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评尚启元长篇网络小说《刺绣》
斑斓秀丽的江南画卷
孙涛
迷蒙的秋雨,习习的晨风,恍如梦境的烟雨小巷,貌美如花又心怀家国的苏州绣娘……这是齐鲁新锐作家尚启元在长篇小说《刺绣》中,描绘出的一幅具有油画般浓郁色彩的风景画、风情画,也是一幅记录着动荡岁月斑驳影像的全景图与纪录片,它足够清新秀丽,又足够波澜壮阔,人情人性、传统文化、动荡历史在苏州小城交汇、融合,共同编织出一部极富地域色彩与历史文化印记的艺术佳作。
《刺绣》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苏州,从辛亥革命一直写到抗日战争胜利,集中笔墨书写了苏州玉春坊两代绣娘的传奇经历,刻画了沈灵慧、沈雪馨两位冰雪聪明又身怀家国大义的奇女子。尚启元笔下的女子有着东方女性特有的聪敏与美质,同时又在她们的性格中融入了现代女性勇敢坚毅的特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沈雪馨这位贯串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她的性格与形象与苏州特有的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同时也明显寄托了作者的审美理想——美丽又聪敏、善良又坚忍,即使从小经历种种磨难,却始终对刺绣抱有一份责任,苦心经营而又矢志不渝,虽然委曲求全,但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气节。
除了女性形象的塑造,《刺绣》另一个动人之处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展示与深度开掘上,这不仅体现在了小说对刺绣这一民间技艺的刻画及其细腻、严谨,更在于作者借沈雪馨的成长之路全方位呈现并还原了刺绣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连带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尚启元对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偏爱,这在他的另一部长篇《芙蓉街》中已有很好的体现。《芙蓉街》写鲁菜,《刺绣》写苏绣,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技艺却在同一个作家的笔下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呈现与表达,这得益于一种对传统文化深度的热爱与虔诚,不仅深刻影响到了作家的创作取向,也毫无疑问成就了《刺绣》这部小说过人的文化宽度与人文内涵。
尚启元笔下的苏州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社会,因为在水边,所以更多了几缕江南的浪漫。水做的江南,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人格。江南自古是文人墨客心中的乌托邦,他们于流落困顿之际邂逅江南,酣畅淋漓的诗情灵感瞬间被激发,匆忙诉诸妙笔,锦绣篇章堆建起了江南的种种美学境界。在《刺绣》中,苏州的园林、小巷、玉雕木雕和美食,都有着苏绣的韵致。尚启元的文字细腻、精致,恰如一块针法讲究、色彩清雅的苏绣,寻回了水清、水活、水美的胜景,寻回了“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的文化情怀。
阅读《刺绣》,总觉得有种特殊的魅力在吸引着读者,人生命运颠簸于天堂地狱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人以悲凉之感。同时,读者也了解了苏绣的历史由来、制作工序与技艺鉴赏,这些内容与民生沧桑的人间烟火交织,与味道醇厚的绘画、戏曲的民俗气息交融,还是比较生动传神的。
当我们面对作品凝思诘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尚启元在艺术上追求的是一种具有宏阔意境的美学效果,它不仅停留在作品塑造的那些具有姣好容颜与纯美心灵的动人女性形象上,也不仅表现在作品所呈现的各种技艺与深厚文化表达上,而是整部作品中都透出了一种厚重与深沉博大的气象,这里有人性的复杂幽微、有人生的坎坷艰难、有历史的沧海桑田,在讲述故事、弘扬文化、崇德扬善的同时,努力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共通与情感共振,铸就了一部小说悲天悯人的复杂况味,成就了《刺绣》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品格。
为此我深信,智慧的尚启元一定会在作品的气质和文学品质上,有更高、更多样、更俊逸的追求,也会在生活况味和小说意味上有更多的诗性,他那带着浓厚人间烟火气息的对人性的探索,以及永不放弃的对来路的回溯和出路的追寻,也将成为他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山东大学博士,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