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郭顺敏:《营陵诗苑》代序——不可辜负的深情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振祥先生嘱为《营陵诗苑》作序,已五月有余,从柳阴春水的鸢飞四月,到花香月圆的中秋时节,吾常以俗务缠身为托辞和借口,迟迟没有动笔。究其原因,一来此乃人文璀璨、名流辈出的古营丘昌乐,绝非泛泛之所、寻常之地,故而心生敬畏,自知这个诗词集序份量很重;二来昌乐乃吾公爹谷恒山先考六十年前主政爱民之地,昌乐百姓至今仍记得他的故事,感念他的恩德,这份情,因缘很深。仅这两个原因,教我每每想来便思虑重重,不知此序应如何下笔。时至国庆长假,欣闻万山集团愿意出资赞助《营陵诗苑》的出版,万事俱备,只欠斯序,便狠下决心,足不远游,闭门谢客三日,方成此篇。

  吾观《营陵诗苑》,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诚乃文人雅士的乐学之集。勤学善思,乃国人推崇的君子修身之道。荀子《劝学》篇有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昌乐自古人杰地灵,积厚流光,俊采星驰,见诸典籍史志的历代名流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滑稽善辩”的淳于髡;东汉末年“慷慨有悲心”的徐干;“明于知时”的管宁;南北朝十大名相之一的王猛;《韩熙载夜宴图》所绘的南唐名臣、文学家、“神仙中人”韩熙载;北宋一代画师李成;明代集成《昌乐八景》诗词的于子仁;潍坊最早的女诗人梁颀;清朝一门五代七进士的阎世绳、阎循观等,都是彪炳青史、各有建树的饱学之士。历数《营陵诗苑》目录所列七十多位入选诗家,既有六十年代初执掌一方、政声远播的昌乐县委老领导,也有古稀之年不辞辛苦、传承文化的营陵诗词学会老会长;既有传道授业、潜心诗教的辛勤园丁,也有工联善诗、精通书画的公职人员和个体业主。他们自愿结社,寄情山水,雅集采风,吟哦古今。无论是钟情平水古韵,还是偏爱中华新韵,皆行吟宕墨,各得清趣;抑或以赏花琢玉之情评析一两倾心佳作,以追远钩沉之思探究古典诗词之源流,以灵秀温润之笔记录雅集趣事,无不性情所至,笔下欢畅。即便是研究梳理相对枯燥的传统诗学理论,也并未把方家之言做成艰涩难懂、拒绝普通读者的所谓学术论文,使得《营陵诗苑》具备了亲和晓畅的行文特点和雅俗共赏的常人情趣。凡此种种不惟文学之风雅,于乡邦之文化建设亦多有裨益。

  再观《营陵诗苑》,内容雅正,格律和谐,可谓生动鲜活的诗教之集。诗教,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通过诗歌教化民众的方法。我们的先人把诗奉为五经之首,“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并探索出一整套通过学诗、作诗、吟诗来进行启蒙教育和能力训练的卓有成效的方法,使人同时兼备以文字为载体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概括思维能力,为长达几千年的文官体制奠定了基础。同时,诗于历朝历代都寄托着中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和审美价值,某种意义上起着与宗教相类似的作用。事实上,从《诗三百》的诗教启蒙开始,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岁月流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诗经》中的名篇名句,早已刻入我们的骨髓,融入我们的血液,与我们的生命和灵魂融为一体。而《诗经》穿越千年风雨至今仍保有鲜活的生命力,不独因其文辞华美,琅琅上口,还缘于其内涵雅正,能够涵养德礼,观其心志,壮其声势。在这册《营陵诗苑》里,雅与正、德与礼、情与志可谓俯拾皆是,随处可见。且看王永成先生这首七律《郑板桥在潍县》:“屈就乌纱七品官,挂怀总是急民难。胸中端的萧萧竹,笔下非常绰绰兰。书及大家呈劲骨,诗成名句起波澜。标新更俗奇男子,使得世人当怪看。”这是一首赞誉七品县令郑板桥的诗词佳作。众所周知,郑板桥是清代一位爱民如子的清官,因其治理潍县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颂声流远。郑板桥同时又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清代才子,“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以在潍县所作《竹枝词》成就最高。其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板桥为官清廉,耿介一生,品德如磐石般坚强,如清竹般劲挺,如兰花般高洁。其从政之德、政治品格和艺术造诣《郑板桥在潍县》这首诗皆有归纳与称颂。再看刘乐一先生这首七言绝句《泰山访梅》:“二月惊蛰龙啸时,泰山出谷访梅迟。高林逸韵君知否,正看凋花惜两枝。”梅花是中国传统诗歌最常见的审美意象,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历代文人的普遍喜爱与反复咏唱。梅花常常被文人墨客诠释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诗人则多以梅花隐喻自身的美德和独立高标的精神境界,刘乐一先生咏梅正是对其个人品行的观照与珍爱。还有张立志先生的这首七律《野花》:“自怜自惜自殷殷,爱在千岩万壑间。生不侯门心不淫,命无贵第耻无关。海棠夜雨空流泪,杨柳春风任折攀。赢得平生身似玉,何悲一世守空山。”不止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就连生长在千岩万壑之间、既不知名亦无人欣赏的野花,在立志先生的诗中笔下,竟也如此自强自爱、平凡而高洁。在《营陵诗苑》里,大量借物怡情、抒怀、表节的雅正之作嘤嘤其鸣,摇曳生香。

  纵观《营陵诗苑》,崇德扬善,明礼怀乡,实乃昌乐民俗文化的览胜之集。昌乐乃东夷文化发祥地、齐国古都的始发地,古老的史前文明和东方文明在昌乐这片土地上交相呼应,熠熠生辉。昌乐境内共有40多处第三纪玄武岩古火山群,蓝宝石矿藏居世界之首;大汶口文化遗址20多处,龙山文化遗址60多处。尧舜禹时期帝尧曾在昌乐一带治水,尧山、尧沟因此得名。商末孤竹国君二子伯夷、叔齐“夷齐避纣,居北海之滨首阳山”。自秦汉时,昌乐孤山(首阳山)已建有夷齐祠,在首阳山巅建有昭贤祠,千百年来一直有周边百姓前来隆重祭祀,形成了首阳山民俗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周初姜尚辅佐武王伐纣,始封于齐,建都营丘,齐国后来成为富甲天下的东方强国,“营丘”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古垣遗址至今尚存。这些考古发现和地方民俗、名人轶事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齐文化发源地厚重的人文遗风和历史风貌,于《营陵诗苑》中皆有记录与再现。如范永来先生的词《浪淘沙•张行婆》:“昌乐好河山,自古多贤。行婆高品后人传。司马著文扬婢女,如镜高悬。 君子喜衣冠,民度饥寒。道德仁孝最为先。良善遗风何处去?还看今天。”据《昌乐县续志》补遗司马光撰《张行婆传》记载,张行婆,宋代昌乐人氏,因奉佛修行,忠孝行善而被尊为“行婆”。张行婆的生平事迹诸多方面值得当代人学习效仿,永来先生词作便可为证。再如卢振祥先生的七律《首阳山感夷齐》:“孤山松柏傲枝多,仰望名德盖九河。叩马阻兵镐邑路,抱节绝粟首阳坡。流芳仁孝昭尘世,不朽忠魂化玉帛。历代师儒崇道义,今人犹唱采薇歌。”伯夷与叔齐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伯夷列传》中记载的两个历史人物,该传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冠《史记》列传之首。伯夷与叔齐二人先是拒绝接受王位,让位出逃,武王伐纣的时候,又以仁义叩马而谏。等到天下宗周之后,又耻食周粟,采薇而食,作歌明志,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不仅史学家极力颂扬伯夷叔齐的积仁洁行与清风高节,在《首阳山感夷齐》这首诗里,振祥先生也一连用了傲枝、抱节、流芳、仁孝、忠魂、玉帛、道义七个带有鲜明感情色彩与道德指向的词语,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追思与赞誉,可谓“长歌正激烈,心中怆以摧(《沧浪诗话》)”。女诗人岳坤的《方山石》,则采用了白描与烘托的手法,先景后情、层层深入,对家乡的风物和自然风光多有寄情与歌颂:“嶙峋错落色平平,散作沙尘聚作峰。岚气霞光凭晕染,繁花秀木共枯荣。虽无资质补苍昊,早把蓝晶蕴腹中。一自明珠逢慧眼,名驰天下价连城。”而在祁汝平先生的眼里、心中、笔端,昌乐更是一处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美不胜收的人间仙境:“骚客偕行仙月游,长堤即兴竞吟讴。平湖浩渺轻舟荡,翠岭逶迤黄鸟啾。 波潋滟,柳娇羞。蜂翩槐谷唱声柔,撩人最是林深处,爱侣双双笑语稠。”(《鹧鸪天•仙乐湖即兴》)这阕词娴熟运用了拟人、白描、对比等多种创作手法,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抒情方式,虽无一字直陈对家乡的情和爱,却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而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而景福。”意思是说,君子啊,不要老想着安逸。恭谨地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之道。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自古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也正是这些儒家学说,千百年来深刻塑造着中国人的心性品格,濡染着华夏儿女的生命底色,使诗词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让行走在广袤大地上的华夏子孙,随处可以感受诗词儒雅国风的浸润,随时可以和那些伟大的心灵相互感应,随手可以触摸中华诗词“博大而善感”的脉搏。透过这本凝聚着无数人心血与寄托的《营陵诗苑》,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儒家文化、齐文化、红色文化、时代文化交相辉映的营陵大地,也真切感受到了昌乐文化的提升发展、创新创造所积蓄蕴藏的巨大潜能、天然禀赋与喷薄张力。让我们在这个优秀传统文化备受重视和推崇的伟大时代,传承中华诗词,讲好昌乐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知行合一,贡献桑梓,让昌乐呈现“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不辜负这片古老土地的恩赐与深情。

  最后,奉上我第一次踏上营陵大地时的和泪之作,是感慨、感动,更是感恩!

  一声昌乐我来迟,抱里清蓝望眼湿。

  书载父公决远计,人传主政有真知。

  高怀以鉴高崖水,福祉竟成福慧时。

  笔下仙湖春意满,槐山明月正吟诗。

  ——郭顺敏《营陵诗行有记》

  荷承雅命,不揣浅陋,拙成斯序,恭请斧正。

  再次感谢昌乐父老乡亲及诗友们的厚爱与雅托。

  戊戌八月二十七于潍坊

  (本文作者郭顺敏,女,1965年7月生人,现任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潍坊诗词学会会长)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