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孙涛:读逄金一中篇小说《五排房》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孙涛: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素描

——读逄金一中篇小说《五排房》

       作家逄金一的《五排房》(《时代文学》2020年4期)是一篇以1990年代初期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为题材的中篇小说。作品以山师大学生宿舍(五排房)为主要舞台,通过对当年山师中文系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大学生生活景况的描写,展示了一幅生动真实、充满烟火气息的大学生生活全景图,塑造了一群富有特色、别具魅力的艺术形象。

  作为小说,《五排房》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作者就像一位拿着摄像头的记录片导演,采用镜头捕捉的方式,为我们忠实还原与展示出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校园气息与人物图谱。略略看去,作者在小说中抓拍、渲染地真够出色,在不长的篇幅里,就安排了十几个有头有脑、有血有肉的人物出场,无论是阿银、周扒皮,还是Wolf、George,或者可可、书呆子,作为1990年代初期的在校研究生和天之骄子,他们在物质生活并不宽裕的条件下仍旧秉承了良好的学风与拼搏精神,对知识与健全人格的追求锲而不舍。而更重要的是,在作者的笔下,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洗脱了人们惯常认知的大学校园青年知识分子的严肃与呆板,最大限度地恢复到了原本率真、自然的状态,幽默又带点“神经质”,显得既真诚又可爱,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例如,作者笔下那个人称“喜剧之王”的阿银,作为一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他“抱负远大,一进学门,便开始构想《中国文学中的喜剧因素》,并想着能以之为毕业论文,规划着将来能出本厚厚的专著”。这是一个多么认真且严于律己的求学者形象!然而别忙,当我们正准备好了继续领略阿银的刻苦上进、一丝不苟的时候,作者却笔锋一转,突然写道:“都知文如其人,其实人也如其文,在阿银的性格中,就有着极其可观的嬉皮笑脸般的喜剧特征。”原来是“欲抑先扬”,三言两语,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幽默机趣的味道。再如那位外国文学专业的wolf,作为学校招收的第一届外国文学研究生,同时又是开山之届的年龄最长者,wolf不仅没有与晚辈同学产生丝毫情感上的隔膜,反而一边说着“咱们萍水相逢、卿卿我我、红颜薄命”,一边顺理成章地和五排房的研究生们打成了一片。

  如果说幽默是一种写作技巧,那么,《五排房》中无处不在的幽默便可算是这篇小说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段了。在这里,我们姑且把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幽默称之为“文人的幽默”,这显然与普通的引人发笑、低级趣味的笑有所不同,它是一种充满机趣的,充盈着只有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心照不宣的“包袱”与高级笑料,在《五排房》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的的确确,在堂堂高等学府的中文系里,出现这样一群“怪模怪样”的年轻人,他们才华横溢又玩世不恭,时不时还要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这是作者有意营造的会心一笑,也顺理成章地成全了这篇小说最为生动与鲜活的艺术底色。

  当然,除了阿银、wolf之外,不难发现《五排房》中的大学生们几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与性格侧面,这些人物互相交往又互为镜像,在不断对比、映衬、交通的基础上,作者成功完成了对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群体雕塑。小说中,诸如被称为“享乐主义者”的精神领袖George、过着苦行僧式生活发奋读书的书呆子、被人称为“女宝宝”却孝顺有担当的可可,在这一长串的人物中,作者并没有为他们任何一位完成一段完整的性格历史,只是在他们各自的片段中,尝试用最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了每个人性格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瞬,但悬即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其实也正是借由这些并不完整的侧面的拼贴与粘合,在塑造形象的同时一并铺开了无比广阔的生活层次和思想层次,形成了一道错落有致而又有起伏的群体雕塑,浓缩展现了逝去时代校园生活的斑斓色彩。

  最后还应当看到,尽管《五排房》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含着笑读完的作品,但这却并不妨碍和遮蔽它作为一部追忆之作严肃而认真的精神价值与底色:在1990年代市场化商品化大潮风起云涌的特殊年代,以山师中文系研究生为代表的“精神贵族”们依然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虽然他们的内心也不乏波澜和矛盾,但他们却能够始终执着坚守自身,不抛弃学问,在浮躁的社会中传承最纯正的学术信仰,一步一个脚印地体悟与践行,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毫无疑问,《五排房》的最终旨归不止于轻描淡写地表达那些逝去岁月的种种快活和轻松,更加重要的,是作者还要在热闹欢乐的外象下,表达出对一代知识青年的内心坚守与希冀的礼赞,而后者,正是小说所要传递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

  (本文刊发于《齐鲁晚报》2020年11月28日A12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