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永远的初心》:他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口碑中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于:文艺报 | 张陵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永远的初心》 张茂龙

张茂龙新近创作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初心》,追寻江苏省扬中市的一位基层干部、共产党员郭克生的人生足迹,采访了许多的普通老百姓和基层干部,一边听他们讲心中所敬佩的好人郭克生感人的故事,一边引发人们思考着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能走多远?故事与思考融成一体,提炼出作品令人深思的主题,热情赞美了一生都在为老百姓办事的郭克生永远的初心,讴歌了在一个普通共产党人灵魂中所体现出来的百年建党精神。

郭克生1972年入党。两年后就担任了扬中新坝镇联合村的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20年。这期间,中国从“文革”最艰难的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奋进年代。就是这20年,联合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长江边上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美丽富足的乡村,比好多地方都率先进入小康社会。而郭克生个人也在不断进步,被评为全国的“劳动模范”,也当上了省人大代表。他怎么干出来的?所有人都会问。也许可以总结出许多条经验,但《永远的初心》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突出了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从郭克生入党的第一天起,他就质朴地感悟到,共产党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就是给老百姓谋幸福的。只要老百姓想的事情,就得去办好。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就叫党的“初心”,但他很清醒,这样干一定没有错。用他的话就是说,我们是党员干部,让联合村人吃饱穿暖,是我们的本分。他正是以一个共产党员“本分”的心态,以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为目标,带着联合村摆脱贫困,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以后,他调任了多个工作岗位,从镇党委副书记、县纪委副书记,一直干到市水利局副局长,退体后又回到联合村,始终守望着他的“本分”。于是,他的故事越来越多,越来越生动,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口碑越来越好。当郭克生因病去世以后,老百姓自发地找到新闻媒体,让他的故事四处传扬,让一个共产党员感人的初心激励着人民,化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他一直就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当中。

读《永远的初心》,不难发现,郭克生和大多数基层的党员干部一样,朴实稳健、勤勉敬业、不求名利、埋头苦干。他的人生和大多数人一样,出身“草根”,尝遍人间的酸甜苦辣,却没有多少传奇色彩。要把这样的人物写出彩,写出风骨、精气神,写出英雄气质、精神境界,写到读者的心里,对作家思想艺术能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把握不好,容易写成我们通常读到的好人好事报告文学。好在张茂龙是一个思想艺术功力浓厚的作家,是一个写人物的高手。他特别善于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挖掘不平凡的故事,善于在普通人身上发现时代精神的闪光点,善于通过一些细节表现现实生活的大主题。作家这些创作上的优势,为写好郭克生这个人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艺术基础。

在塑造郭克生这个共产党人形象时,作家从农民朱弯刀自己跑去找媒体宣传郭克生的细节中,敏锐地捕捉到一个重要时代信息,那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信任。老百姓从心眼里热爱党,坚定跟党走。《永远的初心》正是得到这个细节的深刻启示,形成自己鲜明的问题导向,打牢了人物形象的思想根基。

作品突出了郭克生性格中三个重要的思想品质。一是郭克生身上可贵的务实求真的品格。他刚当村党支部书记那些年,正是“文革”对农村经济破坏最严重的时期,郭克生深知老百姓生活的疾苦,也深知老百姓当中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更知道怎样顺应老百姓对生活的追求。在他“执政”的那些年,联合大队农民虽然还很困难,但日子过得比其他村子要松快得多,自由得多。郭克生就是在务实和担当中显示出自己的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也建立起自己在群众当中的威望。

二是他勇于探索创新的品格。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农村经济改革、商品经济兴起,给联合村的经济社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郭克生也迎来了人生最为高光的时刻。他开拓进取,不屈不挠,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突破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框框,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把联合村带上了发展商品经济的时代快车道。1998年,联合村乳胶厂的创办和投产,掀开了联合村乡镇企业发展新的篇章,也在整个扬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领了个头,找到了突破口。他们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也打开了国际市场。在改革开放早期,农民能够办出这样规模的企业,能生产这样高品质的产品,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奇迹。郭克生起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引领着一群种田的农民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也创造了乡村振兴最早的经验。可以说,联合村率先进入小康,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郭克生功不可没。

三是一生清正廉洁的优秀品格。郭克生故事打动人之处正是在这里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他当村支书时,从不利用职务上的方面,给自己谋好处。这一点,群众有口皆碑。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心里装的是群众,唯独装不下自己”。到市里当水利局局长之后,他更是特别自律。长江边上水利局局长权力大,各种诱惑也很多,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水利局局长办事最认真公正,也最廉政,任何利诱都腐蚀不了他。他非常爱自己的子女,却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子女工作安排谋求任何方便。他的儿子从部队回来,靠自己的实力考入水利局的执法大队,而这时,郭克生已退休多年。他的儿媳常年开着一家小面馆,一天忙到晚,收入还不如普通上班族。他当村支书时,村民们都住上砖房了,他还住两间草房。《永远的初心》讲述这些故事是有用意的。郭克生是个能人,当村党支部书记20年,经济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好了,自己还是那样清贫。得像郭克生这样的能人,才能永葆党的初心;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人民群众才信得过,才有主心骨。郭克生的故事,确实能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

郭克生的形象丰满厚实,有力地支持了作品的主题向着时代精神的高地挺进。实际上,时代精神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抽象观念,而是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民生”。当前,“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民生”就预示着时代精神的高度。因此,“民生”更是报告文学的基本主题。《永远的初心》就是紧扣着这个时代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虽然写的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却具有中国故事的格局和品质。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