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官布扎布《人类笔记》:终极追问 “寻根”之旅
在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之时,蒙古族作家特·官布扎布果断改变了创作计划,将目光和心思转向深远,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潜心写下了一本《人类笔记》。脱稿的那一天,特·官布扎布如释重负地说:此生已无憾了。那么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在作者心中如此之重,于生死关头亦难放下,值得他用“最后的”心血乃至生命去交付呢?
“宇宙有没有方向,人类可以不在意,但人类有没有方向,我们不能不认真。”站在21世纪的茫茫草原上,已过耳顺之年的特·官布扎布遥望太古,凝视远方,陷入了无尽的深思与回想……作为人类的一员,他想要知道太古的时代、岁月的深处,究竟储存着人类怎样的记忆,而那些记忆和往事,对于今天的人类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循着时间之河,追根溯源,他开始了自己的思想漫游和精神求索,渴望在历史的繁复和千丝万缕之中理出一点头绪,找到一条线索,从而导出人类的方向,揭开人类的生存之谜。
这是一位作家的大情怀、大野心、大抱负。
而且这一次,特·官布扎布走出了《蒙古密码》,走出了《蒙古背影》,走出了民族情结和对生他养他的内蒙古大草原的钟情与眷恋,将视线移向了全人类。即使在涉及本民族的章节,他也尽力保持克制,“在感受人类生存历程的文字中,能够谈及自己民族的一段故事,是一件颇让人自豪和激动的事情。不过,我知道,这事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天南地北,而是需要冷静、理智和实事求是”。在博览史书史料、继而苦思冥想的基础上,特·官布扎布将自我放置于鲜活的历史情节当中,以作家的同理心和想象力设身处地地深入体恤、感悟,与古人同在、共情;或者跳脱于历史的纷繁与琐细之外,以哲人的眼光和旁观者的视角作出理性、明晰的判断。时而俯瞰,时而穿行,时而抽离事外,时而置身其中,在历史还原与重温的过程中一点点地理出人类发展的线索、脉络,留下悠远的思索和深入的启迪。特·官布扎布说:“这倒不是为了满足简单的好奇,也不是为了去证实史学家们的一些观点,而是要去触摸一下如今百态原初的根,进而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好让自己活得更为自己!”《人类笔记》,是特·官布扎布的“寻根”之旅。
特·官布扎布先生化繁为简,在475页的著作中条理清晰地重述人类历史。重述,但非复述。看得出来,他基于史料,借鉴史家成果,又努力地挣脱史料,寻找自己的见解,获得自己的发现,在史家共识处打出自己的问号,在史家缄默处作合理揣测,给出自己的答案。特·官布扎布凭依的,是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敏悟。他说:“沿着历史的河岸,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也一路想着。走是为了看得到,看是为了真切地了解那些年代发生了哪些事情,而且想是要找到事情发生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这对于很想看清楚人类之过去的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尊重对人类历史所有已有的见解,但更忠实于自己观察和判断的独立性。”独立的观察和判断,显然是特·官布扎布在意的,那也是他撰写这部大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他要给人类提供一个角度不同的观察结果。
特·官布扎布的探寻从人类始祖开始。他想知道如今遍布地球的我们这些人,是人类的始祖在脱离了动物性,成为独立的人类后走出非洲、蔓延世界的结果,还是这些肤色、毛发各异的人们在各自的故乡演化的成果?若如多数史家所言,是人类始祖走出非洲的结果,那么他们走出非洲的缘由、动力究竟何在呢?他一路探索,一路追问,最后找到了答案: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生存能力的持续提升带来人口的激增和需求的扩大,在现有资源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新的需求之时,人类迈开了走出非洲的步伐。然而,在这一步迈开之后,人类扩张的脚步便再也没有收束回来。从集体狩猎到私人占有,再到城市、权力、宗教、哲学的产生,文明的发端,掠夺、战争、剥削的无休无止,人类从原始的生命本能走向以自私、贪婪、功利为特征的本性制导,围绕生存资源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拼死争夺,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地理乃至文明版图也处在不停的动荡变化之中。而一切的一切,在特·官布扎布看来都没有离开一条规律:向生存资源进行规律性移动。这是他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在这个点上,他与多数的史家“鞠躬道别”。
不同于史家的认识,特·官布扎布认为,人类进化的目标并非为创造文化和文明,而是为更好地生存,所以,以文化和文明为主线的观察很难找出那些纷争与动荡、战争与杀戮没完没了的内在缘由。“人类不是为创造文明而活着,而是为共同而有秩序地生活而创造着文明。”在他看来,向生存资源索取,是人类无法克制的冲动,向生存资源移动,是人类无法拒绝的方向。从贫瘠之所到富裕之地,人类携带着各自的背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迁徙流动、融合互渗,无不是向着生存资源移动,那是生命的根本指向,也是人类不曾迷失的生存方向。千万年来,人类似乎总能嗅到资源和财富的所在并义无反顾地拼死前往,“生存资源所在的方向,就是人类前往的方向”。特·官布扎布说,“我们不能熟视无睹的是,从历史的远古到眼下的今天,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时时刻刻思索的无不是使自己生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需求是动力,但它成为本性的主张后,就将人类引向战争和灾难。当原始生存的本能纪元被个体化占有的本性的纪元接管,本性便开始左右人类对资源和财富的态度,为贪婪和欲望的狂欢铺平了道路。当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纷纷扬帆出海,去往陌生的土地大肆掠夺,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时,已经不再是为解决必需的生存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超需要占有的本性欲望。超需要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贪婪本性的继续放任和资源分配的不公紧接着又将人类带入了另一场无休止的争斗,使人们不惜同类相残,见证一场又一场的拼死厮杀和朝代更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不如此,殊途同归。
无论是一利益体之内,还是国际间的利益关系方面,不合理是一直困扰人类的一大问题。此时的人类还未走出丛林法则。而也正是在此时,特·官布扎布看到,走出不合理生存形态成了人类的历史方向,虽然“这个历史方向未能成为人类的自觉行为,而是成了不断与自己博弈的漫长过程”。
“历史证明,人类是不会允许不合理利益关系永久性存在的,即便是自己顶礼膜拜的信仰。”好在当历史发展到某一个节点,人类没有继续向蛮力的方向发展,而是沿着心智成熟的路径进化了。得出这个结论,特·官布扎布说他“足足思考了一周之多”。心灵智慧发展的结果是理性的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庄子、释迦牟尼,一些未被本性绑架的、智慧的人们开始了他们的深邃思索与不懈追问,推动了理性在人性中发芽、破土并不断壮大,开始尝试起对本性的干预和修正,在社会发展中充当了“调节阀”的作用,人类在抗争、起义和朝代更迭之外,开始探寻走出不合理的方法和途径。
特·官布扎布说:“让明天更美好,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不合理的存在。”然而理性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它对本性干预的有效度是缓慢增长的,需经反复尝试,直到找出一个同等效益于每个人的生存资源占有与经略的形式,使理性和本性握手言和在本能的屋檐下,“这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之间是滔滔奔流的时间之河,我们无法断言,人类将架桥而过,还是泅渡而去……”
一切,都还在路上。
特·官布扎布看到,本能、本性和理性,是人性三大要素,也是制导人类生存形态的基本密码。“对人类负责是一切明智政权的必要义务,它们绝不该以任何一己之私将本国人民和人类种群带入人为的灾难之中。”反思历史,他说:“只希望人类的领袖们把握本能需求的刻度,放弃对超生存需求之占有的需求,让人类和平安宁地生活在各自的生命之中。”他希望人类能够不断地压缩本性空间,扩大理性共识。虽然,直到今天,他看到的也只是人类为干预本性而进行的努力,而非得到了完全抑制的现实,“所以,我既不能发问也不能接着写了。虽然我坚信,我们人类终能抑制本性的贪婪,并使之仅限于本能的满足,但并不知究竟以怎样的理性强度去实现它,所以,后续的段落只好留给后人写了。不过,庆幸的是人类正向这个方向走来”。
历史,已经延展到脚下,而特·官布扎布的书写到此为止了。他说,沿着历史的河岸,从远古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年代,这本身就是一趟神奇的旅行。一路上不仅倾听他人的讲述,也用自己的心智把脉历史,发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更明白了许多,“历史,不应该只有一种解读,尤其是不应该只有谄媚强者的解读。因为,人类的历史属于全人类,而不属于任何个人、团体和人群,所以,需要用无私的心灵去感受它、体认它。因为,换个角度就会有别样的风景”。
历史,须保持适度的距离去观望。在特·官布扎布的《人类笔记》之后,人类还将或还在面临怎样的难题与困境呢?当今的世界,正处在怎样的纷繁与复杂呢?冥冥中的牵引又将把人类导向哪里、带往何方呢?经历了这番漫游,特·官布扎布仿佛找到了依稀的答案,但在书的最后一章,他仅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岁月还将继续,故事还将发生,而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只能将人类的故事写到这里,并将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故事、更深的思考留给后人,并托付他们写出更好、更精彩的文字。本章就是留给他们的空白……”
让特·官布扎布不息探求的,是关乎人类归宿的大追问,让特·官布扎布放心不下的,是关乎人类命运的大关怀。而《人类笔记》,是浩瀚的史卷和无尽的历史长河之中,一位作家、思想者努力留下的、带有他个人气息、“面相”和温度的一笔。
值得庆幸的是,图书出版之时,特·官布扎布先生说困扰他的病患“良性”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