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启元:评张继编剧作品《遍地书香》
乡村图景的影像表达
尚启元
2006年至今,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系列火爆荧屏,独领风骚十多年,编剧张继也成为“乡村文化的守望者”,给乡村生活谱写了一首最美的散文诗。
2020年,由张继担任编剧的38集电视剧《遍地书香》在北京卫视上映,这是一部聚焦文化扶贫主题的生活轻喜剧。该剧讲述的是第一书记刘世成下乡扶贫进行扶贫工作,正遇到市委石书记下乡考察,看到送书下乡的书籍被当成废品卖了,石书记非常痛心,当即布置给第一天上任的第一书记一个任务,带领村里的老百姓读书。刘世成临危受命,开始绞尽脑汁组织号召大家都来村部读书的故事。
相对于城市而言,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物质的困窘,家事的沧桑,往往使他们过早体味到人生艰辛,也因而过早体会到许多深刻的情感,诸如:贫困、孤独、尊严、信念……“贫困”注定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遍地书香》里面的故事几乎就是以“扶贫”展开的。
不可否认,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农民始终是这场伟大历史实践的主人和主体,可以说,一部中国农村史,就是农民群体的脱贫致富史,农民成为了脱贫攻坚电视剧永恒的话题。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下,农民是乡村故事叙事的最佳切入点,也是农村剧创作的绝对叙事主体。
第一书记刘世成到椿树沟村用文化扶贫,在村里建立了读书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好读书、读好书”,深刻展现了现代农民自信、开朗、文明的精神风貌。读书不能光有实用性,还要起到人文修养提升的作用。剧中的几个典型人物,既通过阅读一些农业科普技术方面的书籍,比如编织、剪纸、绘画,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又通过阅读朗诵古诗词提高文学修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乡村影视作品,从来都是执着于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与探索:一是为什么要生存,怎样生存,比如像《遍地书香》中李木林的生存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是人生存在的价值,即人的生命意义,同样是《肥田粉》中陈三国和王可靠的生存过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二者缺失任何一面,思想境界与作品意境都会缺失。也就是说,现实主义乡村影视作品不能远离底层人的基本民间文化状态,需要探究人的存在价值,不然作品就失掉了血脉。
张继不光是一位优秀的编剧,也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尽管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乡村小说在整体上显得薄弱一些,但张继在90年代,创作了《村长的玉米》《丞水村的两个小人物》《一个乡长的来信》等脍炙人口的乡村小说作品。
五四以来,中国出现了不少背景设置在乡村的小说,也就是鲁迅所谓的“乡土文学”,但是正如鲁迅给出的概念又将其视为“侨寓文学”一样,乡土小说几乎都是作家在离开乡土之后的创作,是回忆性的书写,夹杂了大量个人情感和想象因素,因此总有一种对乡村的诗意的美化,带着田园牧歌的调子,这种对乡土的拆解和重构放在真正的农村人眼里,大抵是不够真实的。而张继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五四以来书写乡土的传统,他是真正土生土长,并且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农村人,深受乡土中国的影响,懂得如何写一部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能听懂的小说。
在张继从事乡村小说创作的时候,自觉地站到民间立场上,以知识分子觉醒的现代意识和作家敏锐的眼光审视乡村人生,理解乡村社会历史与现状,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判断。而且他特别注重呈现乡村生活本色,即深入发掘和提炼那种体现出生活本质与生命韧性的民间精神——那种体现在最普通的人群、最本真的现实人生、最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的真性情、真精神。
他一直在认真进行文化思考,包括对传统文化中封建部分的思考与解剖,以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人际关系和道德风气的变化。正是多年来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积累,为他的乡村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编剧的《男妇女主任》《乡村爱情》《温暖的村庄》等影视作品不断脱颖而出,讲述了一个个幽默风趣且回味无穷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电视剧《遍地书香》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以前的作品相比,回归了农村人的“本面目”。第一书记刘世成,看似有些呆萌,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似乎也没有多大的本事,但随着故事的推进,才知道这是个大智若愚式的人物。他锦囊里不缺妙计,在工作上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为了群众奉献出所有家财,甚至借钱扶贫;他不急不躁,看似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最后所有难点都被他攻克了,似乎在这个村就没有他干不成的事情。通过影像,创作者把奋斗在扶贫一线的第一书记形象,浓缩在了这个人物身上,也通过这个人物为众多农村工作者画出一张英雄脸谱。
另外,农民画家李化边,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心想成为椿树沟最有文化的人,喜欢画大公鸡,读书过程中经常和村超市老板王可靠一比高低。李化边爱学习,但同时也是个文化水平不高但有了小成即爱显摆的人,但这个人物虽然小缺点不少,但优点也挺多,他和王可靠比的不是吃喝,而是比谁更有文化品位,因此也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物。
中国农民是天底下最勤劳智慧的土地之子,为中国社会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国农民相信劳动改变命运,坚信勤劳能够致富,深信知识改变命运,一代又一代的农民奔跑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这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朴实的行动,也是他们最基本的人生理想。
第一书记带动村民们搞建设,就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依靠全村人的力量,这是这部剧难能可贵的思想高度,也是一次突出的艺术创新。为什么很多企业家选择椿树沟村来投资搞开发旅游,而不是选择别的村,就是因为这个村里的人跟别的村的人不一样。椿树沟村把读书和生活、和村民梦想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不难发现,张继创作的《遍地书香》,与以往的几部作品,在艺术表达方面也有些不同。其实主要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农村和农民生活,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封闭,它已同整个外部世界构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即便是农村内部,各个领域之间,人与人之间,其关系也变得紧张而微妙。这种复杂化了的社会人生,要求影视作品要有更广大的空间和更有弹性的结构去表现。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永远都得扎在社会的最底层,特别是乡村。乡村文化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源地。留得住乡愁,物质文明的生态化很重要,精神层面的传承,文化的功能更重要。
电视剧《遍地书香》延续了乡村影像表达的清新之风,在敬畏知识、感悟生命的叙事中,传递出了一种别致的诗意。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