典哥德堡沃尔沃总部,郑重地签字落笔。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发表感言: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将加速推动中国称雄世界!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先驱者,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推波助澜,他们在历史中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有文章说,改革开放四十年,需要致敬四类人,农民工、企业家、创业者、地方干部,个体经营者既是企业家也是创业者,是应该受到我们尊敬的!毛主席曾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壮举如此伟大!
艺术手法巧妙,语言生动鲜活,引经据典厚重精准构成了纪实文学的文学个性。
纪实文学的创作,是在真人真事的框架中,采取文学艺术手段完成的。很多纪实文学作品因就事论事,显得苍白而无可读性,《大风歌》的艺术手法,文学语言,故事细节引经据典都近乎完美,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本书艺术手法巧妙灵活,曲直各异一气呵成,在叙述的时空中,跳跃性大,细节交错,令读者兴味盎然。在有些篇章中,作者还采用“意识流”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如第十二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夸父新传”一文,一开头就运用了“意识流”的巧妙手法,对主人翁威高集团理事长陈学利的描写恰到好处。文章一开头,用一个梦境般的散文式的描述,让读者在虚幻的实境中读懂了陈学利对事业追求的炽烈激情,以至对主人公肃然起敬。“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纪实文学作品的语言尤为重要,且囿于其纪实的特性,对于语言的表达更难以把握。《大风歌》的语言可谓完美,文学原是形象思维的艺术,语言必须形象生动,诸如“在焦虑的侵蚀下,时间开始变质。”,“这是一次艰难的起飞,因为,当梦想展开双翅时,上面分明悬挂着难以想像的现实重量”,“当‘计划号’列车仍在旧体制的轨道上隆隆行驶时,出于安全的需要,车上所有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纪律,就像被管理者受到管理者的管制一样,管理者自身也没有自由。”,“当一颗古老灵魂浴火重生时,那一次次阵痛正是伟大分娩时的精神抽离,只有彻底打开时代的心结,我们才能最终走出历史迷宫”。这些语言生动鲜活,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富有哲理,读起来酣畅淋漓。更有文章中大胆引用民间俗语、顺口溜,也是别开生面韵味悠长:“党的恩情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党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作者遣词用句不拘一格,或厚重或精巧,为作品增色不少。《半亩方塘起风波》一章节,文章一开始便用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的运用可以说别开生面,十分切题。作品中大量引用中外古典名诗名句,恰如其分,寓义深刻,诸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物无不变,变无不通”,“假如三万六千日,半是悲衷半是愁”。书中还引用大量古典成语,以及现代诗人的诗,比如顾城著名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令人赞叹作者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才能在创作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大风歌》作者唐明华先生,在创作时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心血,采访足迹遍及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诸市,作者千方百计与已经移居美国的高德良(百味杂陈太爷鸡),移居日本的姜维(姜维和他的书社)以及傻子年广久、八大王之一的石锦宽等建立联系,并进行深入的电话采访,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借助报刊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补充完善了大量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唐明华先生身上的创作激情,催促着他去完成中国民营经济四十年创作的历史使命,有一种执着守望的精神,支撑着他用严谨细致的创作作风和细腻的情感,去完成自己的责任担当。唐明华先生是一个时代高歌者,也是一名充满正能量活力盎然的文艺工作者。
《大风歌》是同类作品中的精品,它透着一股清新,令人心动折服,让人陶醉,无论是纪实框架、谋篇布局、艺术手法、语言艺术、故事叙述都堪称完美。《大风歌》是一部难得的艺术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还是一部民营经济四十年的历史文卷,其史料价值也是难得。在未来,时间会证明《大风歌》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二零一九年元月十五日晚十时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