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尚启元的济南书写与市井意象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源于:济南日报|高闻 作者: 点击数:
关键词:尚启元

“大明湖的位置,其实算是济南的繁华之处,曲水亭街、趵突泉、芙蓉街都在不远处,而且离济南的四个城门都非常近。大明湖景区小东湖之南,是高祥后街,这条街却依旧保留着自己那份特别的宁静。”

——尚启元《大明湖》

中篇小说《大明湖》(《时代文学》2021年1月刊)以济南城高祥后街的大杂院为创作背景,以三户人家三代人为描写对象,通过不同人物生活轨迹的交叠重合将流动不居的时间显形于大杂院这一固态空间,从而完成了一次对济南市井生活的复刻。《大明湖》的创作无疑是生活化的,它并没有过多情节的起伏与人物命运的突转,更像是从日常生活中截取出的一个片段,像一首节奏舒缓的散文诗,如泉水般汩汩流淌,于平淡中散发出细微但持久的力量,呈现出老济南的风土人情。

小说开篇即介绍了高祥后街的地理位置——大明湖景区小东湖之南,而故事的背景就被设置在这条街的大杂院里。作者先是对大杂院的建筑进行了一番详细描述,从堆砌的青石到精美的石雕,无不体现出其历史之悠久。时间的厚度在空间的描述中不断累加,而年近九旬的罗光成的出场更是将时间的坐标向前推移。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兵罗光成已经在高祥后街生活了近七十年,他是老济南变迁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小说故事的起点。

作为一部中篇小说,《大明湖》的人物关系是相对复杂的,作者将不同代际、不同性格的人物聚集于大杂院这一固定的空间中,并以给罗光成祝寿为中心点串联起其他人物的活动轨迹。罗光成等老一辈济南人对济南这座城有着深深的依赖,大半辈子都在老济南度过,始终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罗东、陈武这一代人虽然经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化,但仍然坚守在济南城的平凡岗位,一个开鲁菜馆,另一个下岗后开出租车;而在陈鑫龙、唐岚、冯晓林、韩慧雯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现代城市文明对于传统的背离可见端倪,尤其是小说中提到的韩慧雯想要买楼房、唐岚宁肯做网红也不想学做鲁菜以及陈鑫龙和女友想去西部支教,都呈现出从大杂院向外部流散的趋势,由此产生的隔阂与分歧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尽管小说揭示出种种矛盾所在,比如陈鑫龙想要去西部支教但遭到母亲侯晓玲的反对、韩慧雯因为想要搬出大杂院而与丈夫冯晓林争吵等,但是所有的分歧矛盾都在大杂院的人情来往中迎刃而解。高祥后街的这座大杂院仿佛粘合剂一般,修补着不同代际之间的裂痕,取代裂痕的是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是亲邻间的温暖情谊,是老济南的宁静朴实。毋庸置疑,小说的整体基调是温情平淡的,但这温馨中似乎也包含一丝忧虑和伤感,时间的消逝与时代的变迁将人们向前推进,被遗落在后面的东西逐渐蒙尘消散,历史就在这样的新陈代谢中被谱写,进而又被遗忘。可贵的是,作者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中将笔触深入到城市的基底,通过构建这一远离高楼大厦的大杂院还原邻里间的温情往来,勾连出济南城的传统文化与风土人情。这不仅成为小说的主要基调,同时也构成了济南这座城市不易被湮没的灵魂与核心。

作者尚启元在小说中融入了很多鲁味元素,从建筑到街道,从美食到戏曲,以冷静克制的笔调呈现出对济南的深厚情感,于字里行间流露出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在作者笔下,大明湖“三美”(蒲菜、茭白、白莲藕)、“锦鲤四作”(红烧鱼头、糖醋鱼腰、清蒸鱼尾、酸辣鱼汤)、草包包子、“坛子肉”等美食成为传递老济南人情味与烟火气的物质媒介。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存在大量对地理方位及老街古巷的描绘,砌垒讲究的北方大杂院、位于大观园的晨光茶社、大明湖南畔的明湖居等,这些无疑成为大明湖以及老济南的地标性存在,为人们了解济南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多种鲁味元素的运用使得《大明湖》带有较强的地域特色,不禁使人想到作者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芙蓉街》。同样是写济南,如果说《芙蓉街》是以一条街为中心勾勒历史进程中的济南市井图,那么《大明湖》则是通过对大杂院的片段式描写来点染泉城一角,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对城市的探索之心、对人情的体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作者擅长用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因而阅读的过程仿佛是被对话不断淹没的过程,众生喧哗,不绝于耳。当小说写到罗光成和谭文峰这一对老兵互相敬礼时,故事戛然而止,不免令人感到仓促。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在无数平面里,故事走向终结,但生活是立体的,一个平面的终结或许正是另一个平面的开始。大杂院的故事仍旧继续,老济南人也依旧在坚守传统,传递温情。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里有这样一段话,“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挫、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只有深入到城市的一街一巷,抚摸城市的一砖一瓦,我们才能辨别它的纹理和脉络。尚启元的小说不仅可以带我们窥见济南的过去与现在,同时还能调动我们的味蕾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正因有了这样的作品,我们对城市的讲述不再是隔靴搔痒,对城市的记忆也不再是过眼云烟。愿我们在这质朴但深情的文字里,遇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济南,邂逅善良淳朴的老济南人,寻觅现代人所向往的精神原乡。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